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头如新南京城

 zhb学习阅览室 2023-10-25 发布于上海

作者:隔岸焰火

小时候到南京,傍晚由码头乘船,在众人的呼噜声中,第二天清早就到了下关码头。后来,多次由南京出发到全国,可以说南京是我打开世界的第一扇窗。

可每次都是穿门而过,总没有机会推开这扇窗去看看。后来母亲生病在南京肿瘤医院住院,我周末驾车多次往返,只是那时心情灰暗,更没有好好地去看南京城。直到母亲去世多年以后,我再次到南京,物是人非,欲语泪流。人生很多记忆也许会刻意的遗忘,可是到了此地,见到此情此景,不免心酸系之。

你说人死了,会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亦或是游离于万物之外?王侯将相、黎庶百姓估计谁也说不上答案。读美国布莱恩.魏斯的《前世今生》,今生中的挣扎流离,大多都是前世留下的印迹,而唯一治愈今生的只有爱。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晚年的爱因斯坦研究爱,认为爱是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超越自我,拥抱整个世界。

大舅二舅的坟茔建在虎背上,母亲生前一再叮嘱不能火化,要求将自己葬在娘家山上,当地的风水师罗盘定位以后,建在距离舅舅埋葬地点不远的一个虎掌上。母亲姊妹七人,在家是老幺,小时候备受宠溺。嫁作人妇后,辛劳勤苦,也许在母亲最后弥留的日子里,每天还是小时候在几位哥哥姐姐的呵护下。

母亲的茔圹长不过三米,隆起不过三尺,每年清明在母亲坟茔前长跪不起,母亲给了我足够的爱,可我却无法给母亲任何回馈。唯一能做的就是中元节时在院子里给母亲烧上一对纸钱,想象母亲能在另一个世界衣食无忧。纸钱漫天,依稀能看到母亲对我微笑略显消瘦的脸。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对于生养死葬,帝王的心思可能就不是这么简单。

明孝陵

秋天的南京,树梢纹丝不动,穿着短袖,浑身汗流不止,用手上的游览牌不停的搧,招不来一丝风。

下车买了一瓶冰茶树,猛灌了几口,虽然胃里面有点冰凉,可身上仍然象着了火一般,在中山陵下面等车的时候,导游只忽悠到了我们三个人,无奈只好在观光车上面等,不时伸一下头,看有没有人过来。

等得实在是不耐烦时,才姗姗上来两个大妈,大妈穿红着绿,花枝招展,一看就是有备而来,不仅戴着凉帽,而且一人拿着一把折扇,上车落座后,“啪”的一声,潇洒的将折扇打开,我坐在后面,一股风夹着脂粉香扑面而来。

南京南京,再次来,第一时间感受到六朝的脂粉香。

观光车绕过人流,经过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沿途古木参天,凉风习习,远远近近的馨香让人不禁生叹,细细一嗅,桂花香。袅袅香气从树林间,从凉风中透出来,不绝于缕。车好像穿行在香气弥漫的小河上,前面仿佛一位九天仙女撒着鲜花引路,第一次拜谒,心生肃默。

明孝陵,越过二十四对石像生,分别是狮、獬豸、麒麟、骆驼、象、马,绕梅花山半圈。

我见过淮安的明祖陵,凤阳的明皇陵,北京的十三陵,荆州的明显陵,孝陵和显陵的石像生布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导游介绍明孝陵的石像生绕梅花山一周,主要梅花山是东吴孙权的陵墓所在,据说明太祖听人禀报后便绕开梅花山,让孙权给自己守墓。

石像生跪,站各一对,导游介绍古人也讲究站岗休息,站立正在守卫,跪坐休息,等待换班。两对文武翁仲,年老年青,文武各两队,导游说帝王古人立翁仲有讲究,年轻和年老说明王朝有传承。武将孔武有力,明太宗是马上得的天下,开国之初有点重武轻文。

