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兵走进印度:王宫酒店并没有标间舒适,只是满足好奇

 兵说 2023-10-25 发布于云南

参战老兵看世界连载6:伊斯兰统治与印度的邦国文化 

公元1206年,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政权,史称德里苏丹,开始了伊斯兰教对印度的统治。

这个政权经历了5个王朝,共320年,于公元1526年,被来自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推翻。巴布尔建立的伊斯兰教政权是莫卧儿帝国,经历了17个帝王,于1857年被英国殖民主义取代。在伊斯兰统一印度之前,,印度境内邦国林立,各自为政,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大小诸侯国群雄并存的局面相似。

伊斯兰政权消灭或臣服了大大小小的邦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使印度成为统一的国家。两个伊斯兰帝国维持了650年的统治,相当于我国宋朝后期至清朝后期。可以说,印度历史的辉煌,离不开伊斯兰时代的辉煌;印度文化的灿烂,少不了伊斯兰文化的注入。印度现存的文化遗产,相当部分是伊斯兰教统治时代的产物。

11月12日中午,我们从斯瓦米纳拉扬神庙出来,驱车来到距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里村,一个接待外国游客的餐厅用饭。餐厅在世界文化遗产顾特卜塔旁边,在餐厅露台上可以看到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塔。这座古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顶上部直径2.75米。用红砂石材料砌筑,由下往上逐渐收缩。塔身外层由若干个半圆柱的造型环绕组成,犹如少女穿着的多褶裙,在视觉上使塔更高更美。

塔分五层,每层都有环形阳台,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伊斯兰圣典《古兰经》,石阶梯盘旋而上,可沿梯攀登塔顶。这座塔是由战胜最后一个德里邦王的伊斯兰将军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建成。库特布丁·艾伊拜克是突厥族中的一位战将,他建立了德里苏丹,开启了伊斯兰教对印度650统治的历史。这座塔又称胜利塔,标志着伊斯兰教对印度的统治。

在德里,还有一处伊斯兰统治时代的世界文化遗产胡马庸陵墓。这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二个皇帝胡马庸的陵寝。是胡马庸的皇妃哈吉下令建造的。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经常看得到它的图像。陵寝坐北朝南,呈长方形,以红色砂石为主,间或用白色大理石勾勒。中间四层是主楼,两侧三层是附楼,一层的附楼更长。主楼房顶采用白色大理石材料构筑拱形圆顶,圆顶中部是一个金属尖塔,两侧附楼屋顶各有一个较小的白色大理石拱形圆顶。二楼两侧是巨大的露台。陵寝内部主室安放着胡马庸和他妻子的石棺,侧室放置他的后代,5个莫卧儿帝王的棺椁。陵寝外围是大型园林,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流水潺潺,四周有2000米长的围墙隔离。

在陵园外侧一角,有专供守护人员居住的房屋。整个陵园精美大气,是伊斯兰教风格与印度教风格两者相结合的典范。据说,后建的泰姬陵从这里获取了不少灵感,所以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人称这座陵园是“泰姬陵的蓝本”。

这座陵墓是印度第一个园林式墓园。陵墓主人胡马庸是一个热衷于文化,而又命运多舛的帝王。他的父亲巴布尔建立莫卧儿帝囯没几年就驾崩了,他1530年继位以后,一面带兵打仗,继续拓展疆域,一面制订法典,巩固新生政权。在1540年的曲女城战役中,他败给了阿富汗酋长舍尔沙,被迫逃到波斯。在波斯娶了波斯学者的女儿做妻子,同时招募和训练兵员,伺机报仇雪耻。1554年,他率兵直捣阿富汗酋长的老巢喀布尔,1555年重新夺回德里。正当他满腔热血,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幸在下楼梯时踏空下跌摔死,时年48岁。所幸的是他的儿子阿克巴继承了他的大位后,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把莫卧儿帝囯推到巅峰。

阿克巴国王与中国清代的康熙大帝有几分相似。阿克巴继位时只有14岁,他虽然年少,但胸有雄才,怀揣谋略,不仅在勾心斗角的宫殿残杀中站住了脚,而且成为印度历史上伟大的明君,被尊称为阿克巴大帝。

