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佤邦起源、发展及影响(上)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氏族社会时期的佤族游击队 (1968年以前)

缅甸独立前, 英国殖民者利用民族矛盾, 挑拨民族关系, 实行“以夷治夷, 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 因此部落间的纷争和械斗不断, 各个部落之间处于割据的分裂状态。历史上的阿佤山区是西南土司制度, 当地人过着氏族社会的部落生活, 拥有大大小小的部落和头人, 据不完全统计, 当时这一地区的部落有60多个。鲍岩嘎就是佤山昆马地区的头人之一。鲍岩嘎有四个儿子:鲍有谊、鲍有祥、鲍有良、鲍有华。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 中国政府曾多次组织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及群众代表到北京参观访问, 昆马地区的鲍岩嘎和他的兄弟鲍三板就参加过这些活动, 并且还受到过当时的接见与鼓励。在1960年中缅勘界前, 昆马地区是属于中国的。在中缅边境线未正式勘定前, 现阶段的缅甸佤邦地区就处在著名的中缅南段未定国界的范围里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英国政府草签了一个中缅临时边界协定, 历史上称为“1941年线”, 但双方都没有进行正式勘定。1957年中国政府从“1941年线”撤回, 这样就使包括昆马地区在内的佤山地区又变成了无人管理的区域。国民党残军多次联合当地的敌对武装乘机对昆马地区进行分割蚕食, 当地部落武装组织 (称自卫队) 也互相残杀械斗, 战乱不断, 人民财产被掠夺, 流离失所, 被迫开始逃亡。在这样的背景下, 1966年6月, 鲍有祥与其堂叔鲍三板一起组织了昆马游击队。1967年5月, 以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1968年, 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1969年2月, 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的宗旨是“反抗压迫、解放佤山”。这几支分散的游击队在经过了数场游击战后, 在鲍有祥和赵尼来等人的商议下, 把昆马、岩城、绍帕、户双几支游击队合并成立了一个游击大队, 下属5个分队, 共有300多人, 200多条枪, 其中有步枪150支、机枪5挺、冲锋枪15支。 鲍三板任大队长, 鲍有祥任副队长。

(三) 缅甸共产党领导下的佤族武装 (1968—1989年)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缅甸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68年缅甸共产党由于作战需要在缅甸北部与东北部建立了根据地, 创建了四大军区, 中部军区即现今佤邦地区。鲍有祥、赵尼来等游击队领导人主动联络缅甸共产党, 接受缅甸共产党对游击队的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 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 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 成立了4049营, 以昆马游击队为基础, 成立了502营, 以岩城游击队为基础, 成立了501营。 这些游击队接受缅甸共产党的领导, 整编为“缅甸人民军”, 隶属于东北军区。随后成立了缅甸人民军江东指挥部, 统一领导指挥这些部队。

1971年4月30日, 在缅甸共产党江东指挥部的领导下解放了勐冒 (傣语“新地方”) 。 随后人民军又解放了营盘、邦尧、金厂等广大地区。1972年3月, 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司令部迁至勐冒。1972年8月1日, 缅甸共产党在勐冒地区成立了北佤县政府, 当时北佤县政府与缅甸共产党北佤县委实际上是两个班子, 一套人马, 实行一元化的领导。

缅甸共产党领导时期该地区的路线方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农民为基础, 以军事为中心, 以农村包围城市, 赢得战争, 夺取政权为目的。1973年4月, 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司令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 缅甸共产党中央总部迁到邦康, 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康特区。 缅甸共产党在佤山地区为了贯彻落实“赢得战争、夺取政权”的方针路线, 先后三次挥师“西伐”, 渡过萨尔温江到缅甸中部与缅甸政府军作战。第一次“西伐”作战是1974年6月1日至7月17日;第二次是1974年12月1日至12月12日。前两次战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群众基础差、后勤补给困难、军队指挥不灵活, 难以坚持战斗。在经历了前两次战斗的失败后, 缅共部队在1975年1月17日第三次渡过萨尔温江, 在缅甸中部的东枝、勐农、勐板、锡胜等地进行游击战, 前后历时18年, 战果均不显著, 萨尔温江也因此被称为缅甸共产党的“断魂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8年。

