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绘画史(中)宋元时代

 魔药学教授 2023-10-25 发布于陕西




宋代绘画


北宋画家李成《读碑窠石图》,绢本墨色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纵126.3厘米,横104.9厘米。图中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土坡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此画取景集中,以枯树、石碑和人物构成画面的主体,颇有荒寒冷寂的气氛。树枝以细线勾勒,再用墨染,纵横交错,有苍劲之感。


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画面描绘了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


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8号。


北宋画家王诜(shēn)《渔村小雪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44.4厘米,横219.7厘米。图中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3号。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7号。



北宋画家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绢本墨笔画,原本已流落国外,下落不明。纵44.3厘米,横580厘米。画面描绘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有肃穆庄严的帝君,有威武凶悍的天将,有文雅美丽的玉女,有翩翩欲仙的真人,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




北宋画家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绢本水墨淡设色画,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46.2厘米,横429.8厘米。画幅为长卷形式,在高低不平的土坡和广阔的平原间,牧者驱赶着大群马匹蜂拥而来,马嘶人叫,热闹异常。整个画面的构图,前半部拥塞、紧张,后半部疏散、松弛,富于节奏感。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5号。



北宋画家苏汉臣《秋庭戏婴图》,绢本设色画,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97.5厘米,横108.7厘米。描绘两个锦衣孩童在庭院玩着一种推枣磨的游戏。兄妹两人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衣服华丽的质感。




北宋画家崔白《双喜图》,绢本设色画,共有两幅,一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另一幅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纵193.7厘米,横103.4厘米。整幅画面当中两只灰喜鹊之间,灰喜鹊与野兔之间,鸟、兽与自然环境之间,刻画的生动自然,情景交融,充分的表现出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的关系。 画中各物在作者的笔下蠢蠢欲动,大得自然野趣。  



北宋画家梁师闵《芦汀密雪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6.5厘米,横145.6厘米。描绘了白雪覆盖的汀渚,两只鸂鶒(xī chì)在沙洲上依偎(图1),一对鸳鸯于寒波中嬉戏(图1),一只水雉在岸边觅食(图2)。大片空白的运用营造了萧散简远的氛围,“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4号。



北宋画家祁序《江山放牧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47厘米,横116厘米。画面平阔,湖泽坡岸交错,树木点缀其间,画的左侧是逐渐远去的山丘。牧童与水牛散落在卷上,情态各异,悠然自得。画家将所见之景化为心中之景又诉诸笔下,让我们得以在某一刻与之共情,感受这近千年前世间一隅的美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6号。



北宋画家赵昌《写生蛱蝶图卷》,纸本设色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纵34.6厘米、横64厘米。以墨笔勾秋花虫草,彩蝶翔舞于野花之上,蚂蚱跳跃于草叶之下,整幅画给人以春光明媚的愉悦和轻柔的美感。形象准确自然,风格清秀,设色淡雅,用双钩法,线条有轻重顿挫变化,虫蝶用色秾丽,以工整的细线条进行勾勒,使画面具有一种田园野趣的意境。




南宋画家李唐《万壑松风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 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其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整体看来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



  

南宋画家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40厘米,横69厘米。《四景山水图》分为4段,分别绘有当时杭州春、夏、秋、冬四时景象,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勾描庭院台榭。 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南宋画家马远《踏歌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该图景色中山石、林泉、楼阁、人物尽有,整个画幅近景、中景和远景相互衔接,层层铺设,由近及远,虚实相间,开阔了然。近景中描绘一派田园风光,画面下部有两大巨石,田间阡陌中有六位农人似在酒后边踏边唱。



南宋画家夏圭《溪山清远图》,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溪山清远图》描绘了江南晴日的湖山景色,图中有群峰、山石、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且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江流蜿蜒,不一而足,但各景物设置疏密得当,空灵毓秀。




南宋画家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7.7厘米,横136厘米。该图画江南的湖畔松岭和楼阁,松树茂密,山巅蜿蜒,上有琼楼金阙。该图属青绿山水,笔法清细繁复,格调柔丽雅洁,显示出南宋皇家贵胄的审美情趣。该图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山水画的表现对象从北方雄浑的山川转移到江南的青山绿水。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100号。




南宋画家马和之《赤壁后游图》,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5.8厘米,横143厘米。图绘北宋文学家苏轼夜游赤壁的故事。画面夜色茫茫,江水浩荡,一叶扁舟随波漂泊,船中三人对坐,游玩赏景。该图人物生动传神,笔法工中带写,运笔流畅,衣纹作兰叶描,设色淡雅。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第99号。




