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丸美股份研究报告:眼部护肤专家,经营调整静待改善
2023-10-23 | 阅:  转:  |  分享 
  
一、潜心眼部护肤20年,产业基金积极参与相关布局

(一)成立 20 年,本土知名眼部护肤代表

公司主营化妆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以眼部护理产品为主打特色,涵盖眼霜、精华、乳液、 面霜、洁面、面膜等多个种类。公司旗下拥有两个综合护肤品牌“丸美”、“春纪”和一个彩妆品牌“恋火”,品牌 定位差异化,主要客群为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公司以经销为主、直营和代销为辅,实现百货、美容院、CS 店、 KA 以及线上等综合化妆品渠道全覆盖。

公司前身为 2002 年设立的中日合资公司广州佳禾,由广州升旺、日本史威共同出资设立,分别持股 75%、 25%,其中广州升旺由公司创始人孙怀庆夫妇设立,合作方日本史威是一家日本化妆品原料供应商。2007 年公 司推出“春纪”品牌。2010 年日本史威将其 25%股权全部转让给孙怀庆,成为完全内资公司。2012 年公司整体改 制并更名为丸美股份。2017 年公司切入彩妆,推出彩妆品牌“恋火”,2019 年公司成功上市。



(二)创始人夫妻股权占比较高,持股集中

截止 2021 年三季度,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孙怀庆和王晓蒲夫妇,分别持有公司 72.57%、8.06%股权。孙怀 庆先生为公司控股股东,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王晓蒲女士为公司董事,两人合计持股 80.63%,股权集中。2013 年孙怀庆和王晓蒲分别将其持有的 9%、1%股权分别作价 2.7 亿元人民币、3000 万元美元转让给 LVMH 旗下知 名消费品投资基金 L Capital,后者持股 10%。通过引入全球奢侈行业龙头集团合作者,对公司品牌价值和市场 推广经验的提升意义重大。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L Capital 已有计划在锁定期结束后的 2 年内减持 60-100%, 自 2021 年 3 月 19 日,L Capital 已经陆续减持 0.3743%公司股份,2021 年 9 月 25 日再度计划减持不超过 2%, 整体符合上市前的计划。

L Capital Guangzhou Beauty 为 L Capital Asia, LLC 为投资丸美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L Capital Asia, LLC 管 理人为 L Catterton Asia Advisors。为 LVMH 旗下投资基金,主要关注亚洲成长公司,股权投资范围在 0.5-1.5 亿 美元之间,为公司带来了品牌管理和市场推广经验,助力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



(三)推出股票激励,设立产业基金积极布局

股票激励绑定员工利益,2021 年业绩承压预计较难完成解锁。公司 2020 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0 年 12 月 30 日正式授予,价格为 32.53 元/股,共计 81.96 万股,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共计 63 名,包括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此次限制性股票将分 3 次分别 30%/30%/40%解锁,业 绩承诺分别为 2021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21.6 亿;2021 年净利润不低于 5.4 亿。

2022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25.2 亿; 2021-2022 年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11.7 亿。2023 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28.8 亿;2021-2023 年三年累计净利润不 低于 18.9 亿。2021 年公司费用端承压明显对利润影响较大,截止 2021 年三季度公司累计归母净利润为 1.42 亿 元,同比下降 57.98%,对应第一期解锁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预计解锁难度较大。

设立产业基金,积极参投产业相关企业。公司 2020 年及 2021 年共设立了三期产业基金,公司共投入 3.3 亿元,积极推进美和健康领域的产业生态布局。2020 年投资了护肤品新锐品牌“谷雨”、功能性护肤品牌“菜 鸟和配方师”、健康代餐品牌“Smeal”、时尚咖啡品牌“永璞”等,同时投资了 MCN 机构“本新”、“白兔视频”, 2021 年新增投资了专业婴童护肤品牌“戴可思”、高端美容仪品牌“JOVS”、美瞳品牌“可啦啦”,投资项目稳 健推进,也为公司实现多品牌、多品类战略奠定基础。