1985年9月9日, 缅甸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 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甸共产党领导佤山地区长达20年时间, 前期的确是为佤山地区的解放与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缅甸共产党执政的后期, 因连年征战, 群众生活水平逐年下降, 民不聊生, 部队供给短缺, 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后期的缅甸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思想僵化, 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风盛行, 大民族主义与宗派主义也越来越严重, 领导干部由于在禁止毒品贸易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先后开始相互拉帮结派, 扶植亲信。缅甸共产党中央领导人不仅左倾思想严重, 也不愿意接受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 并对提出正确意见的干部群众扣以“反党”的罪名。与此同时, 由于输出革命的效果不明显也逐渐减少对缅甸共产党的援助, 造成缅甸共产党无力维持正常的武装力量, 缅甸共产党内部开始酝酿反叛。 最后, 国际形势悄然变化更成为了缅甸共产党衰败的催化剂。

二、佤邦联合军的成立与发展 (1989—2009年)

(一) 佤邦联合军的成立

1. 佤邦联合军的初建

缅甸军人政府于1988年9月18日上台执政, 军政府采取缓和民族矛盾、放宽经济领域限制的宽松政策, 并实行对外开放。这样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加速削弱了缅甸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与政治基础。在1989年3月至4月间, 缅共内部发生大分裂, 最终导致缅共解体。

1989年3月11日, 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领导, 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缅甸共产党中央领导人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与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 率部队前往镇压。赵尼来、鲍有祥并没有听从缅共中央的指示前往果敢地区镇压彭家声, 而是在4月11日分别策动缅甸人民军第5旅、第12旅等部起义, 并在罗常保率领的中央警卫旅的接应下, 于4月17日顺利包围并占领了缅甸共产党中央所在地邦康, 扣押了时任缅甸共产党中央主席的德钦巴登顶等人, 随后把他们驱逐出境。赵尼来、鲍有祥在1989年4月17日正式脱离缅甸共产党的领导, 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1989年4月22日, “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和“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成立。 (1) 赵尼来任联合党总书记, 鲍有祥任联合军总司令。脱离缅共后的赵尼来、鲍有祥等人立即与缅甸军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多次接触, 于1989年5月在佤邦按照果敢模式和军人政府达成口头协定, 停止战争, 接受军人政府的领导, 并将其治理辖区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联合军一般自称为“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 自认为佤邦与掸邦是同级政府) 。1989年10月, 鲍有祥以起义部队和自愿留下来的缅共人民军为基础, 收编了布盟、岩小石、扎跌、麻哈三、鲍来吴、昆俄等十几家原先与其敌对的“自卫队”, 将“民族民主联合军”改为佤邦联合军, 由他担任总司令。

2. 佤邦联合军的辖区

佤邦联合军的辖区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9度至100度、北纬22度至23度之间。控制国境线502公里, 即中缅边境145至210号界桩之间。 (4) 东北面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市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县和孟连县, 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 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与掸邦的曼甘孟、勐杰、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掸邦的勐洋、勐卡、万塔凯接壤。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 其中95%为山地。人口约30万, 佤族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 同时也居住着傣、汉、景颇 (克钦) 、拉祜、苗、德昂 (崩龙) 、傈僳、布朗、缅、回等16个民族。北部地区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和南邓特区、邦康特区。龙潭特区于2008年1月1日起改为龙潭区, 属勐冒县管理。

南部地区位于东经98度至100度、北纬19度至20度之间, 东西距离215公里, 南北距离91公里。东临老挝会晒, 南面与泰国清莱府米赛、美斯乐、大其力等地接壤, 国境线约500公里, 北面与西面分别与掸邦的孟东、勐撒、贺勐等地相邻。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相隔约400公里的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和缅甸中央政府控制区域。南部地区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25万, 生活着傣、佤、苗、彝等民族。南部地区下辖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永邦区、万宏区、勐角区、勐岗区、回俄区、户约区、开龙区, 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为佤邦中央直辖。

整个佤邦地区人口约50多万, 全邦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佤邦地区人口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 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 依然存在大量文盲。

