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博大展也太美了吧!江南遇上熔铜艺术!

 文博圈 2023-10-25 发布于北京


大美苏博

遇上绝美熔铜

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刚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假期,地处苏州旅游核心区域的苏州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数万观众走进苏州博物馆内的忠王府楠木厅内,打卡“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展览”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第一眼看到这些展品,观众都会被它的色彩艳丽、造型精美、创意十足的熔铜艺术作品所折服,都会不禁感叹:“铜竟然能做的这么美!”

这个9月28日刚刚开幕的展览,展出了朱炳仁从艺四十年来的30余件/组代表作品。造型各异的熔铜艺术作品,在忠王府古朴的建筑内陈列。展览现场,所有艺术品巧置于传统苏式院落之间,与花窗、梁柱等建筑元素完美融合,勾勒出熔铜艺术的意蕴,是一场含“苏”量满满的铜艺展。


熔铜艺术大师朱炳仁

提起朱炳仁,有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他,但是如果给你介绍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故宫箭亭广场铜五牛,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常州天宁宝塔等建筑都是朱炳仁参建的作品,你可能就知道他的厉害。





1944年出生的朱炳仁,是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他为杭州雷峰塔“披”上铜衣,承建国内外百余座铜建筑与铜工程,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2006年,在常州天宁宝塔的一次祝融之火中,熔化的铜结晶体肆意流淌、千姿百态,于朱炳仁而言仿若自然的启示。由此,他首创了“无模可控”的熔铜艺术,开创“熔现实主义”新流派。

2007年庚寅年,在熔铜艺术的基础上,朱炳仁借鉴五彩、珐琅彩和粉彩的手法,通过彩料的渗化、迭加等手法,在熔铜材质上创造出全新的彩绘——庚彩。

铜瓶是庚彩技艺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庚彩作品线条流畅,色泽晶莹,呈现出流光溢彩的熔铜之美。

朱炳仁与铜数十载,几十年来不断创新与探索,至今为止,已获得90多项国家专利,“熔铜”“庚彩”“琅彩铜画”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他的作品被故宫、国博等多家知名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所收藏。

铜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特殊地位,商周时期,各类青铜器一直是重器,数千年来,铜器从普通老百姓到君王都在使用。


“熔铜艺术,从青铜时代开始直到现在,它都是一脉相承的,它都有着同一种工艺的表达”。朱炳仁说。

把铜从铜矿冶炼出来以后,然后做成各种各样适应人类需要的器物。从最开始的实用器具,慢慢地变成一些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礼器,数千年后,在朱炳仁的手下,他又赋予了新的艺术内涵。

《千浪卷雪》

对于被问到最想通过作品给观众传递什么信息时,朱炳仁说:“观众在我的作品面前,他一定能够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力,熔铜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大家开拓了思维,开拓了眼光,看到铜艺术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就连以前大写意的空山水,都可以用熔铜这种方式来画。”

一场含“苏”量满满的铜艺大展

在苏州博物馆的“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展览”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展出了众多朱炳仁的熔铜艺术精品。展览共分为“熔象无形”“熔意化境”“熔心创迹”三个单元。

“熔象无形”单元从熔铜艺术的诞生、灵动的形态、诗意的想象、深邃的思考等维度出发,展现独属于朱炳仁的熔铜与庚彩之美。

“熔意化境”单元从中国传统山水木石题材取法,从中国写意画中汲取灵感,传达出匠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家有金松》

“熔心创迹”单元展现朱炳仁与其子、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的“跨界”艺术,彰显“朱府铜艺”的“师天而不师法,承祖而不承宗”。

“这些作品件件都具有辉煌大气、气韵生动、精彩华美的审美,这一方面取决于朱炳仁精益求精的匠心对待,更重要的是他不拘泥于定式,在融合与创造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发现,不断地超越历史,创造未来。”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明利在展览开幕式上这样评价展览。


