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顶级思维——点线面思维

 新用户3997fVpW 2023-10-24 发布于浙江
毛主席顶级思维——点线面思维

毛主席顶级思维中有一个点线面模型,这个应用起来,非常强大,是一个改变全局的大杀器。

案例一

毛主席:“要找这么完全的人,这么有能力的人,你给我介绍一位。难道没有这么一个人,综合性的副刊就不办了吗?全能的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你编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是个点,也是个面。因为你是搞文学的,所以,文学是你的点,文艺是你的面。你也要由点到面嘛。你编综合性副刊,文艺是你的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都是先点后面,从点到面嘛!先文学的点后文艺的面;先文艺的点,后社会科学的面。现在,反过来又会促进点,使点深化。只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由点到面,你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

分析

点和面构成正反面,面要走向点——面缩小了看、就是一个点,面在更大的整体中,就是一个点。而点要走向面,要发展面,就要先有个点。

在面中深化点,在点中加强面。比如,各个根据地,就是面的一个个支点,把支点连在一起,就形成了线,进而形成了面。

所以,点、线和面,这是一种布局术,点就是根据地,线就是国民党和日占区的交界处,而随着日占区的扩张,就不断的由线到面。

在敌人挟优势力量破点的时候,通过翻边战术——“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这是一种以敌人办法对付敌人的策略,终于形成更大的面。

毛主席:敌人蚕食了,是面向根据地,还是背向根据地?罗荣桓的翻边战术不是战术,是战略。他掌握山东局面以后,敌人越蚕食,根据地越扩大。

这里的这个边,就是线——一开始是虚的,并在线中插入点,来形成实线,通过巩固点来巩固实线。

这两条线,就形成了一种封锁和垄断,从而实现由线化面。

这是布局术。

案例二

龚楚:“他的办法是:以红军部队配合人民武装,控 制住永新县城的外围所有乡村以包围城市,不准一切物质及人民 入城,以封锁城市,并以红军之一部,进出于福安至永新之交通 线上,截击国军的运输、通讯部队,断绝城内一切接济和通讯。 这样.城内国军即必须派部队出城外乡村采购粮食物品,国军一 出城外,即遭红军及赤卫队伏击,国军不但不能购得食物,而且 死伤不少,致使他们陷于困境,迫得唯有退出永新县城,向安福 撤退。当国军撤退时,红军立即就集中较大的兵力衔尾追击。国 军通过永新以北之天龙区(是群众组织较好的苏区),又遭到小部 红军配合地方赤卫队沿途袭击,致损失惨重。

这是当年七月间的事,也是毛泽东在军事上最得意的一次杰 作。 这种“乡村包围城市”的人民战略,以后便成为红军对付不 能强攻的城市,而乡村有群众基础的地方所经常运用的战略。并 且提出了“控制面”(控制乡村)、“截断线”(截断交通道路)、“包 围点”(包围城市,孤立城市)然后相机夺取城市的战略计划。

毛泽东这一战略,直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充分发挥了它的效能而获得辉煌战果。”

分析

这个案例中,通过把点从面中割离、把线截断,最后使点不能支撑。

因为城市和乡村构成了正反面,通过割断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就使得敌人只有一面,而只有一面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是不健康的。当敌人的交通线保持被割断的状态时,城市的败亡,就是时间问题了。

而乡村是更自给的,即使没有城市,也能支撑远比城市更长的时间。

这是破局术!

案例三

1、毛主席:“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这是通过一般和个别的正反面,由个别的点,而到一般的面,也就是说一定要把点发展成面,只有这样才是符合辩证法的,因为点和面构成了正反面。

而领导,则是一条线,通过和群众结合,就把线发展成了一个面。所以,这句论述,仍然是点线面模型的运用。

2、毛主席:我们怎样研究呢?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来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

在这里,路线和政策是线,也即是判断这个路线和政策——这个线、能不能发展成面——联系广大的群众。能发展成面的线,就是对的,不能发展成面的线,就是不好的。

而只在在路线和政策这个线里,才能插入一个一个的点,这些点是能巩固的,所以,就能把这个线由虚线变成实线——变成真正的线。

案例四

1、毛主席:“你考虑的都是经济问题,我考虑的都是路线问题。”

2、毛主席:“这次我们把这个问题在这里说清楚一下,使我们的同志们懂得新民主主义就是我们的总纲,有纲有目,“纲”就是鱼网上拿在手里的大绳子,“目”就是鱼网的眼。

3、毛主席:“我们的方针是路线决定一切。人多、枪多,代替不了正确的路线。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路线不正确,有了人和枪也可能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什么是纲?你们会打鱼吗?纲就是穿鱼网的那根绳子,目就是鱼网上面的一个个眼,你们讲的那个目,三天也讲不完。”

分析

在这些路线、纲——也即线中,能插入一个一个的点,从而把虚线化为实线,而又从线化成面。这个目,就是鱼网的眼,也是线中的点。

而若一个点,能容纳更多的人、更多的枪,但是根据辩证法,如果这个点不能发展成面,那么这个点本质上是无效的。

而正确的路线,既可以插入很多点、而这些点把虚的路线变成实的现实的线,而这些线又能发展成面。

所以,就有两个标准,这个路线能不能插更多的点、这个线能不能发展成面。

我们用这两个标准来看长征中南下和北上之争,

1)显然,南下这个路线,并不能插入更多的点。

2)而北上之后,就可以向敌后、向交界线不断的插入更多的点、而这些点连成了一段段线,并最终由线发展成了一个面,不同的面缩小了看,又成了一个点,然后通过打通点和点——把各个根据地连接在一起,这些线又形成了封锁,使线和线之间的这片区域发展成了面。如此不断的往复,最终拿下了大陆这个面。

正是这个点线面模型,决定了北上决策的正确,并且能预言,

毛主席:我相信,不出一年你们一定会北上的。你们南下,我们欢送。我们前面走,欢迎你们后面来。

因为南下,不能形成一个面、只能是一个点,这个点若不能发展成面,则这个点也不能独存,所以必然北上。

所以,北上比南下,要有更好的前途。

综上,路线正确的重要性,是从由点线面这个模型来说的。

1)要能在线上插入足够多支撑的点。

2)点和线要能发展成面。

线上不能插入足够多支撑的点,那么这个路线就是错误的,而若有足够多的点,但是这些点组成的线不能发展成面,那么这样的路线也是错误的。

这就是地方军阀只能是地方军阀的原因,而蒋校长通过对红军长征尾追,使自己的点变成了一个线,而这个线又因其有足够的实力,辐射成面,最终成为全国性的势力。

所以,在布局上,

1)蒋校长通过尾追红军长征来形成线到面,成为全国性的大势力,

2)而毛主席通过日占区和国统区的交界线来形成线到面,成为全国性的大势力。

所以,找到和沿着那条线,然后才可能由点发展成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