3. 佤邦联合军的党政建设

佤邦基本继承与延续了缅甸共产党时期的党政制度, 建立了党组织、特区政协, 制定一系列党政路线、方针、政策, 还成立了佤邦政府。

(1) 佤邦联合党

佤邦联合党于1988年12月20日筹建, 原名为“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 由于形势需要, 1989年11月4日, 改名为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党党章是:佤邦联合党是由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先锋队组织, 是领导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革命运动、人民团体、武装部队、人民政权的核心力量。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佤邦联合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最低目标是在佤邦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佤邦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把佤邦建设成为自给自足, 文明的新佤邦;党的最高目标是在缅甸实行多党制的各民族团结平等的联邦共和国而奋斗。

1992年12月20日, 佤邦联合党在邦康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并顺利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大会选举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赵明、肖明亮为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推举了赵尼来为总书记, 赵明、肖明亮为副总书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支部。截止2009年底佤邦联合党拥有党员共计8000多人。

(2) 佤邦联合军的基本政策与路线

佤邦联合党给佤邦联合军制定的基本路线是:“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 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 争取民族区域自治”。在经济建设和经贸活动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对外开放, 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佤邦”的经济政策。在佤邦多民族杂居混居的实际情况下实行“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团结和睦,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既反对大民族主义, 又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在全邦实行“不分裂国家, 不分裂佤邦, 不干预政权前提下的信仰自由”宗教政策;实行“团结和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对外关系政策;并确立“缅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缅族”的主导思想。

(3)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 (佤邦政府)

1995年5月11日, 由于佤邦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形式的需要成立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 (佤邦政府)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 (佤邦政府) 是领导佤邦各族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政府担负着对内部政权事务的领导和对外政务联系的任务。佤邦也拥有邦徽, 它是公明山在金色麦穗的环绕下伴着一颗光芒四射的红色五角星。

缅甸掸邦第二特区政府下辖勐冒县、温高县、勐波县和南邓特区、邦康特区以及171军区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负责人有:勐冒县县长肖赛保, 书记鲁兴邦;勐波县县长李岩书, 书记田永新;邦康特区区长尚勐, 邦康特区党委书记毕地;南邓特区党委书记鲁兴甲。

(二) 佤邦联合军的发展

1. 佤邦联合军自我定位

佤邦联合军目前是缅甸最大的少数民族武装, 总兵力约4万人, 另外有民兵约6万人。佤邦联合军自我定位为“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各族人民的子弟兵, 是在佤邦联合党绝对领导下的, 肩负着保卫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建设缅甸第二特区 (佤邦) 任务的武装部队。 佤邦联合军的策略路线是:“一手高举和平民主旗帜、一手高举武装自卫的旗帜”, 严守“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的原则。佤邦联合军在战时是作战部队, 在和平时期是生产部队和宣传部队, 不仅担负生产自救的重任, 提高部队生活, 减轻人民负担, 也承担地方建设的任务, 并组织群众, 宣传佤邦政府及佤邦联合党的各项政策与思想路线, 在禁毒禁种罂粟的工作中也是中坚力量。

佤邦联合军的军服草绿色迷彩服, 很类似中国的迷彩服, 英文缩写为UW-SA, 配有胸章与臂章, 胸章是部队番号, 臂章是公明山三座山峰上交叉一矛一剑, 象征佤邦联合军威武如山、不可战胜。

佤邦联合军沿袭了缅甸共产党部队的建军方法, 在部队设有政委、指导员一职, 也有党委和党支部。政委、指导员、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均由佤邦联合党党员担任。

2. 佤邦联合军发展与壮大

佤邦联合军成立初期先后组建了417师、418师、420师、421师、214师和独立团、炮团、警卫团;在1989年5月又组建525师。1990年, 一直活动在缅泰边境莱朗地区进行“佤族独立运动”的岩小石, 率领魏学刚、魏学龙兄弟投靠到佤邦联合军麾下。

在1989年5月12日佤邦成立伊始, 盘踞在泰缅边境由贩毒武装头目坤沙领导的蒙泰军向佤邦发动突然袭击。1989年11月佤邦联合军总部制定了“901飞行计划”。为了彻底消灭坤沙集团, 李自如亲自任前线指挥部总指挥, 赵文光任参谋长, 赵国安任副参谋长, 魏学龙负责后勤保障与对外联络工作, 陈三木纳负责保卫与情报工作。 佤邦联合军在缅甸政府军的协助下, 经过6年的苦战给坤沙集团以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夺回了被坤沙占领的南部根据地, 还从坤沙手里夺取了约2500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1996年1月5日, 坤沙向缅甸政府军缴械投降, 1月7日, 坤沙集团在贺勐向缅甸政府军签署投降协议。至此佤邦联合军一跃成为缅甸拥有作战部队最多、作战能力最强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

