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古典柱式详解

 zrt2017 2023-10-24 发布于重庆

柱式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在埃及通往金字塔的神殿上就出现了,一直到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逐渐创造出了古代建筑三大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后来的罗马人在这三种柱式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罗马五大柱式:罗马多立克式、罗马爱奥尼式、罗马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和混合式。

柱子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早期柱子制作材料是石灰石,到了古典时期由大理石代替,大理石质地细腻,更易雕琢,能够更好的呈现柱子的美感。

在柱式中会提到收分和卷(juàn)杀,在古建筑中,所建造的柱子并不会保持上下完全粗度,反而是顶部较细底部较粗,呈直径不等的圆柱体,在手分下柱子的视觉效果不会因垂直显得死板,同时让人觉得稳定而轻巧。卷杀在中国古建筑中用的多,通常是指将某个构件部位做成曲线或折线状、保持外观丰满的手法,在西建的柱子中主要体现在多立克柱式柱身的轮廓线上。


古希腊三大柱式

多利克柱式:

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古风时期,是最早的柱式,粗大雄壮,刚劲质朴,简洁没有装饰,常被形容为“男人柱”,柱顶呈倒圆锥台,柱身有20条左右的尖锐凹槽,是三大柱式中唯一没有柱础的,直接建在阶座上,柱身与柱底面直径的比约为6:1,收分和卷杀非常明显,收分体现在柱子柱身顶端细底端粗,卷杀体现在柱身轮廓线呈曲线,多利克柱式主要代表有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柱式:

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古风时期,柱身纤细秀美,优雅高端,秀丽而活泼,被称作“女人柱”,柱头有标志性的向下的大涡卷装饰,配上花、水果和其他的装饰图案,装帧精美,柱身大约有24条半圆状而深的凹槽,有柱础,柱身和柱底面直径比约为9:1,收分和卷杀不明显,没有太大弧度,爱奥尼柱式的主要代表有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

科林斯柱式:

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古典时期,是爱奥尼柱式的延续,柱头用毛莨叶纹装饰及卷须花夹杂其中,如同花篮般层叠交错,装饰性极强,显得豪华富丽,高贵奢华,花纹装饰呈环绕状,从各个角度都可以欣赏,避免了爱奥尼式只考虑正面的单调。科林斯柱式在古希腊运用的不多,人们认为这种柱式过于虚饰招展,显得“淫荡”,后来被罗马人继承发扬下去了,科林斯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宙斯神庙。


古罗马五大柱式

罗马人在希腊三大柱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修饰,形成了新的罗马柱式,同时创造出两种新的风格,与其并称罗马五大柱式:罗马多利克式、罗马爱奥尼式、罗马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和和混合式。

罗马多利克式: 与希腊多利克式不同在于,罗马多利克式在柱头上多了圆环装饰,并且有了柱础,柱身与柱底直径之比约为8:1,显得更加粗壮。 罗马爱奥尼式: 与希腊爱奥尼式不同在于,柱头的涡卷之间的连接曲线变成了直线。

罗马多立克式
罗马爱奥尼式

罗马科林斯式: 与希腊科林斯式没有太大的改变。 塔司干式: 被认为是多利克式的变体,与多利克式相比没有了柱身的凹槽,柱础薄,柱身与柱底直径比约为7:1,同样显得粗壮。 混合式: 将爱奥尼式的涡卷装饰与科林斯式的装饰相结合,显得更加复杂而华丽秀美,装饰性更强,柱身与柱底直径比约为10:1。

塔司干式
混合式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柱式不再流行,只有意大利还在延续着,却早已没有古罗马时期的精湛技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重新学起古罗马柱式,并将其分别延续到了古典主义建筑和巴洛克建筑之中。


浅析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是如何在构造中体现出男女性别特征和差异的?

多利克柱式刚健有力,被称为“男人柱”,爱奥尼柱式纤细秀美,被称为“女人柱”,两者在整体、局部和细节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多利克柱身与柱底直径之比约6:1,开间小,显得粗壮,爱奥尼柱身与柱底直径之比约9:1,开间宽,显得纤细;多利克檐部重,柱头为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拔地而起没有柱础,爱奥尼檐部轻,柱头有涡卷,装饰性强,有轻巧的柱础;多利克柱身有20个尖锐而深的凹槽,雕刻以高浮雕圆雕为主,注重体积,收分和卷杀明显,台基中间隆起,爱奥尼柱身以轻浮雕为主,注重线条,收分和卷杀不明显,台基没有隆起。


《帕特农神庙》

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古典时期,位于雅典卫城,是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帝国侵略者而建立的,同时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整个神庙呈长方体,南北长度70米,东西宽度31米,从顶端到底端高度19米,高度与宽度之比19/31约为黄金分割比0.618。

外面的柱式是三大希腊柱式中的多克立式,而在神庙里面有用爱奥尼式。这里的多立克式柱子底端直径为2米,柱子高度10.5米,两者之比约为1:5,传统多克立底端直径与高度之比为1:4,体现了其柱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

在建造上,神庙有着各种建筑视觉矫正。外部的柱子处于明亮背景,看起来更细,内部的柱子处于阴暗背景,看起来更粗,所以视觉矫正要反其道而行,把外面看起来会变细得柱子建造的粗一些,把内部看起来会变粗的柱子建造得细一些,从而完成视觉平衡。 同时,外部柱子之间的距离短,内部柱子之间距离长,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明亮背景下外部柱子变细,柱子之间的距离就增加了,阴暗背景下柱子变粗,柱子之间的距离就变短了,所以要把外部柱子之间的距离变短,内部柱子之间的距离变长。

在柱身的建造上,艺术家运用了收分,柱子上面细下面粗,呈为上下直径不等的圆柱,使其既稳定又轻巧。同时运用了卷杀,体现在柱身上弯曲的轮廓线。(下面这些在剖面图上看不到)细观神庙的基石线,可发现中间略微凸起,而对应的檐部也做了调整,避免了直线带来的僵硬感。外部的柱子通常向内部略微倾斜,只有内部的柱子是垂直耸立的。帕特农神庙代表古希腊建筑艺术设计的最高水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