分享

2024高三作文升格:法家的苛严儒家的温良,佛家的慈悲道家的通达

 我要折腾 2023-10-23 发布于陕西

来源:湘语文

前几天,我们推送了《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教师示范文,疑被误判的佳作》。

有数百位老师参与评分,几十位老师发表了评分理由。

评分是:5%打60分,21%打55~59分,53%打50~54分,18%打45~49分,1%打40~44分。综合来说,评分在52较合理,考虑书写美观,实际阅卷中,可能再高1到2分。根据高考阅卷规则,6分之内为有效分,则评48到54之间都属正常。

令人感动、钦佩的是,广东两位名师——深圳市教科院语文研究员葛福安,广州中学正高级教师何国跻,对作文做了详细、专业的点评。

我们只是微信好友,彼此交往很少。他们的工作也肯定很忙,但愿意抽空参与评点,仅仅因为,“作者潜力很大,需要好好指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葛老师,评点这篇作文,从审题到语言到结构到逻辑,洋洋洒洒几千字。并且几易其稿,从开始的“苛严版”到后面的“温和版”,点评全文请戳:《2024届高三学生考场作文引发的“作文点评”故事

2024高三作文升格:法家的苛严儒家的温良,佛家的慈悲道家的通达

作为何同学的语文老师,我也该文做了修改升格。当然,尽量保留原貌,主要做文字调整。

远观群山苍翠

近嗅蔷薇芬芳

(原稿)

湖南师大附中2102班:何同学

①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被现代人奉为圭臬,演绎得淋漓尽致。多少人对天下事侃侃而谈,举目尽是远山苍翠,却忽略了身边琐碎,忽略了近处蔷薇之芬芳?

②在互联网与新技术解构与重构社会的当下,我们既要能远观群山苍翠,又应可近嗅蔷薇芬芳,如此方可找准自我生活之定位。

③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远方资讯的社会。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获取最新的资讯,毕竟这已不再是那个“车马慢、书信慢”的慢社会。另一方面是公民们社会责任的觉醒。我们批判着作家笔下麻木的看客,自然不愿沦为所谓只关心自我、不关注社会的“利己主义者”。这两个因素都是推动我们关注远方的驱动,是我们“远观”的原因,而手机和流媒体等工具与媒介则是我们用以远观群山苍翠之望远镜,让我们拥有足不出户而天下尽知的能力。岂不妙哉?

④然而,正是群山的苍翠让我们心向往之,大家却忽略了身边盛放的蔷薇——那些生活中琐碎的美好,一家人团聚浓浓的亲情……走在浸润于花香的长街,阳光洒落下如流的金辉,我们却行色匆匆,抱怨着自己电量不足的手机。屡见不鲜的低头族,俯首甘系信息之枷锁,眼中只有远方资讯的青山苍翠,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远近之思。

⑤我想,生活中远山固然重要,但更为可贵的却是身边的蔷薇。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事”为何列于其首,因为身边的小事才是构成我们生活的单位,没有附近的生活,一切对远方的关心与向往也无非是镜中花、水中月。

⑥如何近嗅蔷薇芬芳?这个问题对于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可谓振聋发聩。也许,我们应当低下我们抬起过久的头颅,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们,看看我们沿途的风景,你也许会感叹:生活中静放的蔷薇也许并不黯然于苍翠的远山。苏联作家帕斯乌托夫斯基曾以金蔷薇为喻,认为作家之创作就是筛去生活里的尘土,留下珍贵的金粉。

⑦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聚焦于海子所言“珍贵的人间,阳光强烈,水波温柔”,我们也应于琐碎间积累珍贵的金粉,将之锻造成独一无二的金蔷薇。

⑧群山苍翠诚可贵,蔷薇芬芳价也高。人生百年,愿你我皆可远观群山苍翠,近嗅蔷薇芬芳,于远方的资讯与附近的生活间走出独一无二的人生路。

远观群山苍翠

近嗅蔷薇芬芳

(修改升格稿)

湖南师大附中2102班:何同学

①鲁迅先生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早已视之为人生信条,又怎能不关注“远方”和“人们”?【升格理由:引鲁迅语,正面切入远方,并无不可,但解说宜简不宜繁,否则容易有“绕弯子”之嫌】

②但当我们对天下事侃侃而谈,举目尽是远山苍翠时,又怎能忽略了身边景致,忘了闻一闻近处蔷薇之芬芳?【升格理由:承接上文,以反问句形式,迅速提出文章观点】

③互联网与新技术迅猛发展,解构与重建着当下的社会。手机和流媒体等工具与媒介,成为我们尽览群山苍翠之望远镜,让我们拥有足不出户而天下尽知的能力。另一方面,公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觉醒,我们不愿沦为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只关心“小我”,不关注“远方”和“人”。人心向“远”,已是潮流。【升格理由: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方便获取远方资讯,属正常现象,原因也不复杂,可略减百字】