经过长久的谈判, 缅甸联邦政府于1997年12月11日不得不同意佤邦联合军留在南部地区。虽然谈判内容未提及向南部地区移民的问题, 但从1999年9月开始, 佤邦政府开始向这一地区有步骤地进移民, 北部山民向南移民由佤邦联合军强制执行, 累计共向南部地区移民约10万人。佤邦联合军在南部地区扩充兵力, 将402师、525师合并为171军区, 即南部军区。魏学刚任南部军区司令员, 鲍有谊任政治委员。在坤沙投降后, 佤邦联合军留下214师、独立团在南部协助171军区的巩固。佤邦南部军区的建立使佤邦联合军实际控制区域扩大了约一倍。2007年底至2008年初, 邦联合军将师建制改为旅建制, 部队番号不变, 并扩编171军区, 将南部地区的原171军区、414师、2518团扩编为新的171军区。扩编后的南部171军区司令员为魏学刚, 副司令魏学云。

佤邦联合军在继承缅共人民军武器的基础上, 装备有81-1式自动步枪, 63式半自动步枪, 03式5.8口径的突击步枪, M99狙击步枪等。2012年佤邦联合军还从第三方渠道获得我国1227挺已退役的63式半自动步枪。 佤邦联合军也配备少数的重型武器, 在2012年4月17日佤邦成立二十三周年活动上, 佤邦联合军展示了他们所配备的部分重型武器, 包括120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小口径榴弹炮、重型运兵装甲车、警用装甲车等。该军队拥有一定的武器生产和维修能力, 但多仿制我国武器与苏制武器。

三、佤邦联合军与佤邦政府对佤邦的治理

四、佤邦联合军的现状 (2009年至今)

(一) 缅甸军政府民地武改编计划的出台与实施

1988年9月18日, 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上将领导其它高级军官将领发动政变, 推翻奈温政权, 接管政府。新军人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与奈温政府截然不同的民族政策, 不再盲目迷信武力征服和政治强权的做法, 而是采取软硬兼施的战略, 加强政治和谈的力度, 实行“剿抚并行”、“各个击破”的策略, 希望将少数地方民族武装纳入合法轨道, 使其发挥应有的政治作用。首先, 新军人政府先后与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进行和谈, 并达成停火协议, 在形式上把脱离缅共的4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编入了缅甸警察部队, 给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领导人授予相应的军衔, 发放津贴和粮食, 使反政府武装成为了进入法律范围内的民族地方武装;还允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成立自己的政党, 民族关系得到了缓和。其次, 军人政府对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的民地武辖区的居民发放居民身份证, 认可当地居民为缅甸合法居民。第三, 军人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援,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解决医疗卫生、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还积极努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替代种植工程。

2008年1月, 为了确保2010年大选顺利进行, 缅政府提出“不再要求各少数民族武装缴枪;新的国民大会召开之前, 将各少数民族武装划归缅甸三军总参谋部指挥, 改编成隶属于缅甸政府的'边防军’ (Border Guard Force) ”。 2008年5月, 军人政府举行新宪法全民公投, 新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国防军是国内唯一的力量强大、能力卓越、现代化的爱国军队。 新宪法对军队合法性的规定是军政府试图完全控制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完整表达, 迫使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彻底放下武器。面对军政府要求的“缴枪换和平”的政策, 一直以枪杆子为护身符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难以接受, 因此民地武一直抵制军政府的改编, 并且态度十分强硬。

(二) 佤邦联合军对边防军改编计划的应对

2008年新宪法通过后, 军政府把佤邦地区整合为掸邦下属的佤族自治区 , 其辖区包括勐冒、班歪、万曼、户板、邦康等五个镇区, 把勐波、贺岛及南部地区划出佤邦。佤邦联合军坚决不接受该整编。军人政府还将佤邦联合军以营为单位编入边境警察部队, 佤邦联合军的主要领导由佤邦人员担任, 但每营必须配备30名军政府军官协助处理部队具体工作。佤邦联合军对该整编计划极度抵触, 表示坚决不接受整编。2009年4月17日, 佤邦联合军举行了“庆祝佤邦和平建设二十周年庆典”, 向缅政府展示了强大军事实力, 并随后在南部地区疏散部分民众以应对政府军可能发动的攻击。军人政府也于2009年6月7日再次派代表前往邦康与佤邦联合军谈判, 未果。