他虽然实施君主集权,号令天下,但并不狭隘,而是广聚英才,共建莫卧儿。他吸取德里苏丹失败的教训,改变穆斯林专一的政权结构,广纳其他信仰的人加入统治行列;他废除单一的伊斯兰教法律,实施伊斯兰教法与其他教法相结合的法律,允许印度教等多种宗教并存;他提倡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相互学习,形成兼收并蓄的莫卧儿文化,他当政时期,印度的文学、建筑、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均得到发展;他采取平等对待印度商人与穆斯林商人的政策,做到赋税相同;他取缔“萨提”制度(妻子为亡夫殉葬自焚),主张寡妇改嫁;他还不断扩大疆土,让各国土邦归顺他,国土比建国初期扩大三倍。他是莫卧儿帝国强盛的奠基者。

莫卧儿帝国建立初期,首都定在北方邦的阿格拉市,阿格拉的许多建筑纪录着莫卧儿帝国的辉煌。在亚穆纳河畔的一个高地上,有一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这就是阿格拉皇宫。由于宫殿、城堡和城墙都是用红色砂石建造,所以人们称它为红堡。这座皇城是阿克巴大帝花了8年时间建成的,以后又由他的儿子第四个国王贾汗基和他的孙子第五个国王沙贾汗扩建。整个建筑气势恢弘,具有宫殿和城堡双重功能。

建筑面积达38万平米,由5000多间房屋和16个城堡组成。城墙外原有宽大深邃的护城河,传说当时护城河中养了许许多多鳄鱼,以防敌人偷越。进入雄伟的宫殿大门,要穿过一段较长的钭坡路,道路尽头右侧是高大华丽的谒见厅,这是国王接见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殿内有贾汗基尔宫,这是第四个国王和王妃居住的地方,四周是二层雕花楼房环绕,中间是一个大天井,女眷们透过二楼房屋窗户,可以窥视天井中的表演。宫中还有专供皇室使用的御用清真寺。穿过贾汗基宫,是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宫殿,这个宫殿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导游说,这是第五个国王沙贾汗修建的,沙贾汗一生最喜欢的是白色大理石建筑,除建有寝室外,还建有可以瞭望宫外景色的八角亭。他也许不会想到,他倾心修建的这个建筑物,日后成了他的第3个儿子奥朗则布篡权以后囚禁他的地方。他在这里被幽禁了7年,终日愁眉不展,经常站在窗前,凝望停放亡妻棺椁的泰姬陵。

沙贾汗是一个悲剧性的帝王,他不仅维系了莫卧儿帝国的强盛,建造了显示帝国实力的伟大建筑,而且是一个对妻子充满怜爱之心的多情种子,他忠于爱情,信守承诺,具有剑胆琴心,为后人演绎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他使人们相信帝王也有真情在。阿格拉的艺术家们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我们每个人花了60美元,到剧场观看表现这段爱情故事的歌剧,剧名叫《格拉克里蒂》。剧场外形一般,场内却十分考究,灯光、音响、舞美等设施都不错,完全能够满足舞台剧的需要。剧场大小适中,可以容纳八百人左右,座椅为沙发,无论坐在哪个座椅上观看演出,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每个座椅配备有同步译音耳机,可以自由选择语种和调节音量大小。

因为是帝王剧,所以无论是服装,还是舞台布景都充满了珠光宝气,显得耀眼华丽,具有帝王之气。整个演出主题集中,结构紧凑,没有冗长的感觉。我们在剧场里渡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欣赏了印度歌剧艺术,算得上是参加了一场视觉盛宴。

剧中的主人公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个国王沙贾汗和他第2任妻子姬蔓·芭奴,剧情是演绎他们的爱情故事。姬蔓·芭奴是位来自波斯的女子,美丽聪頴,善解人意,多才多艺,深得沙贾汗喜爱。沙贾汗封她为“泰姬玛哈尔”,意思是“宫殿里的皇冠”。姬蔓·芭奴20岁入宫,为沙贾汗生了14个孩子,在她39岁生第14个孩子时,不幸患了产褥热逝世。临死前,她向沙贾汗提了三个要求:一是要善待她们的孩子,二是不要再娶其他女人,三是为她建一座白色陵墓。她死后,沙贾尔汗悲痛不已,一夜愁白了头。沙贾汗满足了亡妻的这三条要求。下令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修建她的陵墓。从1631年动工,1653年建成,历时22年,消耗大量国库银元,建成这座旷世之作。

