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虚胖,腹部膨大,服百剂药无效,用大黄甘遂汤4剂“衰其大半”

 为什么73 2023-10-24 发布于北京

产后虚胖,腹部膨大,服百剂药无效,用大黄甘遂汤4剂“衰其大半”

中医书友会 2023-10-24 06:28

图片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67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大黄甘遂汤治疗产后腹大案和半夏散治疗喉痹案,都体现了经方的特效。在症情错杂繁复之时,自行辨证组方容易迷失方向也不得法,而熟练掌握经典条文,可以说是一种临床捷径“,方证对应(包括症状和病机),药简力专,就能快速取效。(导读/依伊)

—本文约1434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经方治验二则

作者/赵胜权

一、产后腹大

孙××,女,成人,1978年5月4日初诊。

足月顺产一男婴,产后腹围不减,依然如怀胎状。多次延医,服药近百剂未效,来余处就诊时已是产后四月余。

诊时所见:形体虚胖,腹部膨大,面色欠华。自觉腹部胀满不舒,时有隐痛,尤以小腹为甚,腹部柔软,唯脐下有压痛。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索检前方,大多为疏肝理气,活血行瘀之品。此症该从何处入手,颇感束手无策。

沉思良久,忽忆《金匮·妇人杂病脉证》篇有“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之论述,与该患者的症状颇相符合。

于是投以大黄甘遂汤原方:


图片

处方

酒大黄、阿胶(烊冲)各15克,甘遂4.5克,二剂。



服上方后,每日腹泻3~4次,又次日夜间腹痛阵作,如欲临产,阴道出血,色紫黑、量多,并下鸡蛋大血块一个,小血块若干。腹围明显减小,下血虽多,精神反感好转。

嘱其停药一天,再服原方二剂,大黄减为6克,甘遂减为3克,阿胶(烊化)10克

三诊腹围继续减小,只略大于常人,胀满和压痛感消失。至此,已无须再行攻逐,“衰其大半而止”可也。继以五味异功散加减,调理半月而痊愈。

按:本例病起产后,因当时所下恶露甚少,又因平素形体丰腴,痰湿较盛,故产后瘀血不行,与水湿之邪结聚于血室,而致腹大不减,脐下压痛。舌边有瘀点,脉沉涩,亦为瘀血内结之象。

而《金匮》大黄甘遂汤,大黄攻血蓄,为行瘀荡寇之峻剂;甘遂逐水蓄,能直达水之巢穴,使无停留之余地;阿胶补其不足,使邪去而不伤正。此方药专力宏,配伍精当,只要辨证无误,用之可获佳效也。

二、喉痹

鲍××,男,33岁,工人。

咽痛涉旬,起于外感。西医诊为“急性咽喉炎”。曾用四环素,青、链、红霉素等药物治疗不效,转诊中医。

前医认为“炎症”总宜清热解毒,投以五味消毒饮加牛蒡子、桔梗、甘草之属。药进三剂,病势不衰。又以为“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改用玉女煎滋阴降火法。药后咽痛更甚,且增阻塞之感。患者惶惶,以为喉部恶变,求余诊治。

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咽喉疼痛,充血不甚,唾液下咽,促额颦眉,知饥畏食,舌苔薄白,脉弦缓。脉症合参,此属少阴寒邪凝滞咽喉,清阳欲升不能,两相搏结使然

治宜辛散通阳法,拟半夏散加味。


图片

处方

姜半夏12克,桂枝、白茯苓、炙甘草各10克,干姜5克,二剂



药后次日,即觉咽痛大减,阻塞感消失,服尽二剂,病痛全瘥。饮食增,精神好。为杜死灰复燃,减轻原方药量,续进二剂以收全功。

按:本例患者属《伤寒论》之少阴咽痛证。

尤在泾曰:  “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客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

故用半夏散加干姜、茯苓,方中半夏、桂枝通阳散结;炙甘草甘缓和中利咽;干姜辛温,助夏、桂以破阴凝;茯苓淡渗,取“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义,又合干姜,善通胃阳,盖脾胃为人体升降之枢机,胃阳通,脾阳升,痰浊降,阴霾散。方证切合,故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新中医》(1984年)丨作者/赵胜权责编/居业荐稿/杨治世排版/依伊丨校对/高航丨二校/赵欣。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图片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