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暮年漂泊,贫病交加,写秋天,却成了经典之作

 读书工 2023-10-23 发布于浙江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到夔州后暂时居住下来。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他在开荒种地之余,全力以赴创作诗歌,所写的格律诗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秋天不期而至,夔州巫山巫峡一带西风劲吹,黄叶飘落,一派肃杀之气。秋色惨淡和时局动荡,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杜甫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组诗《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诗歌围绕一个“秋”字,写秋声秋色,寓情于景之中。杜甫遥望长安,联想到丧乱之后尚未安定,自己老年漂泊无依,不能为国家出力,心中十分沉痛。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的是夔州秋天的肃杀之气“玉露”指的是白露,水珠如玉。气温大幅下降,已经使草木“凋伤”,造成枫叶枯黄飘零。
巫山巫峡本来有着历史的神秘,加上地势高低悬殊,落差较大,秋风来回激荡,形成“萧森”之气。让人感到悬崖峭壁和巫峡长江水面之间的空旷和阴沉。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接上文,写时局的动荡不安。“波浪”连天,“风云”接地,运用夸张的手法,虚实结合,实际上表达的是政治风云。

此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西北“塞上风云”又起,吐蕃入侵,战事不断,社会时局动荡,百姓流离转徙。
杜甫忧国忧民,笔下的“波浪”“风云”既是眼前的实景,也是象征着国家的隐患,更是诗人心底不能平静的感情波澜。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写自己客居夔州的忧伤痛苦深秋正值“丛菊”开放,而“两开”指诗人离开成都到夔州已经两年,这期间说起来都是“泪”。

诗人本来是坐船回家,但是由于时局危急,“孤舟”一再耽搁。诗人不但没有埋怨,还抱有一颗“故园”之心。
这里的“故园”指长安。诗人离开长安日久,后来虽然在成都严武幕府挂职工部员外郎,恐怕是连薪水也没有拿到,但心中仍为京城担忧。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以秋声照应前文结束全诗深秋日益寒冷,人们动起剪刀针线,都在赶制过冬的寒衣。

白帝城楼地势较高,临近夜晚又十分幽静,千家万户的捣衣之声,当然能够听得清楚。“急暮砧”,就是傍晚急促的捣衣声。
诗人的“孤舟”还系在江边,回家不得,听到人们都在赶制冬衣,更是增添了思乡之情。
杜甫这首诗是《秋兴八首》组诗的第一首,也是组诗的序曲。全诗写秋声秋色,中间夹有“塞上风云”和“故园心”等词语,都是在为后面几首诗作伏笔。
要读懂诗人此时的心情,还要继续去看其它七首诗。通过诵读全诗,我们就更能理解杜甫暮年漂泊、贫病交加,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那种博大情怀。

这首诗歌的艺术性也很高,可以说是杜甫七律诗的经典之作。它格律工整,用词严实,风格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中毫无怨怼之意,诗句之间渗透着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