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笔记:顺平山中徒步

 df7086 2023-10-25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秋深时候,在顺平大悲一带的丘陵山地徒步。在远方高大峥嵘的崇山峻岭背景之下,这一带矮山丘陵起伏的地形地貌,为爽利的通透视野中的远足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这句平常的描述性话语,却近乎是一种理想情境的自我实现。需要经过多少冬天肃杀的凛冽和夏日酷暑的煎熬才能终于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远清晰的秋日。而在秋天短暂的好日子里,又有太多的事务缠绕,能分身出来到这山野中徒步,是要在何其机缘巧合才有可能达成的享受。

这样的丘陵谷地让人想到歌德当年每天去散步的魏玛共和国。他只需要步行离开自己在山谷里的城市居所,慢慢地沿着如现在自己脚下一样的缓坡,走上周围的丘陵即可。在几乎一样的地形里,于清晰的秋日爽朗中漫步,总有类似《歌德谈话录》那样丰富的意象萦绕一般。举凡人间的大事小情、情感皈依和审美判断、哲学思考都在这样的丘陵徒步中与视野所及的辽阔景象相互促发与融合,形成主客观圆融的人生化境。

歌德在魏玛周围的丘陵顶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和秘书说话,形成了《歌德谈话录》。相信他在散步的时候说话的状态实际上是远远少于不说话的状态的,因为他一定会在俯瞰丘陵谷地的自然审美里陷入目光遥远的沉醉。

他的那些思想和思辨,始终都有这个可以让目光遥远起来的丘陵逶迤的线条背景,始终都有大地山川的无尽作为衬托。人类的全部思想成果,如果失去了这样的背景不仅无法诞生,即便是诞生了也失去了任何实际意义。人在自然之中才有价值,人在美妙的自然里才能彰显其全部思想火花的光芒。

现在,我脚下的这一处北方的山地,也一样能引起徒步者长时间的沉醉。和缓的丘陵地势一目了然地横亘在巨大的山谷之间,从起始之处到山顶,从山顶沿着起伏的山脊线环行,在一个视野里几乎可以望见全部需要几个小时的徒步行程轨迹。

这样的一目了然于人有一种在自然世界里一切都通透明了的快意,虽然涉足山野但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期之中,有类似公园的确定性,又有远非公园所能有的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安排一座山峰和另一座山峰之间有圆润的山脊线,安排一道宽大的沟谷和另一道宽大的沟谷之间有矮矮的山脊阻隔。

在这样的山地中视野开阔地徒步,让体力付出趋于酣畅淋漓,让精神自由趋于无障碍地释放,于人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哪怕住在距离这样的山地百里之外的地方,专程寻找而至,也绝对物有所值。

猎猎山草不停地在和缓的山坡上摇动,如一种遍布山野、无所不在的抚慰。每一棵山草都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它们包裹着众多籽实的穗头在秋风里变黄变红以后依然就有极强的韧性,好像专门为风而生,不怕风吹,更活画出了风势、风形。没有山草时时刻刻的拂动,徒步者大概就经常会忘了还有秋风。从山坡上俯瞰梯田里正在挖红薯的农家将一溜溜红皮的红薯摊开在湿润的沙土地上,依然有挥汗如雨的画风。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才会觉出原来一直有风,有风带着山草山石的气息掠过呼吸,飞向深远的丘陵大地。

山草之间由车辙碾压出来的道路痕迹直通山顶,抵达山顶之后再沿着山脊向另外的山岭而去就都是山草之间脚踩出来的原始小路了。小路隐没在山草中,非经现实的蹚踏,仅凭视力观察是很难判断其具体的位置的,只有走上去了,才会逐渐明晰脚下的路在山草之间略有缺口的延长线上。

深秋的日子里,虫虫蚁蚁敛迹,阳光下气温不冷不热,天高地远,人可以自由地按照视力所及做徒步穿越。这种自由自在地在山野自然中畅行的快意是无与伦比的。它几乎就是我们一向所追求的自由本身。

不被人事纠缠,能回归到大自然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本位上来享受眼前的一切,这是秋日山野之行的至关重要的收获。

这样的收获极其脆弱,真正实现起来殊为不易,大多数人即便已经走到这里了,也不过是去摘山沟里的柿子而已。

柿子高高地挂在树梢,与其经济价值相比,采摘的成本过高,主家放弃,这些远道而来的路人却情有独钟,爬上爬下地要满足自己不花钱就从山野里得到食物的本能。尽管几乎每个人都已经因为进食过度而有了肥胖之虞。

在他们的视野里,完全没有就在身边的这山野的美。之所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无他,因为看不见西瓜,不以西瓜为事而已。发现并享受山野之美,需要主观上的基本条件,需要人性中审美的那一部分机制的正常培育与运转。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未必都需要有歌德那样丰富的思想,只需要能将目光从井底移向高远的天空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