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雅趣|重阳节,你都干了啥?

 有人在吗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日历提醒了我今天是重阳节。

重阳,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虽然它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并什么什么特别的活动和它有关。我能想到的,只有那几句和它相关的诗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除此之外,我好像对重阳节没有更多的了解了。

于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并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它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庆祝。之所以叫做"重阳节",是因为在《易经》中,数字九被视为阳数,而九九则代表着双阳相聚,所以叫做"重阳"。而重阳节正好是每年九月初九,月份和日子都是九,因此也被称为"重九"。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吉祥寓意的日子,因为九九象征着归真和新的开始,古人们相信这一天会带来好运。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包括登高祈福、拜神祭祖以及举行盛宴祈求长寿等,这些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重阳节源于到对天象的崇拜,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普及于西汉时期,达到鼎盛期则是在唐代以后。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研究,古人们在九月庆祝农作物丰收时举行祭天和祭祖的仪式,以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这就是重阳节最早的形式。而唐代是这一传统节日习俗定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续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中吸收了多种不同的民俗元素,因此它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民间传统中,数字"九"代表着长寿和吉祥,人们用它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重阳节的两大重要主题是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这些主题在当今的重阳节庆祝活动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祭祖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登高,因此它也被称为“登高节”。登高的习俗源远流长,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有个传说认为登高可以避灾;第二,古代人们崇拜山岳;第三,秋天正是大自然凋零的季节,所以人们在这个时候登高来“辞青”,就像春天踏青一样,是一种与自然相互呼应的活动。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与除夕、清明和中元节齐名。在重阳节祭祖,不仅尽了孝心,还能够登高远眺,欣赏到四周美不胜收的景色。

插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有人将茱萸插在臂上,有人制成香袋,将茱萸放在里面挂在身上,还有人将茱萸插在头上。

不仅如此,人们还喜欢头戴菊花,这个风俗也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清代的北京,人们会将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以期消除厄运,招来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赏菊、饮菊花酒

北宋时期,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放风筝

关于重阳节放风筝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人们放风筝是为了驱散晦气。他们相信,随着风筝飞得越高越远,晦气也会随之远离。有些人还会特意把风筝线烧断,让风筝彻底消失在天空云层之上。另一种说法则是重阳放风筝是为了“放吉祥”“放福气”。风筝飞得越高越好,福气也会越来越浓。在这种情况下,放风筝的人不仅要小心翼翼地保护风筝线,绝不允许它断裂,因为一旦断了,吉祥和福气也将飘散而去。

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重阳节,作为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文化内涵。虽然如今有些习俗逐渐式微,但它们仍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演变,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还承载了敬老亲老的深刻内涵。在现代社会,年轻一代可能与长辈的联系逐渐减少,但重阳节提醒我们,尊敬和关心长辈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有空的时候,多回家看看吧。别让孝心,追不上他们老去的脚步。

文案:问酒谢花

编辑:问酒谢花

图源网络 侵删

本文内容参考了维基百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