(一)中国化妆品行业迅速增长,国产品牌逐步突围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庞大,2020 年达 5199.5 亿元,占全球份额 15.6%。2011 年前,化妆品行业规模保持 双位数增长,至 2011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12-2016 年,随国内宏观经济放缓、持续反腐等, 化妆品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并于 2016 年增速探底降至 6%。2017 年后受益于零售景气度回升、三四线消费升级、 电商快速增长拉动、Z 时代渐成消费主力,以及降税政策等,行业增速再度回升。2019 年我国化妆品规模为 4849.5 亿元,同比增速拐点回升至 14.7%(同比提升 1.7pct)。2020 年我国化妆品规模持续扩张达 5199.5 亿元,受疫情 影响同比增速放缓至 7.2%。

高端市场持续攀升是我国化妆品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护肤品为化妆品第一大市场。(1)高端化妆品市场增 速高于大众化妆品市场。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5-2020 年国内高端化妆品市场规模由 646.5 亿元增至 1798.7 亿元,CAGR 高达 23%;大众市场规模由 2198.8 亿元增至 2878.1 亿元,CAGR 为 6%。(2)护肤品和彩妆为行 业主要增长动力。从品类上看,基本各个化妆品细分领域 2020 年销售规模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主要增长 动力来自占比靠前的护肤品和彩妆。2020 年护肤品规模占整体 51.9%,系化妆品第一大市场。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统计,2011-2020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由 1152 亿元增至 2700.8 亿元,CAGR 为 9.9%,为化妆品行业绝对 主力。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本土化妆品市场份额具备广大提升空间。(1)中国化妆品企业集中度仍低于世界 主要发达国家,集中度提升仍有空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前五大美妆或护肤企业占据了 40%左右的市场份 额。韩国集中度最高,前五大美妆企业占据 49%市场的份额,前五大护肤品企业占据 62%的市场份额。而中国 的前五大化妆品企业市场集中度仅为 30%左右。由于领先企业掌握更多线下渠道和线上流量,市场份额或呈进 一步集中的趋势。



(2)民族自信心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国产化妆品的技术进步将促使国产化妆品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发达国家中本土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远高于中国本土企业。日本前 5 大美妆企业中有 4 家均 为本土企业,前 5 大护肤品企业全部为本土企业,分别占据了 35%和 44%的市场份额。若对标日本,中国本土 企业在国内市场份额具有巨大成长空间。即便对标英国,中国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份额仍有 2 倍的成长空间。 民族自信心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及化妆品技术进步,预计国产品牌将进一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3)过 去十年前十大国产化妆品份额提升验证了国产化提升的逻辑。与 2011 年相比,2020 年中国本土前十大美妆企 业所占市场份额提升明显,表明本土护肤优秀企业在经历国际巨头围剿期后已逐渐稳住阵脚,逐步培养出属于 自己的细分客群与独特竞争力,未来中国品牌发展将会有更多机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线上红利褪去,渠道运营突显

渠道端化妆品线上销售占比逐年提升,其他渠道对淘系品牌形成一定冲击。根据欧睿数据,该占比从 2011 年的 5.3%提升至 2020 年的 38%。线上渠道的发展衍生出了第一波兴起的流量红利,从最开始的电商平台,到垂 直类网站,直播及短视频内容电商等。部分品牌在此过程中乘风突起,但又随渠道和竞争衰退,形成了品牌快 速迭代的一个时期。2020 年,线上渠道中电商平台仍以 58.2%占据半壁江山,多渠道的出现与发展对品牌商流 量把握能力的要求更高,运作效率及产品价格定位更加重要。

线上红利的大增量时代已过:从天猫双十一历年销售情况来看,增速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2020 年天猫将 双十一战线拉长提前至 10 月 21 日,首开两轮预售的模式,将销售额冲击到了 4982 亿元,同口径增长为 26.1%;2021 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10 月 20 日晚 8 点开始,较 2020 年提前 4 个小时)达到 5403 亿元,同比增长 8.5%, 线上高速增量的时代已经过去。