为了迫使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在缅甸新政府大选前完成改编, 军人政府在2009年8月8日制造了“果敢事件”, 使果敢同盟军被迫接受政府改编, 政府军陈兵缅甸北部地区, 对佤邦联合军的实际控制区实行分割与包围。军人政府先后撤出了在佤邦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及国际组织工作人员。佤邦联合军在“果敢事件”后为了保存自身利益多次与军人政府进行有条件的谈判, 并一再强调佤邦是缅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要求维持现状以及更多的自决权, 并静观缅甸国内形势变化。2010年1月7日, 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在给军政府的函件中提出改组佤邦联合军的九项条件。该九项条件主要内容有: (1) 要求在新宪法框架内调整“佤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范围; (2) 部队以营为单位设立两个军分区, 分别为北部邦康军分区与南部万宏军分区; (3) 对于军分区干部干事年龄放宽到60岁; (4) 在完成整编后, 对佤邦党、政、军冗余人员一次性支付5年的抚恤金及其他福利, 并对退役老兵、贫困儿童及孤儿给予经济上的支援和生活上的照顾; (5) 整编后武装部队人员的培训可由政府军提供教官, 但需在佤邦当地进行, 佤邦当地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6) 对佤邦当地的乡镇级武装人员政府军要给与一定的抚恤金, 允许遣散后的民兵进行经济活动, 并允许继续负责已运作的替代种植项目工作; (7) 对于民兵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精选, 政府军必须允许佤邦继续保有民兵部队; (8) 自治区建立后需建立不同级别的警察队伍及警局, 用以维护法律以及各项命令的执行; (9) 未来自治区地区事务执行的安全性需要政府提供担保。 军人政府拒不接受佤邦联合军提出的九项要求。

2010年初, 军人政府国防军事安全部部长耶敏中将再次邀请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到佤邦首府邦康西部的当阳镇谈判, 佤邦联合军代表团于4月1日再次向军政府首席代表耶敏中将就军政府整编计划提出新的“八点建议”。“八点建议”虽然在“九项要求”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让步, 但佤邦联合军对军人政府的基本要求均无较大改变。佤邦联合军的让步程度并未让军政府满意, 军人政府再次拒绝接受“八点建议”, 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军人政府曾先后把2010年4月28日和2010年9月1日作为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必须接受整编的最后期限, 佤邦联合军均未按照军人政府既定计划完全接受整编, 军人政府随即对佤邦地区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从2010年9月开始, 军人政府多方限制各类物品运入佤邦地区, 其中包括: (1) 大米、谷物、菜油等粮食、食用油类; (2) 棉麻织物、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类; (3) 牛、马等牲口类; (4) 铅、钨、锡、铝等矿产资源类; (5) 石油、煤、煤油、橡胶、枪支等战略军需物资; (6) 金、银等贵金属珠宝类以及缅政府限制出口的柚木、玉石等资源。

2010年11月7日, 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 由军政府支持的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党 (简称巩发党) 取得完胜, 取得缅甸议会的绝大多数席位。2010年12月20-29日, 佤邦联合军在距离其首府邦康以北170公里处的孟迈举行佤邦联合党第五次地区党代表大会, 大约2500名代表参加, 包括佤邦副主席肖明亮、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布来康、南佤地区171军区政委鲍有谊、佤邦联合军副总司令岩伦等。会上佤邦联合军表示将派出代表团与新政府进行谈判, 对新上台的新政府释放出愿意和平谈判的善意信息。佤邦联合党领导人重申佤邦地区的意愿, 宣布佤邦联合军将贯彻“绝不对缅政府军开第一枪”的原则, 但如果缅政府发起进攻, 佤邦联合军会坚决捍卫自己的辖区。

佤邦联合军多以保存自身基本利益、维持现状为前提应对军人政府的强行整编, 虽表示愿意和谈但在军队保留、领导权归属等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态度坚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