为了修建这座陵园,从全国各地征集了两万名工匠,用1000多头大象担任运输,从中国采购了绿松石和水晶,从阿富汗采购了青金石,从斯里兰卡采购了蓝宝石,从阿拉伯采购了玛瑙,从拉贾斯坦拉来大理石,从傍遮普运来了碧玉。陵园占地17万平方米,长583米,宽304米。陵寝以白色大理石为主,雕刻有各式花纹,当中有宝石、碧玉镶嵌,中央圆顶高62米,屋顶四周有四个41米高的尖塔。

陵寝东西两侧分别有用红色砂石砌筑外表式样相同的清真寺和答辩厅。陵寝内放着装有姬蔓·芭奴玉体的石棺。现在的陵寝内放置着两具石棺,后面放置进去的石棺是沙贾汗逝世后的真身。据说是她们的女儿让放进去的,算是成就了父母亲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墓园四周有红砂岩围栏。泰姬陵成了印度的国宝,成为世界旅游爱好者们不得不去的地方,人们在这里既要看瑰宝,满足眼球的享受,也要悼念亡灵,分享他们爱情的美好。

姬蔓·芭奴逝世以后,沙贾汗一直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见物思人,悲伤不已,于是下令模仿阿格拉皇宫,在德里修建一个更宏伟的皇城。这个皇城从1638年开工至1647年建成,成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宫。人们把它称作德里红堡。可怜沙贾汗尚未来得及住进新皇宫,就被他的三儿子奥朗则布篡权,囚禁在阿格拉皇宫中消磨残生。德里红堡成为莫卧儿帝国从强盛到衰落的见证物,成为印度近现代历史的见证。1857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把莫卧儿帝国最后一个帝王巴哈扎尔·扎法尔由此逐出,流放到缅甸。昔日的皇宫变成殖民主义者的军营。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独立,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印度的第一面国旗在这里升起。德里红堡成为印度独立的地标性建筑。

数千年来,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邦国。这些邦国不仅存在于列国纷争的时代,而且存在于大一统的德里苏丹时期,莫卧儿帝国时期和英属殖民地时期。朝代不断更迭,邦国一直存在,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有邦国家族经营着他们王族的遗产。这在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中,是一个少见的现象。据统计,在英属印度时期,还有550多个邦国。这些邦国划地为王,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拥有城堡,土地,军队,臣民,还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印度现在还使用着2000种语言和55种文字。邦国之间常有战争,互相吞并。这些邦国善于见风使舵,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他们都会依附、称臣纳贡。由于臣服于中央,构不成威胁,所以,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允许他们这些“国中国”存在。我们在这次印度旅行中,特地到一些邦国故地参观,对印度的邦国有了些许了解。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邦国是曼达瓦,而且进入了王宫。

我们住宿的酒店就是由曼达瓦王宫改建而成的,叫做王宫酒店或城堡酒店,现有70间客房。王宫的主人是沙客纳瓦尔辛国王,统治着雪哈瓦第地区。我们进入宫殿酒店大门,美丽的侍女把散发着清香的花环戴到我们脖子上,使我们感到贵宾般的待遇。

曼达瓦王宫1755年建成,处于雪哈瓦第地区中心地带的山丘上。王宫兼有宫殿和城堡双重功能,外围是高大宽厚的城墙和坚固的堡垒,城墙上放着令人生畏的大炮,能够居高临下,抗击敌人的进攻。站在城墙上俯瞰全城,可以观察到城内和周边的动向。城墙上开有三个城门,每扇城门都坚固厚实,既可以显示邦王的威严,又可以阻拦敌人的进攻。城墙内有美丽的花园和雄伟的宫殿。宫殿由石头砌筑,约有四、五层楼高,殿内墙壁雕梁画栋,连接房间的走道高低不一,曲折迂回,初次入内,如果没有人带路,就像进入迷宫,难以找到自己的房间。

酒店的餐厅,保持着几分旧时的王室风貌,气派的宫廷吊灯通透明亮,墙壁上挂着几代邦王的画像,桌面上铺着雪白的桌布,闪光的刀叉和透亮的杯盞规整地放置在桌上,穿着整洁的侍者,彬彬有礼地站在你的身傍,随时准备为你服务,让你体验一把邦王的享受。

说实在话,住这样的王宫酒店,没有住现代酒店的标间舒适,只不过是能够满足一下对帝王生活的好奇心。同一个旅游团队的人员,所住的客房不可能一样,有的稍好一点,有的要差一些,为了避免矛盾,领队一改往日住标间由她分配的办法,而采用抽签的办法分配住房。我和妻子所住的客房,可能是由一个小管家住过的房间改建的,卫生间到卧室有10米左右距离,双人床紧贴着柱子,通风状况也不太好,没有住宫殿的感觉。

