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康路上不平凡的故事(10)——朱作同

 书柜茶室 2023-10-23 发布于上海


武康路63号与65号构成毗连式花园住宅,建于1928年,63号建筑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

63号曾是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华美晚报》总经理朱作同的寓所。将近百年风雨已过,房子的外表还是旧时模样,只是楼下客厅前原有的长门廊已被围墙封闭,少了许多风情,里面想来也是别样景象了。


《华美晚报》创刊于1936年8月18日,由美商上海华美出版公司发行,这家公司由朱作同与旅华美商密尔士合作创办。“孤岛”时期,很多进步作家为《华美晚报》撰稿,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华美晚报》以美商身份成为不接受日军新闻检查的中文报纸。梅益等进步作家经常为《华美晚报》撰稿。《华美晚报》还创办了名为《华美》的周刊,由梅益主编。当时,与朱作同交往最多的是梅益和钟望阳,两人的公开身份是该报记者,但朱作同很清楚他们是共产党员,《华美晚报》和《华美》周刊刊发了许多抗日救国的文章。


总经理朱作同秉持民族大义,利用新闻舆论揭露日军侵华暴行。1941年4月30日傍晚,朱作同外出访友,在现在的西藏路桥附近被汪伪特务机关“76号”的特务顾保林开枪暗杀,年仅44岁。

武康路63号曾是朱作同旧居。


朱作同被残忍杀害后,年仅28岁的妻子黄桂珍含辛茹苦地抚养几个孩子长大。她在武康路63号一直居住到2013年,以98岁高龄逝世。

现在63号早已不是朱家独用,但还住着朱作同的后代,但也只有二楼朝南的一间是朱作同的第三个孩子朱美春一家住着。以前花园里是没有门的,房子分割出去之后,为了方便各自进出,才在花园里开出了一扇朝向武康路的门。


该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单体立面及机构对称,四坡屋顶有折脊,南向并列设有四个老虎窗,底层东西两侧为八字形凸窗,上部为八字形小阳台,中间有三层台阶通往落地钢窗里的客厅,内部各层皆设有独立卫生间。

现为民居。2017年4月27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