六棱华表,观光车从棂星门右门穿过,行过长长的甬道,步行金水桥,仙人桥,进文武方门,便进入明孝陵,过碑殿,有清一代,对明太祖优渥有加,特别是康熙南巡谒孝陵,御赐:治隆唐宋四个字,盛赞明太祖,也彰显了自已的大格局。

康熙数次南巡,孝陵拜谒,并刻石记事,石刻在碑殿内。殿内光线暗淡,左右石碑触之冰凉,字迹漫漶浸剥,茫无可视。取下眼镜,凑上前去,依稀看到:“康熙三十八年春正月......朕前南巡两次俱特行祀并亲至陵寝礼奠......既出驾巡明故宫徘徊止撵见荆榛载路且有成麦畦者慨叹久之甲寅。”康熙南巡距明太祖安葬过去了三百年,三百年沧田桑海,三百年世事变迁。看罢碑记,两边翠柏无言,松涛阵阵。

南京虎踞龙蹯,中山先后葬入的有孙权,孙中山,汪精卫等,都言孙权的陵墓在梅花山上,可经多方考古,目前没找到。汪精卫葬入梅花山,虽然水泥浇筑,固若金汤,可是抗战胜利后,仍被掘坟挖墓,措骨扬灰。

汪精卫生前重九登鸡鸣山北极阁,有:重九日登北极阁,读元遗山词,至“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悲不绝于心,亦作一首。词云:“城楼百尺倚空苍,雁悲正低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栏杆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汪兆鸣年少时狱中题诗:"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岂不易水潇潇,慷概当歌。

南京大牌档

袁枚所谓的一代居,二代食, 南京历经六朝饮食是有底蕴的,以前看《儒林外史》里面寡居的王太太不吃大荤,头一天吃鸭子,第二天吃鱼,第三天吃茭儿菜,用鲜笋做汤。没事还要吃橘饼、圆眼、莲米搭嘴。每晚吃炸麻雀、盐水虾,喝三斤百花酒,嫁人需嫁做官有钱,还不能有公婆的,心里着实惊叹。

我到南京,心心念念只想吃一顿南京的盐水鸭,就心满意足了。

车子经过一堵高大的城墙,上面赫然写着“中华门”三个大字,大家决定住在秦淮区,距离秦淮河夫子庙近一点,找好宾馆安顿下来,已经华灯初上了。

洗把脸,聚在一起摇南京的小吃店,首先推荐的就是南京大牌档。

从宾馆出发,向右一拐弯,行在朱雀桥上,身后一对情侣也在找吃饭的地方,看我们在朱雀桥上停顿了一下,拍了一张照片。他们下意识的停下来,狐疑的相顾一眼,我看了看,笑着问他们,是不是找吃饭的地方,他们下意识的点一下头,我告诉他们准备到大牌档去吃南京特色,他们犹豫了一下,问怎么走,告诉他到老门东就找到了地方。

走在巷子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老门东之所以叫老门东只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中华门之东,与所有的古街古巷一样,老门东这一片现在已经是繁华的市井街巷,随处可见标着牌子:边营、三条营等等,这些估计和过去兵营有关,就比如说乌衣巷,仅仅是过去孙权的禁军部队,士兵皆着乌衣,后来的谢王两族子弟效仿着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此巷后来便称乌衣巷。

大牌档位于老门东西寓,远远看去两层明清民居样式,灯光璀璨,热闹喧天,门前高竖艹字样式桅杆,左右悬挂着两排灯笼,灯笼上写着南京大牌档五个大字。一楼门额上红绸包裹着木匾额,上书金灿灿三个大字“大牌档”,不管饭菜怎么样,起码在气势上压倒一般游客。平台上远远望去,门前几排座椅坐满了等着翻台的客人。我们上前叫了号,是乙字64号,问了一下,前面还有二十位,引导员说估计要半个小时,让我们到老门东里面去逛一下。

