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民河边游泳,意外发现国宝级书法文物,专家:口头表扬加现金奖励

 墨品书法网 2023-10-24 发布于北京

2004年3月的一天,四川雅安荥经县一市民在河中游泳,这条河流紧挨着国道和山崖,风景十分壮丽。他一边游一边换气,就在抬头的一刹那,隐约发现国道路基之下好像有字迹,但这些字不是楷书,认不出来。之后这位市民将此事告诉了几位同事,他们一起来到了发现石刻的地点。

众人一边抄写、一边辨认,心情也越来越激动。原来,他们发现的竟然是一直存在于传说、现实无人见过的《何君尊楗阁刻石》。市民们立刻给文物保护部门打去电话,这是大功一件,据说他们都得到了专家表扬和每人二百元的奖励。

经过专家考证,这件摩崖石刻是已知最早的摩崖石刻,镌刻于东汉早期、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距今已近2000年。随即,文物部门公布了《何君尊楗阁刻石》重现世间的消息,来自全国的考古学家、书法家陆续前往荥经县,此作也被冠以“汉隶之首”“天下第一刻石”之称。

南宋晏在跋《开通褒斜道石刻》拓本中说:“此作与《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今《何君碑》不传”。因此《何君尊楗阁刻石》填补了我们研究汉隶字体发展的空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文物。

这一石刻呈梯形、上边长73厘米,下边长76厘米,高65厘米。共有文字7行、52字,单字大小9至13厘米不等,记述蜀郡太守何君率领刑徒修筑栈道之事。释文为:“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徙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康有为认为,这件作品代表隶书走向成熟:“至《尊楗阁》等碑,变圆为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而秦分笔未亡。”此作镌刻刚健不失圆活,笔画端正修整,横平竖直,有对称性。转折笔画方折、圆转兼备,波磔含蓄,古朴天然。

《何君尊楗阁刻石》结字以横取势、宽绰舒展,起收处还保留几分篆书的波挑之美,但已大幅削弱装饰性。从这件作品中,我们能看出篆向隶转变的特点,如削繁就简、去圆取方、波磔内敛、四面开张等。

此作章法上横无行纵有列,上下呼应,左右揖让,颇有率意大方之美,中锋用笔,变圆为方,给人以率性、自然的感觉。

此作历经千余年风霜,被很多金石学家、书法家赞美寻找,却被一位不懂书法的市民意外发现,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