《优昙婆罗花》《千里江山系列》《熔铜山水系列》《清音和曲系列》一件件描绘松木、山峦、海浪、莲荷等意向的熔铜艺术品,或巍巍大气,或清新雅致。《庚彩铜瓶系列》《琴歌酒赋系列》则采用独特的庚彩艺术,有似片片星云璀璨,又如簇簇繁华绽放。

在本次展览之前,朱炳仁已经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分别展出了两个熔铜艺术作品展。仔细去看他每一件作品它都会和不同的地域文化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里面有些江南文化,它其实里面的很多理念。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熔境江南——朱炳仁艺术展”

谈及这些展览的异同,朱炳仁先生说:“我们到苏州的展览作品,他和扬州又有不同,因为扬州它是一个比较当代的建筑,很多作品会更现代一些,而忠王府它是非常传统的建筑,它是很大一部分程度代表苏州本身的这种文化灵魂,我们把作品在柜子里面装放起来,打上灯光,看上去很精美,就跟苏州的园林山水,它完全能够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你去看我们展览陈列方式,他把每一件作品它都体现了,它从江南的一种韵味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天空俯瞰展览与忠王府建筑完美融合

当代艺术如何与传统博物馆融合碰撞?

“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看到的很多铜器、陶器、漆器或玉器,实际上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当代艺术品,同理,我们现在也应该要把当代社会的艺术品融进博物馆,让我们的后代来看到我们现在的历史。”朱炳仁谈及当代艺术与博物馆的碰撞时这样说到。

据了解,“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展览是苏州博物馆近年来举办的系列工艺展览,致力于宣传、展示、传承和保护长三角地区的非遗技艺和工艺美术,传递其跨越时空的美学与文化内涵,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来。

很多人会把熔铜艺术归为“非遗”,实际上,它早已超越了非遗,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当代艺术。传统博物馆与当代艺术碰撞融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对此,朱炳仁有着自己的见解“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前一直是泾渭分明的,但近些年,博物馆里面开始搞美术展,美术馆里面也开始搞博物馆的文物展,这是个非常好的一个融合,是非常好的一个趋势。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看到的很多铜器、陶器、漆器或玉器,实际上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当代艺术品,同理,我们现在也应该要把当代社会的艺术品融进博物馆,让我们的后代来看到我们现在的历史。比如说我向苏州博物馆捐赠的熔铜作品《山容海纳》,实际上是很当代的,是我现在创作的。但在一段时间以后,它也会成为历史,也可能成为一种文物,我们要让后人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说当代和传统它其实是一种时间的表达了,它在理念上是一致的。”

在开幕式现场,以传统山水为灵感创作的熔铜作品《山容海纳》,以不可复制的永恒魅力被苏州博物馆收藏。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向朱炳仁颁发捐赠证书

朱炳仁还向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捐赠精心创作的山水铜印精品,和“云水墨”系列《诗雨江南》《希望在童话中》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期间,朱炳仁·铜非遗铜艺品辐射杭州17个亚运相关场馆,用铜艺作品献礼亚运,向世界展示非遗之美。“杭州2023·奥林匹克博览会”在杭州世界旅游博览馆开幕。在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熔铜艺术创始人朱炳仁向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赠送了一件名为《剑魂》的熔铜艺术品。

在国务院颁布的《“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到要“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水平”。熔铜艺术作品展等类似的展览不断走进博物馆是一个好的方向和开始,熔铜,熔掉的是传统博物馆展陈与收藏的思维边界,融进的是完善藏品类别和丰富展示体系。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性的综合性博物馆,更应该开拓视野,打开格局,丰富馆藏和展陈内容形式。

此次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2024年2月25日。据悉,为了迎接新年,本次展览特意在展览第三部分展出了一个“彩蛋”——一件红色“中国红 中国龙”的熔铜艺术作品。据了解,明年春节,朱炳仁将还有一个展览在苏州博物馆开展,也敬请期待。

展览信息

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展览

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23年9月28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

苏州博物馆本馆 忠王府楠木厅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