顺着巷子往前走,到处都是网红打卡点,而且人特别的多,闲逛中看到德云社的牌子,本想推门进去,可看见门前告示,票已售罄,遂告罢。

不喜热闹,于是沿着僻静的小巷子往前走,看见箍桶巷,听见前面有人说:箍桶巷以前是明朝富商沈万三过去箍桶匠人待得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箍桶巷,还有一个地方是积善巷。我看见墙身上盘满了植物根茎,墙头垂下层层叠叠的绿障,整个巷子狭长幽静,深陷植物包围,从四面八方透出的灯光,使得巷子安静而迷离。

瞎逛一番,肚子委实饿了,再次回到大牌档已经一个多小时了,还是没有到我们。百无聊奈,站在门前欣赏门东的网红墙,上面写着:“行走在门东的烟雨里,带着一身诗意 ” “是金陵是城南,是城南是门东”......灯光映在蓝色的标牌上,变幻不定,衬着正在攀附的绿植,幕墙上流光溢彩,引的人们不禁驻足。

正在一行一行往过看时,突然大喇叭喊:“乙字64号,请上座。”生怕别人抢走了,慌不迭的上楼落座。

服务员过来推荐南京特色菜拼盘,价格399至1899不等,我们三个人选了一个最便宜的套餐399,好在特色都全。先上来一人送了一碗酒酿赤豆元宵,本来甜食我是不沾的,饿了,吃了满满一大碗,随后又上来一大份美龄羹,百合山药,微甜。接着上天王烤包子,馅料很足,稍甜,蒜末青菜、菠菜粉丝凉拌猪肝、蟹黄豆腐加上拌三丝,再单点了一份桂花白,一杯下肚,大家都说已经吃饱了。

南京的招牌菜还没有上,我提醒大家不要急,慢慢喝,服务员先上了清蒸翘嘴鱼,鱼稍微腌制了一下,不是很鲜。最后,南京特色盐水鸭,对于盐水鸭我是既爱又恨,原因是几年前我在夫子庙一家店里买,很便宜,一百元三只,回来一打开包装,鸭子有点发臭,后来看盐水鸭就有点反胃。也许是吃饱了的缘故,刚开始几道菜觉得很美味惊艳,后面大牌档的鸭子吃起来虽然新鲜,感觉味道重,咸了一点。

上菜的顺序很重要,应该是一个由咸至淡的过程,按我的想法大牌档理应还有进步的空间。

包厢里挂着一块清同治九年的匾:书声琅琅。过去这座酒楼可能是什么地方的会馆,或且是教书的书馆,可时间改变了一切,寸土寸金的闹市区还有读书的地方吗?唯有食客攘攘而已。

饭店很人性化,恰逢中秋,吃完饭,服务员递给我们一件伴手礼,圆筒盒装的月饼。

食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

今夜不知家人都吃了些什么。

夜游秦淮

吃完饭出来,已经九点了,刚刚走出巷子,路边停着许多黄包车,车夫大声吆喝:“秦淮河夫子庙,秦淮河夫子庙。师傅到不到夫子庙?”其中一个车夫凑上来对我说。看师傅这么热情,本来老门东离夫子庙也不远,为了不辜负别人的笑脸,讲好了价钱,三个人上车直奔夫子庙。

夫子庙人声鼎沸,店门口码放着一摞摞打包好的南京特产,一律写着南京六绝,南京的糕点清一色的甜食,我本来就不喜,加上多年前买盐水鸭的教训,我不是很感兴趣。走了几步,广场中间就是秦淮河夜游船票购买处,晚间微凉,正是夜游秦淮的最好时机。

秦淮河上游船一辆接一辆次第排开,人也是川流不息的上下,我们上船找了一个靠窗的地方,船行其中,秦淮河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一位叛逆的少女,一时娴静温柔,临花照水不自弃;一时疯狂暴躁,风推巨浪尽自我。

