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振:“关注”疲劳

 京都闻道阁 2023-10-25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我微信上的朋友通讯录名单已过千人,远远超过电话记录本上的联系人名单。为了验证一下微信上千名朋友的真心虚实程度与情感距离远近,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目的是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在乎我、关注我?心里的距离与我有多远?是真心的朋友还是网络中名义上的一个“符号”?
我是这样测试的:头一天在朋友圈里推出我和我那刚从月子中心出来的小孙子的合影照片,这张幸福照片宣告着一个人人生中的重大喜讯和代际“拐点”闪现:我做爷爷了,在世上多了一个崭新的称谓,再也不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父亲;按说,一个人一生中这么一次重大喜讯传出,应该算是“脱单”(结婚)、生仔后的又一个人生大事、喜事,关注度自然应该达到巅峰状态才是;可事实呢?一千多个微信朋友,只有二百三十多人表示了关注,其中有三十多位朋友还发送了简短祝福语。我对发送祝福语的朋友逐一回复,表示感谢!到了晚上,还来了一个“统一回复”:表达我的感激之心;其他七、八百名微信朋友没有任何响声表示。
第二天上午,我在朋友圈推出了某报纸刊登的我的一篇杂文稿子,意思是再测试一下朋友们的关注度。因为之前隔三差五推出过各类刊登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关注点赞都在百人左右,这次也不例外,朋友圈一百来人表示了点赞关注,其中有十几个朋友还转发了此文。

到了中午,我把头一天我和孙子合照的朋友圈信息关注点赞的名录分几次截图下来,并配以文字以六宫格形式重新发到朋友圈,配发的文字是这样叙述的:“存钱不如存人,存文也不如存人;昨天发的一条朋友圈信息,引起几百位朋友关注点赞,说明'存人’最能吸引各位朋友的眼球,亦说明这句话的分量和意义,我衷心地感谢六宫格中截图上有名有姓的微信朋友们!另外,那些在朋友圈里既不热乎'存文’、又不关心关注'存人’的微信朋友或三亲六戚,你们忙什么呢?你们甘愿做一个隐形人和'僵尸’,我要你在通讯录里有何用呢?对不起了,我将陆续逐一删掉,既为了腾出空间,又为了净化朋友圈;同时,也为了你耳根清净,也为了我自己免得想偏和失落,咱们还是一别两宽比较好”。
没想到,此条朋友圈信息一经推出,马上引起微信朋友圈里一阵躁动和不安,许多朋友马上重新“审视”昨天我发的第一条朋友圈信息,及时补充送上了自己的“点赞”;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担心我马上删掉他们,看来他们还是有所在乎、有所期盼我“悬浮”在他们的通讯录名单中,愿意与我这个人继续交往下去的。还有的人在本条信息后附言:“抱歉,我赶快去点赞,可别删掉我呀!”。
其实,在朋友圈里多一个点赞、少一个点赞真无关紧要;多一个关注、少一个关注,也无所谓;我做这个测试,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相与事实:你做任何事,跟别人并无多少关联和牵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没有人会刻意或极度关注你的事情,你自己按自己的思路把每件事办好就行了;尤其是人生大事,自己要为自己喝彩,别指望、奢求别人来专注你的事,关注你的事。你自己的心情的豪迈与清爽,是自己的事;别过度解读和依赖、在乎别人对你的在意不在意、关注不关注上。

再说,时下舆情多路径、高密度而且透明,尤其在微信朋友圈;关注早已进入“疲劳期”,要认可和理解这种事实;不在意,便不会失意;不瞎猜,便不会瞎琢磨。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忙碌与生活奔波的艰难、无奈,人生过得都不容易;你的快感与欣喜不要指望建立在别人的虚捧与注目上,其实价值也不大;另外,如果用这种办法去测试朋友“真心虚实度”或验证人性底色,注定得出的答案是灰蒙蒙的、难堪的。
与其总想让别人“惦记我、关注我”,还不如让自己关注自己的乐心与慧眼具备不具备;盲目苛求别人的东西不如向内求己,这样才不会心累,心里也会安宁许多。所以,不要在意时下朋友圈的态度和主张,因为有些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些朋友也根本没有“态度”和“主张”;再说,大家见面交往一下,都加个微信名片,其“含金量”本身又有多高呢?!大部分人不过是“礼貌性习惯”而已,真的不必太当真为好。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九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