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诉讼时效是什么?——为什么老百姓有理却打不赢官司?一文让你搞懂诉讼时效!

 新用户38922816 2023-10-25 发布于海南

图片

  老百姓打官司为什么有理有据却打不赢?诉讼时效是关键,然而什么是诉讼时效呢,一个例子教会你!

  张某在2018年1月初借10万元给陈某,约定借期半年,陈某向张某出具了借条。从中可以知道陈某需要在2018年6月底这个借款期限到来前将钱还给张某,借款期限届满后张某向陈某催促还钱,但是也只是在电话中或者当面催促陈某还钱,陈某以暂时没钱为由一直推脱,直至2022年陈某也未曾还钱,后来张某将陈某诉至人民法院,最后法院却判决陈某不用承担该笔借款的还款义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然而张某为何败诉呢?各位朋友可以思考下,法院的这个判决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合法合理?

  1、诉讼时效是什么?

  张某为何会败诉,很简单,因为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距离还款期限届满之日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在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中主要以时效制度体现,也就是说我国的诉讼是有时效性的,也称为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限。一旦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张某)的起诉权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会影响到胜诉权。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义务人(陈某)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权利人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话,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一般的诉讼时效期间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后为三年,施行前为两年,《民法典》实施后,继续沿用了前述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是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张某向法院起诉时的诉讼时效超过我国法律规定的3年期间,陈某已经取得了拒绝履行该笔借款的抗辩权。即便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陈某向法院行使抗辩权,法院审查后会依法保护义务人的抗辩权,不得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2、诉讼时效是固定的吗?如何延长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会因法定事由发生中断。

  诉讼时效可以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将重新起算。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形: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但要注意,诉讼时效虽可中断,仍有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即20年。如果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之后,权利人一直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其义务人的,则从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即便中间有中断的事由,但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保护。 就如上述案例中,张某在借款期限届满后一直有向陈某主张权利,但却没有去法院提起诉讼,一旦超过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那么只要陈某提出抗辩权,那么法院一样会支持陈某。

  古希腊有一句法律谚语说的很贴切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此话可以理解为“法律不保护那些自己拥有权利却疏于维护和管理的人”。诉讼时效的法律设定,能够促进当事人积极行使权利,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律师在此提醒您,法律不保护不积极维护自身权利的人,要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

林君龙律师:擅长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合同、借贷、婚姻、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故等)及非诉法律服务(草拟、审改合同、出具法律意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