在西方殖民势力进入印度之前,曼达尔是从德里到中东和欧洲进行商贸的必经之地。曼达瓦距德里260公里,距斋浦尔16.5公里,处于塔尔沙漠的边缘。进入沙漠之前,所有的客商和驼队都要在这里休整,准备食品、物资和水,从这里穿越塔尔沙漠,到达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港口,然后乘船到中东或欧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小镇,赚得盆满钵满的商人在这里修建了许多精美的房屋,边做生意,边过享乐生活。

这些房屋的庭院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十分精美,室内装饰豪华,居住舒适,室外彩绘纷呈,环境优美。较长一段时间,这里成为享誉印度的露天画廊小镇。曼达瓦与我国还挺有缘份。唐朝贞观年间,也就是公元634年,三藏法师玄奘从春天到夏日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向印度高僧密多斯那学习佛经。当时,这里称为秣底补罗国。

到了18世纪,殖民主义者入侵印度,在印度修筑铁路和公路,开辟了加尔各答和孟买港口,商贸队伍不再从这古老的驿站通过,商贾们纷纷离开曼达瓦,到加尔各达或孟买这些新兴的港口去做更赚钱的生意,昔日的繁华城镇才逐渐萧条下来。现在,这些彩色的哈维利建筑虽然还散落在城中,但已经陈旧不堪,过去的繁华成为了过眼烟云。机器代替人力,机车取缔骆驼,新城盖过旧城,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进步潮流。好在旅游已在印度兴起,这里成了一个景点。愿旅游人潮能给这个已经衰败的小城镇增添几分人气。在这个沙漠边上的小镇,我们饶有兴趣地骑在高大的骆驼背上,听着夕阳西下时的驼铃声,漫游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之上,任思绪在晚风中徜徉,想像着古代商队的影迹。

在曼达瓦王宫酒店,我们欣赏了印度吉卜赛人的表演。我们刚下榻这里的时候,导游就告诉我们,有几个吉卜赛人准备了一些节目欢迎我们,希望晚餐后大家都去观看。由于是刚到城堡,大家忙着参观王宫,把看演出这件事忘记了。第二天导游特意提醒我们,吉卜赛人还是要求我们观看他们的表演,希望大家饭后都去。

晚饭后,我们被带到一个大房间,观看了吉卜赛人的表演。这是一个吉卜赛家庭的演出,男的伴奏,女的跳舞,舞蹈没有西班牙吉卜赛人那样狂热奔放,但是展示了不同难度技艺。因为太疲倦,没等所有的节目演完,我们就告辞了。回到房间以后,我为昨天没有观看他们的表演而感到内疚,他们昨天晚上一定等了我们很久,从热情昐望到极度失望,他们多么渴望通过自己的技艺有尊严地赚一点小钱养活自己,而我们只顾玩耍,没有按约满足他们的小小希望。我曾经同样带着疲惫的身躯,花很多钱去歌剧院欣赏芭蕾舞《天鹅湖》,现今却漠视吉卜赛人为生存而进行的民间表演,我忽视了他们的企昐,我没有做到帮助弱者。

我们到的第二个邦国是斋普尔。

斋普尔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辖区范围比曼达瓦大好几倍,被誉为印度最美丽的城市。这归功于莫卧儿帝国第6个国王奥朗则布的重臣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萨瓦伊是国王授予他的头衔,意思是天才智慧,可以世袭。杰伊·辛格二世不仅是斋浦尔的邦王,而且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英勇善战的军事家,还是学者、建筑师和天文学家。

斋浦尔城市的布局就是他亲自设计的,整个城市规划工整,街道宽广,犹如一个棋盘。他还在斋浦尔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石质仪器天文台,可以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星体,明确星座。斋浦尔邦国从十一世纪延续到二十世纪,城市中留下了历代邦王建造的建筑物。如占旧城四分之一面积的城市皇宫,建在城市湖泊中的水之宫,面临街道傍的风之宫,比城市历史还早的琥珀堡,构筑在军事要点上的老虎堡。