南宋画家李嵩《货郎图》,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5.5厘米,横70.4厘米。全图描绘了老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此画线条细腻雅致,货担上的物品用笔如丝柔韧圆转,而人物的衣纹则使用颤笔,转折顿挫恰当地表现出下层妇孺身着布衣的特色。




金代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吉林博物馆。纵29厘米,横129厘米。全卷共画十二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官员护送,并有猎犬、小驹、鹰相随。画面上风沙漫天、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尽现纸上。





南宋画家梁楷《泼墨仙人图》,纸本水墨画,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48.7厘米,横28.7厘米。 画面上的形象是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像是行走在云雾之中,其脸部的眉、眼、鼻、嘴拥成一团,下巴胡子邋遢,似乎形象很猥琐,但却是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





南宋画家扬无咎《四梅图》,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37.2厘米,横378.8厘米。 共画有四枝梅花,分别表现其含苞待放、春梅初发、梅花盛开、纷谢凋零四个阶段,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生长开放的全过程,画作具有淡雅、宁静、婉丽的特色。



南宋画家赵孟坚《岁寒三友图》,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4.3厘米,横23.3厘米。 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白。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




南宋画家文同《墨竹图》,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




南宋画家郑思肖《墨兰图》,纸本水墨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纵25.7厘米,横42.4厘米。勾画出一丛疏花简叶的幽兰,几片兰叶挺拔舒展,互不相交,清丽而优雅;兰花两朵,幽芳轻吐,沁人心脾。 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



元代绘画




元代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纸本水墨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8.4厘米,横90.2厘米。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






元代画家高克恭《云横秀岭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此幅画中为耸立之高山,秀岭突兀,主峰峙立。山腰白云缭绕,似一片空旷,山脚雾气蒙蒙,树林阴翳,远看树木时现时隐;一湾清水由远而近缓缓流过,河岸两边坡石错落起伏,迂回曲折,几间茅舍、芦亭掩映于丰茂的林木之中,只露出屋角。



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纸本水墨画。前半卷: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35厘米,横730厘米。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峰峦坡石随势起伏,山涧深处清泉飞泻。在群山环抱中,茅屋村舍参差其间,渔舟小桥错落有致,真可谓人随景迁、景随人移。



元代画家吴镇《秋江渔隐图》,绢本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189.1厘米,横88.5厘米。此图起手处画清石水草于水中,后有一渔父坐船垂钓,当中一洲.上植二树,对岸是连绵山丘,远处高峰 。图中用略浓而有变化的墨勾山石轮廓,略淡的线条作披麻状皴之,复加湿墨衬染,湿墨略分浓淡,罩在线条上面.使线半隐半显,使面透明而光亮。





元代画家倪瓒《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纵96厘米,横47厘米。画面写的是江南渔村秋景。近处为山石坡陀,树木四五枝,无交错与盘曲,树干挺劲,株叶秀整,四面生枝,参差有致。中幅为水平如镜的湖面,毫无波纹。远处的彼岸的山峦,两层岗峦逶迤,在烟雾的笼罩下,只露出半截或山头,或隐或现。




元代画家王蒙《春山读书图》,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纵132.4厘米,横55.4厘米。《春山读书图》描绘水滨山崖下茅屋几椽,文士们在屋中读书的情景。近景冈阜,松柏成林。中景兀峰,拔地而起,气势雄伟。章法缜密,山石披麻、解索皴法互用,间以破笔、渴笔点苔。树干用笔古拙而灵活,以淡赭略润树身及茅屋,颇为雅致。





元代画家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32.8厘米,横58.5厘米。图中画竹两竿,整幅图清雅秀美,依岩石交错而立,姿态峭拔劲爽,石旁有雅竹杂草相衬,幽木与瘦石相映成趣,自有一股拔俗的清高之气。 在画法上,此画枝叶组织结构不作固定的模式,而是笔墨灵活,随意挥写,画法自然,但又不失法度。






元代画家王冕《墨梅图》,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68厘米,横28厘米。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




元代画家王渊《桃竹锦鸡图》,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02.3厘米,横55.4厘米。图中湖边栖息着两只锦鸡,雄锦鸡在山石上梳理羽毛,雌锦鸡则藏于石间。石旁桃花盛开,碧竹相映,有山雀昂首翘尾栖于桃枝上,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画面笔墨活脱,趋向写意,具有元朝花鸟画的新风格。以笔为骨,以墨为肉,笔墨相生,互为表里。





元代画家任仁发《出圉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34.2厘米,横201.9厘米。图画3位圉官引4匹骏马出厩,画风柔丽精细,得唐人笔法和用色。四匹鞍马依次为驯顺地伫立、昂首正向欲奔、悠闲地低首觅食、伸颈缓慢随行,静动错落有致,秉性迥然有别;三位圉人亦显悠闲、恭谨、苦楚不同意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