船上喇叭大声介绍,秦淮河就是朱自清和俞平伯同体散文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说:“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好像朱自清笔下的船就是他们的船,起码他们与有荣焉。

秦准河的水是六朝脂粉浸腻了的,目光所触,水波袅袅,灯光溺溺,恍然不知身之所处,船默行期间,唯有发动机轰鸣。沿途岸上酒家,高低曲折,食客或三五成群,或二二相伴,偶有孤独的,端着酒杯,无聊的俯视穿行其间的船只,间或呷一杯酒,然后继续自己的寂寞,我按下快门,在无风的夜里,一个陌生人端着酒杯的剪影成了我的风景。

船上的喇叭仍在喋喋:大家现在前面的石拱桥就是中桥,眼前的景象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描绘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白鹭洲,我努力睁大眼,只看到岸边黑黢黢一堆山,靠近岸堤塑着几只白鹭,或低徘或翔翥,垂柳的丝绦在晚风中丝滑的掠过白鹭,波光粼粼间朦胧中只觉鹭欲高飞,夜色里只觉仙人骑鹭吹笙笛,周身仿佛仙乐飘飘,彩衣萦绕,恍惚不知所似。凝神再望,只有几只静伫的白鹭,仙人不知所踪,仙人羽化登仙,而鹭遗人间,鹭抬头蹬腿,似在等着仙人返回不得,坐化成石,等了一年又一年。

近河的廊道上,行人正在漫步。偶有孩童嘻戏,掬起秦准河的水抛出如玉般的水珠,尤如大小珍珠落进玉盘,叮咚作响,水面便荡开一圈圈的涟漪,不断的扩大消散,就象是人们努力睁大好奇的眼睛,看向周围的人群。偶有洒向人群轻微的水雾,便引来大人的惊叫呵叱。孩子们停下手,尖笑着跑去,笑声银铃般的在夜色里远远漾开,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孩子的高兴是直接质朴而不搀假的,可在世俗的假面人生下遭受父母的呵斥,这是人在江湖上的第一堂课,有的人在大人世俗观念带动下,便会慢慢融入社会,最终成为其中普通一员,泯然众人。有时候不是你要什么,而是你爸妈要你什么,社会要你什么,"弥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已经走的足够远,远的己经找不到来时路了,我只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还能保持纯真,保持期待,保护自已心中的一方净土不被世俗污染。

前面一对情侣,进舱后先是据着坐椅两端,随着游船在秦准河的夜色里航行,男人先将手放在少女坐椅靠背上,水光,风声浪漫旖旎中慢慢移动,终至抚上了少女的肩头。我感到少女僵硬了一下,端坐起来,男人的手略为凝滞片刻后又坚定的抚住她的肩,少女端坐的身躯慢慢软化,最终靠近男人的臂弯,依偎进他怀里,二人头挨着头,相互私语低喃,天地之大,再无一丝一毫能进二人心中。秦准的夜是多情的,虽没有月,也许月是羞见眼前恋人,可风中却散发着暧昧的胭脂香味。

起风了,风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呜咽,扯的船上大旗猎猎作响。船舱里实在蹩闷,我想伸头出舱透口气,只是船窗很小,伸出手去,也想掬一把秦准河的水洗去白日的喧嚣,俗世的尘埃,可惜船舷太高,伸出去的手只能感受到风激起的水浪,粘手略湿腻滑不已。

再长的路也有尽头,再远的征程也会到终点。游船的喇叭终是干扰了人的情思,不合适宜的响了起来。"各位游客,这里是东水关,也是十里秦准的起点……"船潇洒的沿东水关转了一个圈,激起一大片水花,在人们的惊叫声中,船长哈哈大笑,这时我才体会到了朱自清所说秦准河的船比别处都好的意思,是啊,确实比别处都好。

世易时移,盛世的秦准河,人沸盈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