2011年,20岁的马哈拉亚·萨瓦伊·帕德玛纳卜·辛格,继承了城市宫殿的遗产。成为具有一千年历史的斋浦尔王国的第303代“国王”,虽然在上世纪1940年代印度独立以后,在法律上已经不承认邦国,没收了邦王大部分财产,但是仍然留给邦王家族一些财产。所以,有人称这位年轻人为“斋浦尔最后一个大君”。这位年轻英俊又具有经济头脑的王室遗产掌门人,把皇宫的一部分辟为皇宫酒店,最贵的房间每住一晚要花8000美元,皇宫内部可供游客参观,每张门票折合人民币300元。

我们从外部参观了建于1799年的风之宫。最佳的参观点是宫对面街道上的三层楼咖啡店露台,这个露台免费让游客观看对面的宫殿。精明的房主人在小楼的必经之路傍设置了一些卖纪念品的小店,游客们观看完风之宫后,往往会在小店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物品。

风之宫是一座用红砂石建造的宫殿,整个宫殿呈现粉红色。从街对面望去,既像一座牌坊式建筑,又像一个硕大的竖琴。这座颇具特色的宫殿成为斋浦尔的标志性建筑。宫殿临街的正面有953个窗子,每个窗子都是镂空雕琢而成,上沿呈五棱形。风从窗子吹进屋内,能够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人站在窗前往外看,可以看到屋外的情况,而外面的人却不易看到窗子后面的人。

盖这幢宫殿的初衷,是为了方便长年锁在深宫的女眷们,既不违背宫中女眷不可抛头露面的规定,又可透过窗子观看宫外的市井生活,以稍微解除她们宫中的寂寞之苦。据说这个当时高大上的建筑物内部,没有采用阶梯式通道联结上下楼层,而是采取缓坡式通道解决,这种楼道可以让王妃等有身份的女眷坐在轿子上到高层观望宫外的景色。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琥珀堡,这是比风之宫早建200年的古城堡。古城堡建筑在近郊的一个山丘上。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停在城市的一角,换成越野性能较好的“突突车”,穿过城镇,进入山区,爬上陡坡,才能够到了达琥珀堡城墙下。琥珀堡三面是悬崖,只有一面是坡路可以进入,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堡。

城堡用乳白色、淺黄色、玫瑰色石料所建,远远望去恰似一块巨大的琥珀,所以称为琥珀堡。城堡实际是一个古邦国的宫殿。宫殿下层建筑有12套具有独立通道的院落,分属12个妃子居住,邦王住在一个妃子的屋里,其他妃子是不知道的,从而避免了妃子间争风吃醋的吵闹。在琥珀堡上方不远处的山上,有一座军事价值更高的老虎堡要塞。老虎堡内放置着世界上最长的火炮,护卫着坐落在它下面山头的王宫,使琥珀色堡更加安全。老虎堡完善的军事设施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虎珀堡从来没有被敌人攻破过,因此获得“胜利之城”的美誉。

斋浦尔是一座值得游览的城市,在这里不仅可以追寻古代邦国的足迹,而且可以探究印度邦国千百年长盛不衰的原因。斋浦尔王宫的建筑特点是宫殿与城堡合为一体,兼有生活和防御功能,大都建筑在易守难攻的高地上,攻入王宫绝非易事。面对强大的中央势力,历代邦王都能顺应潮流,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对改朝换代的中央政权俯首称臣,有的还能投其所好,取悦新帝王的欢心。斋浦尔邦国卡奇瓦哈·辛格国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莫卧儿明君巴克尔大帝,这种政治联姻使得斋浦尔邦国解除了后顾之忧,继续在琥珀堡逍遥享乐。

在英属印度时期,英国王子威尔士亲王在1876年到斋浦尔邦国视察,拉姆·辛格国王专门建盖了欢迎王子下榻的宾馆。宾馆是一座维多利亚风格和莫卧尔风格相融合的建筑,如今成为该市的博物馆。又下令把整座城市刷成粉红色,从此斋浦尔有了“粉红城市”之称。邦王们要的是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内的权力、地位和享受,他们没有称霸印度的野心,不在乎帝国城头旗帜更换,只要不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对谁都可以拥护。这或许是印度邦国长期能够存在的原因。