随着流量成本的逐步增加,行业从流量红利期逐步向走向整合分化。电商与实体店成本结构不同:对于实 体店,店铺租金费用及人工成本占据大头,线上渠道虽然不需要支付租金,且人力成本有一定节约,但品牌需 要向电商平台支付固定+比例服务费。同时对于化妆品行业,履约成本也相对较高,整体来看线上更多是渠道的 扩展及作为营销推广的手段,而非利润率边际改善的利器。从佣金率来看,化妆品品牌店普遍佣金率在 4-8%。 同时叠加直通车,首页推荐以及各大活动节点的统一促销等,在新增流量明显放缓以及竞争加剧下,获客成本 日益高企。

品牌商逐步将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线上运营重要性凸显。线上流量发展的初期,由于部分国际品牌对本 地网购市场缺乏了解,同时此前的销售模型并不适配线上渠道,因此在进入的初期往往选择代理公司合作。2002 年一系列美妆代运营公司在国际品牌的滋养下迎来上市潮。但随着的品牌旗舰店建设的逐步成熟,品牌商逐步 拿回线上经营权,提高自营比重,从而圈住私域客户群。实际上渠道永远是在更迭的,品牌很难提前掌握下一 轮的流量热点,从开始线上推动了数字化发展和生态群的构建,到直播电商补足了无体验购物。整体来看互联 网大红利过后不能寄希望于新渠道的出现,对于品牌商而言重要的还是对自身效率的打磨(所以功效性会优于 普通护肤品会优于化妆品,消费者品牌心智占领更容易)。

(三)眼部护理:技术性强,客单价高,国货提升空间大

眼部护理类产品主要涂抹于眼部肌肤,用于缓解眼袋、细纹等眼周肌肤问题。眼部皮肤具有以下特性:(1) 眼睛周围皮肤是人体最薄弱的肌肤;(2)生活不规律、坏习惯等对皮肤的损伤会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在眼部 皮肤上,如黑眼圈、浮肿、血红丝等皮肤问题;(3)眼部皮肤是人体运动最频繁的部位,因此皮肤衰老通常在 眼部首先体现,如鱼尾纹、松弛等;(4)日常面部护理中,眼周肌肤经常受到拉扯,容易产生细纹;(5)普通面部护肤品对于眼周肌肤过于营养或不够细腻,难以吸收,反而会导致脂肪粒等新问题。



由于以上复杂特性,使得眼部护理产品成为护肤品中最常用、需求度最高,但也最具专业性、技术性的产 品之一。根据质地一般将眼部产品分为 4 类——眼霜、眼胶、眼膜、眼部精华液。

2021 年 1 月至 11 月淘宝全网眼部护理销售额达 87.6 亿,其中眼霜的销售额占比 76%,其次是眼膜和眼精 华,分别占比 15%和 7%。因眼霜克数少价位高,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在平台活动期间购买,销售额在 618 和双 十一期间都有明显涨幅,平常时期眼霜全网月销售额波动在 3-5 亿左右,2021 年 6 月眼霜全网销售额跳升至 10.3 亿,11 月大幅提升至 19.5 亿。

但随着近年来年轻消费者经济实力提升、年轻女性对眼部肌肤护理的愈加重视、本土及国外平价品牌的扩 张,眼部护理同样呈现不断年轻化的态势,小红书上有超 88 万篇眼霜笔记。尤其是线上消费上,年轻消费者已 经占据主力,CBNData 报告显示 2017 年我国线上眼部护理产品 35 岁以下消费者(85 后及之后)占比达到 61.2%, 较 2015 年提升 4.7pct。

目前我国眼部护理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以欧美品牌为主。根据淘宝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 2021 年 11 月,眼部护理产品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中,国产品牌仅占三位,珀莱雅、丸美和优时颜,分别 位居第六位、第八位和第九位,单月销售额分别为 0.5 亿、0.4 亿、0.4 亿,与排名前三位的雅诗兰黛、兰蔻及 欧莱雅的眼部护理销售额出现断层,其中雅诗兰黛的单月销售额高达 5.3 亿。



