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玛丽·佩提斯的风景油画

 周原樵翁 2023-10-24 发布于北京


玛丽·佩提斯的风景油画

美国女画家玛丽·佩提斯,风景油画作品里的光总是那么真实

玛丽·佩提斯(Mary Pettis,1953),她是美国美国油画家。作品被广泛展出收藏。同时她还是受人尊敬的演讲者、教师和导师。

图一图片源于网络

图二图片源于网络

早期,玛丽曾跟随匈牙利画家贝拉·佩特奥、理查德·拉克(Richard Lack)和丹尼尔·格雷夫斯(Daniel Graves,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创始人)学习。吉姆·威尔考克斯向她介绍了 '湿中湿 '的plein air画法。后来她又跟其他老师学过绘画。可谓博采众长。

图三图片源于网络

图四图片源于网络

于绘画来说,技法的确重要,但一旦掌握技法后,冲破它的局限倒是一个画家蜕变的根源。我觉得玛丽的作品,有独立思考的呈现。她用色彩描绘的光影,都在述说大自然的美好。


​图五图片源于网络

图六图片源于网络


假如用照片对比玛丽的作品,一定会被她附加与景色的美好打动。这是透过画家眼睛的二度加工,技法永远为呈现美好而备。

图七图片源于网络


图八图片源于网络


真实的破屋和农用车并不美,但搬入画家作品里的它们却散发出美来。我总会因为不美的物相被画家画美而赞叹画笔。很多时候美偏于主观,心里有了物相之美,笔下才能赋予不美的它们以美。

图九图片源于网络


图十图片源于网络


很奇怪,有些看似破财陈旧的景物,就是有种残破之美。就如同大众一致认可的美女未必能在选美比赛中拔得头筹一样。画家眼中的美景,往往不同于素人。而经玛丽笔下的残破物相,的确美了起来。

图十一图片源于网络


图十二图片源于网络


当仰视的绿色植物被阳光罩染出霞光的色彩,观众并不觉得对比色与客观事物色彩的违和,这就是美术之美。画家彻悟了美术的“美与术”,便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搭起了自如切换的通途。

图十三图片源于网络


图十四图片源于网络


有时候凌乱即美,太过整齐秩序反而显得古板僵硬。玛丽将塑形的写实与施色的主观印象叠加,把画面营造得充满了艺术灵感。

图十五图片源于网络


图十六图片源于网络


在对比色的世界里,只有感觉对与否,这似乎就是主观的肆意而为。加之笔触赋予画面的节奏,在这样的作品面前,我们唯有拍手称赞。

图十七图片源于网络


图十八图片源于网络


被霞光染红的河水,与披着霞光的绿色植物,令原本单调的绿色世界,充满了温暖。这到底是大自然的赐予还是画家的施色?!


沉浸于玛丽笔下的画面,人们会感谢生活里的美好。照搬实景的相机,会在玛丽的主观色彩里失去自信。在“像不像”与“美不美”里犹疑不定的人们,完全可以阅读一下玛丽的风景油画。它规矩着素描中的“像”,又颠覆着色彩中的“似”;在“像”而不“似”中赢得一片掌声。

谢谢阅读!

(于2022-3-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