我们参观的第三个邦国是位于斋浦尔市西南方的焦特布尔。

这个城市是以国王的名字命名的,焦特是国王的名字,布尔是地方的意思。现有人口60万,在印度算是一个中小城市。这个城市有一个美称:“印度的蓝色之城”。焦特布尔为什么选择蓝色作为城市符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里一年四季蚊虫不断,靛蓝色具有驱蚊作用,为了驱赶蚊子,所以把房屋外墙涂成蓝色;另一种说法是创造神梵天的脸面为蓝色,印度人以蓝色为尊贵,城中的婆罗门为显示自己种姓的高贵,将自家的房屋外层涂成靛蓝色。非婆罗门种姓的人心存不满,也把自家的房屋外层涂成靛蓝色,于是整个城市都变成了蓝色。

焦特布尔是马尔瓦王朝的领地,现在供游客参观的梅和拉加堡是这个王朝的第15代帝王拉久德哈修建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个城堡与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的阿格拉红堡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城堡依山形陡峭顺势而建,一直延续至山顶,圪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高耸矗立。城堡大门外是一片开阔地,进入大门先要上坡。

城门是双层建筑,第一道大门上布满尖锐的长钉,能穿透大象的皮肤,可迟滞敌人大象的冲击。第二道大门坚固有加,要攻破它更加困难。进入城堡腹地一路上坡,设有多道城门,每攻破一道城门不知要损失多少兵将,战马和大象。数百年来,这座城堡不知被外敌进攻过多少次,最多也就是攻入到第二、第三道大门,城堡从来未被攻破过。

在城堡的山顶上是一个露天的炮阵地,放置着多门火炮,从炮阵地俯瞰城市,方园10公里尽收眼底,可以掌控周围敌人的动向。这座城堡最后一道城门门洞两侧的墙壁上,印有36个红手印。这些红手印是王妃们忠于自己的丈夫,誓与君王共赴国难的见证。国王在捍卫邦国的战争中牺牲后,王妃们就把自己的双手放进红色的染料中染红,然后把手印按在城门门洞的墙壁上,然后身着华丽的结婚礼服边走,边向前来送行的人们施舍平日集攒起来的金银珠宝,从容地端坐在柴堆上为君王陪葬,与君王的尸体一起焚烧。

梅和拉加堡内部的王宫美仑美奐。宫内大院套小院,回廊曲径通幽,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宫内有国王与群臣议事的大厅,国王与王族们观赏歌舞的剧场,王室们居住的房子,国王理政时的宝殿。宫内大厅展示着王室的各种用品,武器,轿子,衣服,甚至王子、公主小时睡过的婴儿摇篮。所有建筑精雕细琢,用彩色玻璃和金丝镶嵌的房屋金碧辉煌,特别是妃子们居住的后宫廷院,全部用黄砂岩建筑,每个门窗,每根柱子都镂空雕饰,图案各不相似,尽显王室奢华。

焦特布尔是一座充满音乐律动的城市。进入梅和拉加城堡内,沿途都能看到“平民艺术家”们用一片树叶,一面小鼓,一个自制的乐器向游客演奏乐曲,我虽然不知道这些乐曲的名称,但听得出或悠扬、或急促、或低呤、或奔放的旋律,他们是用变幻无穷的音乐抒发内心的感情。

每年十月,焦特布尔都要举行“马尔瓦尔”节,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都会集聚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参与小城的音乐盛会,整个城市变成音乐的海洋。如果那时到这座城市旅游,就可以免费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表演。来这里参加马尔瓦尔节的艺术家,绝大多数地位低下,生活困难,住不起酒店,只能临时找一小块空地,搭建破旧的帐篷,勉强栖身休息。

为了钟爱的音乐,他们宁可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贫穷而有傲骨,从不接受施舍,只凭借演奏乐曲来维持生活。在参观梅和拉加城堡时,导游把我们引导到一个安静的房间,里面放着乐器,备有供听众欣赏演奏的座椅,乐器旁边坐着一位穿着得体的中年人。导游对我们说:他是当地一个音乐人,听他的演奏不要钱,希望我们闭上眼睛,坐在位子上静静地欣赏他的演奏,如果觉得好听,就买他音乐作品的光盘,如果不喜欢可以不买。印度的音乐人就是这样,靠自己的技艺生活。听完演奏后,我的朋友阿昆购买了这位印度音乐人的光盘。

我们在拉贾斯坦邦旅游的最后一站是乌代浦尔。这也是一个延续了几个世纪的邦国,直到现在,这个邦国的后裔还拥有部分王宫财产,继续过着贵族生活。乌代浦尔地处拉贾斯坦邦最南部的阿拉瓦利山脉以东。7000米高的阿拉瓦利山脉挡住了来自西边阿拉伯湾潮湿的空气,使得乌代浦尔的降雨量只有200毫米,成为印度最干旱的地方之一,被称为“死亡之地”。