不同于其他面部护理产品对保湿、美白等基础功效的要求,眼部护理更注重延缓衰老、祛皱、去黑眼圈等 细分特定功效,同时因为眼周皮肤对护肤产品温和性和抗敏性有更高要求,使得眼部护肤产品包含更高的技术 含量,因此在产品成本和市场定位双重因素下,眼部护肤产品通常具有单件容量少、销售单价高的特点,产品平均单位价格要明显高于其他护肤品。以雅诗兰黛为例,其眼部护肤类价格约在 20 元-65 元/ml 之间,远远高 于其脸部洁肤、脸部膏霜乳液和面膜价格带。目前我国眼部护理市场的高端产品线以欧美品牌为主,日韩产品 则以大众线平价产品居多,国货则更向下沉寻求差异化市场。

(一)品牌端:丸美中高端定位,致力于拓展产品品类

公司目前包括三个差异化品牌——丸美、春纪、恋火。主品牌丸美以眼部护理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满足 知性女性肌肤综合需求的护肤方案,目标客群约 25-45 岁,2007 年公司推出春纪,相比丸美更加年轻化、大众 化,以“天然食材养肤”为理念,为青春女性打造天然护肤方案,目标客群约 18-35 岁。2017 年公司创立恋火, 切入美妆领域,以“自信时尚”为品牌内涵。如此公司完成中高端-大众、眼部-其他综合护肤、中年-青春女性、 护肤-彩妆的多元化品牌、品类架构。

丸美:眼部护肤市占率领先,定位高于绝大多数本土品牌。据 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20 年丸美品牌在 我国护肤行业市占率达到 1%,较 2009 年提升 0.5 个 pct,近五年均稳定在该份额水平。在优势眼部护肤行业, 丸美份额较为突出,据用户说发布的《2018 年中国眼部护理趋势报告》显示,眼部护肤行业非常分散,2017/18 年度(截止九月底)天猫、淘宝眼部产品销售突破 47 亿元,其中前十名仅有三个本土品牌,雅诗兰黛、资生堂 分别以 5.67%、2.84%份额占据 TOP2,丸美以 2.37%排名第三,超过兰蔻、科颜氏、SK-II、欧莱雅、LAMER 等国际大牌。



从品牌定位上看,眼部护肤不同档次定价差异巨大,丸美眼部护肤大致处于中高端,即 100-300 元大众市 场和 300 元以上高端线均有,目前前者占比高于后者。我们选取截止 2021 年 11 月丸美天猫旗舰店单月销量 TOP10 眼部产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其中 5 款单品价格位于 300 元以下,且销量前五有 3 款在 300 元以下,只 有 1 款在 100 元以下。同时也不乏 400 元以上高端产品,最高的丸美弹力蛋白凝时紧致三件套价格达到 706 元。

横向对比看,丸美在本土眼部护肤产品中属于顶尖梯队,高于其余绝大多数品牌,价格带仅次佰草集。整 体来看,我们对市面主要眼部产品品牌根据每毫升价格进行换算梳理,考虑各品牌头部产品价格,将品牌档次 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头部价格在 100 元/ml 以上的如 LAMER、莱珀妮、CPB、赫莲娜等,属于真正意 义上的奢侈护肤品牌;第二梯队头部价格 50-100 元/ml,包括雅诗兰黛、资生堂、兰蔻、SK-II 等代表性高端品 牌,也是目前线上份额最大眼部护肤品线;第三梯队头部价格在 10-50 元/ml,包括丸美、科颜氏、倩碧、巴黎 欧莱雅、佰草集等,产品横跨中高端;第四梯队则低于 10 元/ml,以主打性价比的大众平价眼部护肤品线为主, 包括珀莱雅、韩国 AHC 等。

