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也是制造出这一切的一部分

 照见合作社 2023-10-23 发布于重庆
今天一早送姐姐去上画画课。开车右转的时候,也许因为车速比较快,一位骑自行车的老大爷没来得及刹住车,撞到了我右车灯的位置。失去平衡的大爷摔在路面上。

重重的倒地声也撞击到了我的心。

开车接近二十年,从来没有碰上过这么严重的意外,我很紧张。

停车、打双闪、下车奔向大爷。我一边扶起自行车和老大爷,一边道歉赔礼。老大爷除了埋怨我几句不小心以外,其实什么也没说。可即使什么也没说,我也非常难受。更确切地说,是追悔莫及。

心里有个声音在隐隐地喊,“为什么不小心点呢?”

看着和父亲年龄差不多的大爷,我坚持一定要带他去医院看看。可大爷知道我是着急开车送孩子上课,摆摆手说,“没事,你赶紧走吧。”好几次推脱后,我给他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看他蹬车远去,才失魂落魄地坐回了驾驶室。

这时,我发现自己的眼眶湿润了。是害怕,还是被大爷感动的,我不知道。

送完姐姐,我在路边找了块有太阳的位置停好车。一是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二是想着等大爷骑到地儿了再给他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在放空的时候,我恰好看到朋友大热门公众号的推送,内容是看听感创始人老杨的一篇文章的原文翻译——“冥想如何为晚间新闻带来希望的视角 ”🔗路遇糟心事,喝杯马提尼

在世界被战争、冲突、饥寒交迫拉扯的当下,老杨是这样解释自己视角的,“当我看向这个世界,看到很多令人不安的事情在发生,它们引起愤怒、恐惧、悲伤、羞耻、无助感,就好像是一直在看每晚6点档的新闻频道。”

“我,作为一个个体,提醒自己要记得,表面的分析很重要,但最终,从最深层次来看,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无数完全够格在晚间新闻档进行播报的恐怖事件中很小的一部分。”

是啊,看似远离战场的我们难道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用分析预测的视角看待地球上另一个角落正在发生的灾难是人的渺小还是傲慢呢?

配图/Pinterest


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我”有关。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各自的不安、不适、困惑和苦楚。

被罗威纳咬成重伤的幼童还躺在医院里,道路上已经有成群结队的“执法者”开始搜寻流浪狗并要把它们置于死地;被感同身受激起的愤怒、要求严惩狗主人的呐喊很快被“是人坏,不是狗坏”的声音淹没,一浪盖过一浪。

一个在父亲走后独自留在沙滩的四岁小女孩,她不知道无数个和自己完全不相干的镜头捕捉到了自己“慌张的背影”,千万颗陌生人的心期盼这些零散残缺的线索能够拼凑到一起,帮助搜寻她最后的踪迹。

事,只要发生过,便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涟漪。

这个涟漪如果因为愤怒、恐惧、悲伤、羞耻或者无能为力,激荡出更大的涟漪,它可能就会变成海啸,吞噬我们每一个人。

即使,你原以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还记得我在泉州的经历🔗关于“良知”的一些有趣发现每一个离谱的发生都牵动着我潜意识下某个深埋的情绪波澜;不被释放的情绪可能会随时在叠加态的“衰事”里积攒成爆发的燃料。

一旦“恶”被引爆,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带来的伤害也不仅仅由一个人独自承担。

因此,我很认同老杨所说,冥想能帮助我们“深深地爱”。

深深地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行动时,从情绪里获得激励和指导,而不被它驱使和扭曲。”

不去唤醒“良知”🔗关于“良知”的一些有趣发现,我们可能很难爱得深。很庆幸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篇文章,让我松了一些。确切地说,是让我畅快地哭了出来。

眼泪告诉我,它在为着一个陌生人的受伤而感到难过。

面对那些被标签为“问题”的问题,也许需要我们先暂停一下。暂停的目的是让自己离头脑的风暴一段距离;不被它带跑,卷入其中,而是和自己的“微妙”感受待在一起小会儿。

和平也好,平和也好,那是个理想的愿景。

身心的修行绝不是让我们放下,躺平,过一种犬儒主义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这些糟心事,影响深远或有限,都会泛起涟漪;在涟漪汇聚成海啸前,我们需要随时回到当下,在练习获得“良知”的过程里,深深地爱,有效地行动。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句曾经感到,现在也依然会觉得有些压力的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底层的爱被激发,我们不再单一地被道德标准捆绑、被宗教神旨操控,而是可以用“爱”来检视自己。

即使我们必须要面对“善“与”恶“做出选择,也可以问问自己“What would love do?”

因为接下来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答案可能来自于集体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