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卷)法布尔《昆虫记·红蚂蚁远征》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0-24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蚂蚁远征,返回的路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们是怎么去的,就会怎么回来,按照原路返回,不在乎这条路是怎样的曲折蜿蜒,也不在乎所走过的路是怎样的艰苦困难。那么,红蚂蚁是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呢?
可以想一下爬行毛虫,它们外出觅食的时候,会在自己爬行时沿途拉出一条丝线,而这就是它返家时的指向标。红蚂蚁是不是也像爬行毛虫一样有一个笨笨的办法呢?留下某种独特的气味,而返回之时便由这种气味来刺激嗅觉从而找到归路呢?为此,我找了六岁的孙女露丝与我一起进行观察。露丝在发现了红蚂蚁大军的新动向后,便一直悄悄地跟在后面继续监视。每隔一段距离,露丝便在红蚂蚁大军所经过的路上丢下几颗石子作为记号。
我用扫帚沿着蚂蚁所选定的路线扫出几条大约有一米宽的实验带,我在红蚂蚁行军之路上前后扫了四个并不相连的地方,当红蚂蚁满载而归的时候,它们不知不觉到了第一个实验带的边缘。显然,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士是有些犹豫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只敢于冒险的红蚂蚁进入了第一个实验带的范围,剩下的蚂蚁军队紧跟着这几个冒险者。有意思的是,在冒险者带领着蚂蚁大军踏入实验带的同时,还有一些蚂蚁选择了从实验带侧面绕行。不过,不管怎么样,它们在经过第一个实验带之后又重新走上了它们非常熟悉的原路。到了其他的实验带时,红蚂蚁们仍然是非常犹豫的,但是尽管经历非常曲折,最后它们仍然直接或间接地重新找到了原路。虽然我给它们出了不少难题,可红蚂蚁最后返回蚁穴的路线正是露丝监测时用小石子标记出来的路线。这个实验对“蚂蚁靠嗅觉返回”的说法似乎持肯定态度。但对于嗅觉能够给蚂蚁提供方向感的说法还不能过早地肯定,最科学的办法是创造更好的条件来重新进行一次实验,把那些可能指引蚂蚁找到原路的气味全部清除,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嗅觉论者的说法是否正确。
进行新的实验,需要设计一条具有阻碍作用的激流。这条激流足有一步宽。激流很长,对红蚂蚁来说,这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大河。我用了大量的水,将地面进行了一次十分彻底的冲洗,至少沿途那些粉末物质和它所带有的气味,在“大河”一刻钟的冲洗下完全被清除了。在“大河”面前,蚂蚁们犹豫的时间远比上次实验时长得多,但最终,它们还是顺利地征服了水流,而且依旧坚持了原路返回的传统。
红蚂蚁大军第三次出征时,我按照实验计划,选取红蚂蚁既定路线中的一处,用刚刚从花园中摘下的薄荷叶擦了一下,并将薄荷叶放在既定路线上距擦过的地方稍远的路上。从“战场”上返回的红蚂蚁似乎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便经过了被薄荷叶擦过的地方;至于放着薄荷叶的地方,红蚂蚁们也只是稍微有些犹豫,但仍然非常坚定地走了过去。
在接下来进行的实验中,我将不改变路面的情况,而只是准备用一些大的纸张或报纸铺在路中央,并将这些纸张用小石块压住。通过这种方法,道路的外貌被改变了,只是这种改变不会影响原本存在的气味。当这些久经考验的红蚂蚁来到“陌生”的路面时,它们表现出了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迷茫。这一次它们先后进行了多次尝试,并在四周反复进行侦查,或者前进,或者后退,徘徊了很久之后它们才“冒险”似的进入之前未曾见过的“陌生”地域。在成功经过了被纸张遮盖的地带之后,红蚂蚁大军才恢复正常,继续坦然地前进了。
我还为它们设计了另一个圈套。它们认定的道路已经被我用一层薄薄的黄沙覆盖住了,原本浅灰色的地面现在已经被土黄色所替代。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颜色变化,却让红蚂蚁们在好长时间内都在犹豫,一阵茫然过后,红蚂蚁们还是克服了这个新障碍,重返原路。