春纪:主打年轻大众护肤,200 元以下单品为主。春纪主要作为公司在丸美之外对大众市场、年轻市场和 综合护肤领域的多元化补充。品牌以“天然护肤”、“食材养肤”为理念,90%以上原料纯进口,精选全球优质食 材原产供应商并签订合作协议,确保优异天然品质。旗下护肤产品完善丰富,覆盖洁面、爽肤水、乳液、精华、 面霜、眼霜、底妆、防晒、面膜等,满足补水保湿、控油平衡、深层清洁、美白亮肤、抗蓝光紧致、防晒等全 方位需求。品牌重视风格设计,聘请法国设计团队设计独特瓶型,突出活泼灵动,吸引年轻消费者,荣获 2018 年国际包装设计金奖。



恋火:定位中高端彩妆,承接公司彩妆发展战略。2017 年,公司投资进入彩妆市场,新增以“自信时尚” 为品牌内涵的恋火产品。恋火品牌以“激情与爱”为品牌内涵,轻奢韩系彩妆品牌定位,致力提供最贴合都市 女性需求的化妆产品和彩妆服务。恋火定位中高端,与丸美定位契合,中高端定位很好承接消费升级趋势,带 来更大的合力。

公司营销手段丰富,品牌代言人、综艺冠名、影视赞助等全面推进,品牌广告投放全方位覆盖传统媒体和 各类新媒体渠道,包括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等电视台,《瑞丽》、《COSMO》等时尚杂志, 以及网易、淘宝、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大流量网媒平台。

代言人上,公司针对丸美和春纪品牌形象和客群特点进行区格。丸美 2007 年聘请袁咏仪为代言人,“弹弹 弹,弹走鱼尾纹”的经典广告语深入人心,此后相继聘请鲁豫、梅婷、周迅、梁朝伟、杨子姗等作为代言人,2021 年代言人新增米卡和林墨,在以往主要覆盖 30 岁以上女性传统眼部护肤客群外,利用粉丝经济增加在年轻女性中影响力,把握眼部护肤消费新生代。春纪则面向 18-35 岁女性,代言人以突出年轻化为主,相继邀请李宇春、 胡歌、周冬雨、古力娜扎、吴莫愁、吴谨言等作为形象代言人。

(二)产品端:研发能力扎实,打造新品、爆品能力强

公司为本土眼部护理龙头,通过近 20 年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具备竞争力的眼部护理产品线。同时公司以眼 部细分差异化优势为基础,逐渐向其他大众护肤品类及彩妆扩张,向综合性大众化妆品集团迈进。目前公司产 品涵盖眼霜、精华、乳液、面霜、洁面、面膜等多个种类,根据产品特性,主要产品可分为眼部护肤类、肌肤清洁类、护肤类(膏霜乳液)、护肤类(面膜)、彩妆及其他。



经典产品具备长生命周期,不断升级换代。2007 年,丸美股份发布第 1 代丸美弹力蛋白眼精华,将弹力蛋 白”的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2009 年、2011 年分别发布了第 2 代和第 3 代产品,强调“6 重呵护”和“分时护 理”。2014 年的第 4 代产品更加注重功效时长。2015 年则推出了第 5 代产品,为国产首款超过 500 元的眼霜。

收入上看,护肤类、眼部护肤、肌肤清洁是公司三大主力产品,其中护肤类占比最高,2020 年达到 51.6%, 但较前几年有所下降,2016 年占比高达 56.5%。眼部护肤类产品 2020 年占比 36.2%,占比相较前几年上升。肌 肤清洁类产品占比亦有所下降,由 2016 年的 15.8%降至 2020 年的 10.8%。

增速上,护肤类、眼部护肤、肌肤清洁 2016-2020 年收入 CAGR 分别为 7.20%、17.24%、-0.26%,眼部护肤收入由 2016 年 3.34 亿元增至 2020 年 6.31 亿元。

研发先行,为品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公司通过专注于研发和刚性的品控为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公 司研发中心下设五大研究中心,包括基础研究中心、高新研究中心、应用研究中心、功效评测中心和东京技术 中心。公司继续以双位数的增长速度加大研发投入,五大研究中心同步推进。与中国主要化妆品公司对比,丸 美股份的研发费率占比较高,并且呈上升的趋势。



