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近法则

 千山吾独行 2023-10-24 发布于北京

读《从内耗到心流》,作者杨鸣:

就近法则:大部分人初始的信息流、人际流、环境流都不是自己主动挑选的,只不过“碰巧刷到一些推送”、“碰巧遇到一些人”、“碰巧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而已。

古语道:近朱赤,近墨者黑。

德鲁·休斯顿(Drew Houston)分享过一个“Average of 5”现象:

一个人花最多时间相处的5个人的人生质量平均值,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质量,包括认知、财富、成就、心理素质等。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朋友即是我们看见的世界”。

在不加挑选的就近法则下,一个人会看见什么样的世界显而易见。

人生就像一条宽广的河道,主动接入高质量的信息流、人际流、环境流,相当于为自己创建了一个光合作用、水循环、大气流动的熵减小环境。

心理能量的积累也有复利效应,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内在愈发坚韧,充满弹性,像发动机一样推动者自己不断前行,即使遇到一些意外也没那么容易“废”。

大脑的食量就是信息。关掉那些奶头乐的短视频、关掉小游戏、远离那些负面情绪制造者...... 生活将会变得更好,更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认真选择自己的人际、伴侣、住所、朋友、公司、环境,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事,把自己放在持续熵减的环境中,规避高熵环境,利益大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