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四首中秋美诗词,首首有名句,全都读过的才算博学之士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中秋节,对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天上月满,人间团圆。浪漫的国人以月满来象征一家人团圆。因而在中秋节,团圆的家庭有举家吃月饼赏月拜月的习俗,未能和家人团聚的游子人也会孤独地望着中秋圆月思念家人。

因此,历代文人骚客逢中秋诗兴大发的大有人在,他们或记叙良辰美景,或望月怀人、或他乡思亲,留下了一首首中秋节的诗词佳作。

说到这里,你肯定也想起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了。

是的,大文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太经典了,历代诗家都对它推崇不已,后人有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

苏轼的一生,其实是命运多舛,他曾辗转多地为官,苦难多于安逸的。每年到了中秋这种团圆的日子,他的感触非常多,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中秋诗词。

今天长风给大家分享4首苏轼中秋诗词,《水调歌头》经典绝唱,《西江月》读来倍感凄凉,《阳关曲》意味悠长,《念奴娇》飘逸豪放,您都读过嘛?

01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前面有一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说明这首词是写给手足至苏辙的。

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一,自请流放外地,辗转多地为官。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四十一岁的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苏轼和弟弟苏辙二人关系很好,二人互相牵挂着对方,恰逢中秋团圆之时,苏轼又想起了弟弟苏辙。

月色如洗,苏轼感慨万千,趁着酒劲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

整首词大气又绮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悟,也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更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02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1077年(熙宁十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就见面了,并且二人经过七年分离后首次一起度过中秋佳节。

因为第二天二人又要分离,所以中秋这一天,二人都作词记录这美好的一刻。苏辙写的是《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轼写的就是这首《阳关曲》。

暮色收尽,空气中带有一丝丝寒意,静谧的天空中明月高悬,这一刻你和我一起赏月多么美好,只是这样的日子肯定很难再有,明年的明月我们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结尾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可以看出苏轼矛盾的思想,即有骨肉兄弟团聚,诉说亲情的难得愉悦,更多的还掺杂即将分离的伤感。

03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这个时候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所以这首词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写尽了苏东坡内心的悲恨。

词起句便透露出悲凉之意,用“梦”来形容世事,表明此时苏轼对过去的仕途生活的否定,如大梦一般虚幻,其中心酸往事不堪回首。秋凉岁暮,壮志未酬而人也已迟暮,凄凉怨恨可见一斑。

下阕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以浮云来暗示小人当道,孤光来比喻自己孤高清白的人格,凄然北望可以看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无限情思。

04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这首词是作于元丰五年(1082)中秋,此时苏轼在黄州待了好几年了,四十七岁的他在城外开垦荒地,筑“东坡雪堂”,号东坡居士。

东坡相对于苏轼,心态已经大有改变了,虽然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但能接受平淡,不再痴迷于绚烂了,所以这首词读下来有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感觉。特别是“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豪情外露,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四首苏轼中秋诗词,您最喜欢哪一首,欢迎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