400年前,这里曾是邦国之间兵戎相见,战争不已的地方。乌代·辛格二世为了躲避战乱,选中皮丘拉山地,将自己的邦国从平地搬到山区,自1568年起在山地中修建王宫,经过22代邦王的经营,形成了宏大华丽,风格各异的王宫群。乌代·辛格二世在营造王宫的同时,在山口构筑水坝,建成硕大的皮丘拉人工湖,湖光山色,使风景变得更加美丽。湖因宫而生成,宫依湖现妩媚。

乌代浦尔皮丘拉王宫的正面长244米,宫墙高30米,以白色大理石为主进行建筑,所以被称为白色之城。王宫外沿有造型优美的花廊,最高处有圆顶八柱亭,有许多巧夺天工的楼中庭园。宫中建筑各有特色,有大理石拱门环绕的八丽宫,可以俯瞰湖中秀丽景色的德拉宫,镶满各色宝石的睡寝宫,还有陈列各种贵重物品的珍藏馆。屋子的墙壁不是用马赛克拼成图样,就是用彩色玻璃镶嵌成几何形状,或者是用金丝勾勒宝石形成的吉祥图案。有一间房子,陈列着一个长着人脸的太阳,太阳四周放射着金灿灿的光芒,据说是乌代浦尔邦国的国徽。乌代浦尔邦国家族称自己是印度教太阳神罗摩的后代,罗摩是保护神毗湿奴的化身。罗摩神在印度教的信徒中影响力很大。

皮丘拉湖是乌代浦尔王宫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给王宫增添了湖光美景,而且调节了王宫周围的气候,使这块炎热少雨的地方,变得温润凉爽。处于山区里的皮丘拉湖,面积比我国杭州西湖大一倍,水质清澈,常有野鸭、水鸟从湖面掠过。湖中有两个小岛,一个叫尼瓦斯岛,1746年,国王贾格·辛格用白色大理石,在这个小岛上建筑了水之宫。印度独立以后,水之宫改建成闻名遐迩的泰姬酒店。

据说美国影星费雯丽曾入住这个酒店,在她观赏湖光山色的时候,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之,房屋中播放出她主演的电影《飘》的主题曲,使她激动得泪流满面。从此这个地方便声名远播。20年前出产的系列影片007中的《八爪女》,就是在这里拍摄,影片在全世界放映后,水之宫更是声名鹊起。

另一个小岛叫曼迪尔岛,我们乘坐渡轮荡漾在鳞波闪烁的皮丘拉湖上,渡船涡轮激起的水花濺在脸上,使人感到清涼湿润。我们乘坐的渡轮向水之宫方向驶去,乳白色的宫殿像浮在水上的仙境,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游船近距离擦水之宫而过,直抵曼迪尔岛。曼迪尔岛的外围是一圈建筑别致的透空墙,透空墙旁边放置着许多桌椅,游人可坐在这里边品味食物,边观赏湖中美景。透空墙临湖的一面,有一排与真像差不多大小的石象,护卫着小岛。

小岛上面是精心布局的园林,在园林中能够拍到可心的照片。岛上还有一些宫廷式建筑。在水之宫没有建成之前,这里是皇室避暑的地方。皮丘拉湖湖畔除了高大雄伟的王宫外,沿湖东北岸边还有许多豪华建筑,有的是邦国臣子的官邸,有的是富商巨贾的豪宅,当然,也少不了现代酒店的插足。这一溜儿环湖建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白色王宫下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美景。

离开乌代浦尔,我们结束了印度邦国的行程。虽然我们看到的邦国只是众多邦国的冰山一角,但是,亦足以使我对印度邦国文化另眼相看。在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长河中,印度邦国能独善其身,延续1000多年,其中是充满着权谋和智慧的,他们的生存之道值得当今世界众多的小国借鉴。我们到过的斋浦尔邦国延续了303代,王族后代至今还经营着邦国遗产。邦国王宫建筑之险峻雄伟,不亚于我们熟知的布达拉宫。

我们的城墙抵御的是战马,印度邦国的宫墙阻挡的是大象;我们有花木兰替父从军,邦国有王妃与君王共赴难;我们古代也有藩国,但没有留下多少遗产,而印度邦国的遗产则随处可见。邦国文化是印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不了解邦国,就不了解印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