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瓶儿为什么不硬刚潘金莲?

 肃苑扫痕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在金瓶梅这本书中,中期最大的谜团就是李瓶儿面对潘金莲的步步紧逼丝毫不反抗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十个专家可以给出十种倾向性分析,而我,比较倾向于从李瓶儿的顽疾里寻找线索。

李瓶儿有病,别人不清楚,她自己最清楚,特别是在生了孩子消耗元气的情况下,再加上西门庆这个失败的老公非要经期行房,导致她身体异常脆弱。许多人明明清晰地知道精气神对现实生活的强大作用,却在分析书中人物时把精气神这一元素打入次等再次等的考察元素。非常明显,西门府精气神最强大的当属潘金莲,这样的女人身上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这是一种别样的魅力,其他几房,除了孙雪娥因为天天做活练就了强壮体魄外,都不具备这种魅力。

有一句烂大街的话是这样说的: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此话放在李瓶儿身上也算恰当。都说为母则刚,生了孩子的李瓶儿应该雄起才是,怎么处处退让呢,难道这是另一种应对策略?

在富婆李瓶儿短暂的生活经验中,她充分体会到了金钱的力量——没有什么事情是大量撒币解决不了的——如此,穷鬼潘金莲不该是意外。她失败就失败在这上面。我又得搬出“共性”和“特性”这对冤家了,如今的分析市场,人们热衷讨论人性,所谓的人性好比一种“人之共性”,迷信人性易造成“张三是穷鬼,穷鬼张三被一百元收买;因此穷鬼李四也能被一百元收买”的自大认知境地。聪明的迷信者甚至会把“一百元”提高到“二百元”,不管是一百还是二百,背后的认知逻辑并没区别。其实,在“人性”之上还有一个“心性”,我称之为“人之特性”。

人性负责共性,心性负责特性。只有兼顾两者,才不至于落入自大认知陷阱。

潘金莲是穷鬼不假,但穷鬼潘金莲由于其独特的经历、性情、认知、品格…导致她不能被“一百元”或“二百元”收买,越示好她反而越斗志昂扬。总之,李瓶儿是一个认知“浅薄”之人,她对西门庆 、吴月娘、蒋竹山都产生过错误判断,在潘金莲这里也不例外。

问题是本应为母则刚的女人为什么没有刚起来?这还是要回到她的身体状况上来,她身体不好,精气神不佳,谈何对抗?假如未来某一天病死,西门府徒留一个几岁孩童和精力旺盛之死对头潘金莲,这孩子的命也是保不住的,综合考虑下,能在活着的时候收买下潘金莲是最恰当的选择。

只是,潘金莲虽穷,却很难被财物收买。许多人把买下对方的言行等同于买下对方的心志。潘金莲也会为了几两银子作出千般丑态,那是因为她在西门府生活需要钱,但她行事的根本逻辑不出于“需要钱”,而出于“争强的心志”。站在这片土地上,放眼望去,很多人都在为财物忙碌,可藏在追逐财物背后的心志却千差万别。共性和特性无处不在。

千万别轻易觉得自己看透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任何一个细微差别都有可能改变预判走向,而社会之所以复杂,人生之所以精彩,不在共性。

无特性无故事。

这段时间更新会放缓,为啥?和李瓶儿一样,精气神受摧残,斗志便委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