我曾经用小石子将红蚂蚁第一次远征的路线标示出来,这是一条总共有二十多米长的路。在这之后的两天,我非常惊讶地发现,红蚂蚁大军的第二次远征重复着首次远征时的路线,沿着一个个石子路标继续前进。假如把部分蚂蚁从大部队中拿出来,将其置身于一个非常不熟悉的地方,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拿出一片已经枯掉的树叶,将其放在大部队中的一只蚂蚁的面前,并将这只蚂蚁移到了距离蚂蚁大军两三步远的陌生的花园南边。我发现这只蚂蚁在重新落到地面之后,显得手足无措,如同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闯。我发现它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自己的战友,可事实上它把方向搞反了,离自己的战友越来越远。我发现它起初是往回走的,然后又远去,一会儿试试左边,一会儿试试右边,不断探索着四周陌生的环境,可是它从头到尾都没有将方向找对。我还进行了另外一次与此差不多的实验,不过这次我选定的“陌生”区域是这些红蚂蚁相对熟悉的花园北边。实验时被选中的红蚂蚁也有一些犹豫,而且也是四处试探希望找到正确的方向,最后被选中的红蚂蚁还是找到了大部队,原因可能就是它们对花园北边还是十分熟悉的。
(摘编自法布尔《昆虫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红蚂蚁远征,返回的路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红蚂蚁是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呢”,作者围绕这一疑问,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最终也没有什么收获。
B. 法布尔之所以在红蚂蚁行军路上扫出四个不相连的地方,是为了能够反复进行实验,观察红蚂蚁的反应,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性。
C. 当红蚂蚁来到“陌生”的路面时,它们都会有从众的心理,只有回到了原本的路线,红蚂蚁才能恢复正常,坦然前进。
D. 红蚂蚁在团体行动时,方向明确,但如果将一只红蚂蚁从大部队中拿出来,使其单独行动,它就会找错方向,无法重新回到远征的队伍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写爬行毛虫在沿途拉出一条丝线作为返家时的指向标,引出红蚂蚁靠什么方法原路返回的问题,不仅有趣,还达到了科普的目的。
B. 本文的一个特点是作者在描述实验之前会提出疑问,这样做能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一起思考。
C. 文章通篇把红蚂蚁当作人来写,富有趣味,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实验,赞扬了红蚂蚁顽强执着、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
D. “我发现这只蚂蚁在重新落到地面之后,显得手足无措,如同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闯”运用了比拟、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
6. 下列选项中,最能够支持“红蚂蚁不是靠嗅觉返回”这一说法的一项实验是(   )
A. 扫帚扫断道路法 B. 激流冲挡道路法
C. 纸张遮断道路法 D. 黄沙覆盖道路法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但最终也没有什么收获”错。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在进行多次实验后,验证了红蚂蚁能够原路返回并不是因为嗅觉,因此不能说“没有什么收获”。
C“它们都会有从众的心理”错。由原文中的“还有一些蚂蚁选择了从实验带侧面绕行”可知,红蚂蚁并非都有从众心理。
D“红蚂蚁在团体行动时,方向明确,但如果将一只红蚂蚁从大部队中拿出来,使其单独行动,它就会找错方向”错。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红蚂蚁方向是否明确与环境是否陌生有关,与其是否为团体行动无关。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C“赞扬了红蚂蚁顽强执着、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错。作者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红蚂蚁能够原路返回巢穴的原因。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结合“最科学的办法是创造更好的条件来重新进行一次实验,把那些可能指引蚂蚁找到原路的气味全部清除,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嗅觉论者的说法是否正确”分析,验证“红蚂蚁不是靠嗅觉返回”的,需要清除原来路线上的气味。
ACD三项都没有清除原来路线上的气味,只有B将红蚂蚁原来路线上的气味清除掉。
故选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