④只是,我们惊叹远山苍翠之于,实在不该遗忘了身边盛放的蔷薇——那些生活中琐碎的美好,一家人老少团聚,亲情浓郁……走在浸润花香的长街,阳光洒下如流的金辉,我们却行色匆匆,焦虑着手机的电量不足。满大街游走的低头族,俯首系颈,委身于信息之枷锁,眼中只有无穷的远方,无边的资讯。这怎能不引发我们的远近之思?【升格理由:注意段首的过渡。行文可关联“远方”“近处”】

⑤我想,“远山”固然重要,但更为可贵的却是身边的“蔷薇”。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事”为何列于其首?因为身边的小事才是构成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我们的小家是偌大世界的组成细胞,没有身边,没有附近,再是精彩的远方,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⑥如何来近嗅蔷薇芬芳?这个问题并不高深,但步履匆匆、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却可能丢了答案。也许,我们应当低下我们一直仰起的头颅,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们,看看我们沿途的风景,你也许会感叹:生活中静放的蔷薇,其实并不比苍翠的远山黯淡。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曾以金蔷薇为喻,认为作家之创作就是筛去生活里的尘土,留下珍贵的金粉。【升格理由:注意措辞准确,避免引用错误】

⑦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聚焦于海子所言“珍贵的人间”,踩在青草上,走在黑土块上,感受“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感受四周的冷暖凉热,感受身边人的嗔喜忧乐。我们也应于琐碎的尘世间,积累珍贵的“金粉”,将之锻造成独一无二的“金蔷薇”。那些“消失的附近”,又开始在你面前呈现。【升格理由:本段写“近处”,似要下考了,原文写得仓促,不妨多来几笔,丰富“近处”场景,强化“近处”之好,与前面写“远处”宜减少百字对应】

⑧群山苍翠诚可贵,蔷薇芬芳价更高。人生百年,可远可近,愿你我于远方的资讯与附近的生活间,走出更阔大的人生路。【升格理由:结尾略简,照应标题扣材料】

作文题

【炎德·英才大联考 2024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关注远方的资讯,但也可能造成“附近的消失”。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补充

此题材料中的“关注远方资讯”和“附近的消失”,本有“易于求远”“舍近不该”的倾向,但命题者特意在“造成'附近的消失’”前加了“可能”一词,意在淡化这一倾向,不约束学生的思维。可根据个人理解,可以写“既……又……”,肯定远方也肯定近处,可以“不能太……,而要……”,否定过于看重远方,倡导回到附近,也可以写“先要……,再要……”,先关注附近,而走向远方。总之,只要不割裂两者关系,能有兼顾和思辨,即符合作者命题初衷。

2024高三作文升格:法家的苛严儒家的温良,佛家的慈悲道家的通达

升格点评随想

评阅考场作文,无疑要考虑学生实情,在40到50分钟完成,时间仓促,做到审题准确、文从字顺已属不易,极少有考场作文经得起解剖麻雀式的推敲。哪怕是我们语文老师,写作时间充裕,修改润色完成的所谓“下水文”,或也谬误连连,不堪细读。所以,高考阅卷多点照章依规,少点一己好恶,多择其优点,少放大缺陷。

但平时的训练备考,尤其是一轮初期,老师会警示每位学生,保持足够清醒的认知,暴露出越多问题越好越值得庆幸,要淡看平时的“激励式打分”。高考作文要拿高分绝不容易,几乎每篇50以上的一类卷都是沙里淘金,优中选优,是实力的体现,也多少有运气成分。

拿《远观群山苍翠,近嗅蔷薇芬芳》一文来说,优点一目了然:书写美观悦目,标题取喻形象,审题立意较准,作文积淀丰富,文字表达不俗。正常阅卷合理分数应是50到52分,考虑书写,再高1到2分亦可。但文章也有瑕疵。比如:第一二段入题不够精准快速,第三段对“远处”的论述过多,而后面对近处的正面着墨偏少,前四段的主要意思有叠床架屋之嫌(一直强调要看远山也要嗅蔷薇),段落与段落的衔接还不够圆熟,语言的简洁精准度有待提高,喜欢用长句可能表意不够明晰……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考场作文的共性问题。

作者看到老师的详细点评,可能先觉得“戳心伤人”,但细品之后,也或收到“治病救文”之效。

前晚,和葛福安老师详聊,挺认同他说的一个观点:作文训练备考初期,语文老师应有法家的严苛,并配以儒家的温良,后期再配以佛家的慈悲,最后再加道家的通达。

于是摘录关键词,做本文的标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