2019 年 6 月公司专利数量为 87 项,其中发明专利为 20 项,而截止 2020 年 12 月末,公司已有专利 269 项, 其中发明专利为 183 项,研发取得显著进步,其中,2020 年已授权专利 120 项,其中发明专利 57 项,1 项荣获 “中国专利优秀奖”。此外,公司还参与和组织了 8 项国家标准、9 项团体标准和 1 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研发实力加持,消费者洞察,新品和爆品打造能力强。公司遵循品牌心智及对消费者洞察针对性进行产品 设计和配方研发,加快新品上市进度,全渠道产品和渠道专供品有序推进。2020 年,公司共推出近百款新品, 而新品收入占比近 20%。

公司充分运用研发和供应链优势,2020 年 4 月推出了专门针对年轻客群小红笔“丸美多重胜肽紧致淡纹眼 霜”,该产品既是眼霜又是美容仪,全年实现约 62 万支销量,成为年度爆款王,2020 年双 11 期间推出的针对 眼纹、法令纹、嘴角纹的高颜值高功效的丸美多重胜肽蝴蝶绷带眼膜上市即爆款,2021 年 11 月该款产品占据 丸美天猫旗舰店 18%的销售额。



(三)渠道端:线上贡献过半营收,销售费用快速攀升,费用控制有待加强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全渠道布局策略持续推进。公司采用以经销模式为主、直营为辅的销售模式,建立了 覆盖线下日化专营店、百货专柜、美容院、线上平台电商、社群电商等多种渠道的销售网络。线上平台电商主 要包括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内容电商主要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社群电商主要包括云集、小程序、兴 盛优选等。

线上:营收持续高增,已成为公司业务增长主动力。公司于 2011 年首次开展电商业务,开拓直营电商渠道, 在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开设旗舰店,由广州涅生代运营。线上收入高增是公司 2011 年来增长的主要动力。线 上收入高增是公司 2011 年来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线上收入 2011 年仅 0.02 亿元,至 2020 年达到 9.5 亿元,增 长 475 倍,占比迅速升至 54%,成为最大的单一收入渠道。公司直营电商主要包括丸美官网、天猫、淘宝、京 东等平台,其中以天猫为绝对主力。

线下:拓展新渠道新网点,美容院表现坚挺。近年来公司线下营收增长较为缓慢,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 2020 年同比下滑 20%。但是,在百货、日化渠道受到明显影响的同时,美容院渠道表现坚挺,2020 年小辐增长 2.77%。 2021 年 7 月公司顺利启动高端渠道丝芙兰,同时也在积极筹备重点城市核心商圈线下旗舰店,提升品牌形象。



销售费率快速攀升,预计管理层将采取措施聚焦费用控制提升盈利能力。因为国内外疫情仍未完全受控, 线下渠道压力仍然较大,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国内外更多品牌逐渐加大了线上投入,线上竞争日趋激 烈。2021 年,为强化公司线上电商自运营方面的核心能力,公司将“丸美天猫旗舰店”由原来的第三方代运营 模式调整为自建团队自行运作,同时,公司进入抖音、快手新兴渠道。因此,流量成本、红人成本迅速攀升, 从而带来销售费用快速增长,由 2021 年 Q1 的 29.14%上升至 2021 年 Q3 的 42.50%。预计公司对新业务新模式 的逐渐熟悉并建立有效方法论后,各渠道业务协同性增强,公司管理层表示有信心将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保 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一)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业绩有待突破

2011-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逐年稳定增长,由 6.1 亿元增至 17.5 亿元。2016 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至 1.4%, 主因线下百货和 CS 店体系销售不及预期,此后两年增速触底反弹,2017、2018 年分别同增 11.9%、16.5%,2019 年增速放缓至 14.2%。2020 年是公司 A 股上市后的首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7.45 亿元,同比下 降 3.10%,主品牌丸美收入占比 95.06%, 同比基本持平;主要系面对疫情冲击,公司积极推进业务转型,线 上渠道经营情况虽有所提升,但线下渠道经营受阻,下滑明显,产生营业收入 7.9 亿,同比下降 19.98%。2021 年,业务战略重心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前三季度营收为 11.38 亿元,同比增长 0.04%。



同期公司净利润趋势基本一致,由 2011 年的 1.7 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4.6 亿元,2016 年由于收入放缓、线 上线下促销力度加大拉低毛利率、新品牌投入增加等导致业绩同降 17.5%。此后随着销售回暖、毛利率企稳、 销售费用率下降,业绩迅速反弹,净利率 2017 年、2018 年分别同比提升 34.3%、33.1%。2019 年公司净利润继 续同增 24.5%至 5.1 亿元,2020 年随着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费用投入加大,净利润相应下滑 9.7%至 4.6 亿元。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 1.37 亿元,同比下降 59.35%,其主要原因系为配合公司线上业务转型、拓宽线 上营销渠道,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上升 28.67%。(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11 年来公司毛利率基本位于 66%-75%区间,2015 年之前在 75%左右,但之后降至 68%左右,主要原因 是:(1)产品和渠道结构的变化,加价倍率低、折扣力度大的新品牌春纪以及线上销售占比提升,拉低毛利率 水平;(2)2015 年为应对市场景气度下降,主动加大整体产品促销力度,增加赠品发放数量,当年毛利率同降 6.2 个 pct。2015 年之后高毛利率眼部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对毛利率带来正面拉动,整体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

费用率上,公司总体期间费用率主要是销售费用率的影响较大。公司销售费用率由 2011 年的 39.2%降至 2020 年的 32.33%,其中约 70%是广宣费用(2018 年广宣费用占到销售费用 72.9%),2017 年公司减少电视广告 投放,精选投放目标和增加性价比更高的新媒体营销,2018 年继续加大网络视频广告投放,总体营销效率得到提高,费用率连续两年下降。2020 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业务转型,市场竞争加剧,为保持线下 份额、扩大线上份额,公司加大费用投入,销售费用率提升 2.32 个百分点。近五年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团队扩 张、人工上涨及各项业务推进,致使管理费用略有增长但基本维持在 6.5%-7.5%的水平和营收增速基本保持一 致。公司货币资金充裕,财务费用持续为负,利息收入主要来自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近四年公司无金融负 债和利息支出。



2011-2016 年公司 ROE 下降较多,主要是 2012、2013、2015 年多次增资,导致期间权益乘数下降,拉低 ROE 水平,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相对稳定。2017 年后,随盈利改善,ROE 由 2016 年的 30.1%回升至 2018 年的 35.6%。2019 年后,公司总资产运营效率、净利率均下滑,导致 ROE 相应下滑。

周转能力上,从整体趋势来看,2011-2020 年公司存货周转能力提升,存货周转天数由 118 天波动降至 99 天,公司以经销模式为主,因此存货中库存商品占比相比同业较低,原材料、包装物、委托加工物资、在产品 等配合生产销售节奏,周转天数下降主因销售增长带动。公司对经销商主要采取先款后货,因此应收账款余额 占较低,2016、2017 年天数提升主因开展代销模式带来的应收账款增加,2018 年终止代销合作后天数再次下降 至 1.4 天,2019 年及 2020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更是下降到不到 1 天,应收账款风险很低。



(二)投资分析

公司 2021 年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1、会计准则变化物流费用转入成本;2、线上促销加大影响毛利率,因 此相应进行调减。收入端今年公司主动进行调整转型,从达播逐步向自播切换,同时线下渠道受疫情影响恢复 较弱,短期对收入造成一定影响,预计护肤类收入存在一定下滑,而彩妆类恋火品牌小基数下增长相对较快。

公司以眼部护肤为招牌和核心竞争力,主品牌丸美作为本土眼部护肤龙头品牌,定位在大众市场之上,高 于绝大数多数本土品牌,且仍在不断向高端升级。渠道上今年电商发展较快,但过程中也遭到线上流量成本高 企带来的压力,转化效果不佳。公司去年开始整顿直播价格,今年重点发力自营,前期投入相对较高,正处于 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效率的把控尤为重要。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731L...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