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雨梁溪居(一)

 鹿渌 2023-10-25 发布于江苏

                  烟雨梁溪居

                      (一) 

整整900年前,正是北宋宣和五年,即公元1123年。秋日八月,郁郁葱葱、修竹茂林的无锡湛岘山(今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社区山泉广场),丁忧守孝庐墓三年的李纲,焚香拜别父母双茔,再一次深情回眸,离开庐屋下山了。 

​▲湛岘山

带着满身尘埃的李纲,顾不得歇息,没有先回到三十多里外的大李墅故园(今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社区大利市),而是顺着山脚,过龙尾陵道,向东一路转过惠山九陇,穿过锡惠峡谷,径直来到了锡山南麓地名许陂的西浒溪河口(今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惠河社区锡景苑)*。年逾四十的他,早已选好基址,就要在这里构筑居所,实现他人生的转折,圆其后半生过上溪山相伴、田园牧歌隐逸生活的梦! 

▲许陂西浒溪河口

 

出身官宦世家,熟读诗书,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博取功名的李纲,曾是那么的豪气万丈!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一场几乎令京城汴梁成一片汪洋泽国的水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身为起居郎左史(在御殿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和国家大事的侍从官)的李纲心忧天下,愤然上贴黄(改错文书)水疏,直指水灾为天戒,要求朝廷畏天戒、固民心、收士用、严守卫,告社稷避殿减膳,先士卒率负土石,正典刑诛失堤防水官,备不虞停辍营缮花石,并要徽宗下罪己诏,从而触怒皇帝赵佶,贬出京城,远谪福建沙县,连降数级,任监理商税场务的小官。

▲贴黄

李纲一腔热血,遭此当头棒喝,这是他跌宕人生六起六落的第一回。回无锡告别致仕退居锡山的父亲李夔和家人,踏上远谪沙阳的路途。

常言道,君子大丈夫,“进在朝则行其道,退在野则乐其志”。宣和元年在贬谪赴沙阳途中,李纲就已开始萌生有归隐惠山卜居山野的意愿。循大运河入浙江过临平山,即见山起意,“君恩若许归田里,定卜山间老此身”[1]。又表达了“梁溪幸有闲泉石,正好归来作故侯”[2]的向望。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到谪地沙阳后,意愿更加强烈。于赠邓季明诗有“何当归梁溪,耒耜(lěisì)买一廛 (chán)[3];和陶渊明归田园诗中心情更是迫切,“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不如早抽身,卜此山林居。手植松与桂,青青三万株。”[4]

得到朝廷许其从谪地归消息及归锡途中,李纲更是一路在全面谋划惠山幽居的腹稿蓝图,准备一到无锡就进行实施。“归去复归去,溪山满眼前”、“结宇依青嶂,开池浸碧天”[5]、“我今归去隐梁溪,远迹江湖养愚直”[6];“世途游历遍,归去老山林”[7];“朝市不可留,山林有佳趣。结庐无人境,散策时远步”“休问东陵瓜,且种梁溪芋”[8];等等。

归锡途中,却得到报家书,冬十月浙江方腊起义,父亲和家眷都已避兵灾暂居在海陵(泰州)。李纲绕道金陵(南京)到海陵与父亲及家人团聚,在海陵期间,虽逢乱世,仍心心念念惠山下筑居的规划,“我居梁溪傍、密迩陆子泉。漂流旅海陵,又欲买一廛。”[9]、“归去梁溪谋筑室,隔江相望两翛(xiāo)然。”[10]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方腊被擒后,无锡局势逐渐安定,李纲携父亲和家人从海陵返锡,舟过长江望着越来越近的惠山,不禁心潮起伏,“家山在望已可喜”、“田园有趣良足乐”、“笑傲自可终余龄”[11],他仿佛已经能看到将要竖起的“梁溪居”的尖尖角了!

​▲梁溪居故址

孰料世事无常,因两地奔波,舟车劳顿,年逾七十五岁的父亲李夔,一到无锡即一病不起于闰五月溘然长逝。“乱离才甫定,患祸忽相撄。风木悲摧感,祥琴惨怆声。誓终坟墓守,望绝缙绅荣。卜筑诚长计,栖迟岂钓名。”[12]李纲悲伤至极,忙于料理父亲后事,按制在湛岘山丁忧守孝庐墓三年(实际为二年三个月,自宣和三年闰五月到宣和五年八月),不事一诗一娱,已经初步准备好的“梁溪居”卜筑工程也只好搁置推迟进行。

▲庐墓

现在诸事已了万事俱备,可以立即进行“梁溪居”的筑建了。“年来为众建广厦,胸中结构良峨巍。修梁巨栋资喜舍,瓶锡不惮东南驰”[13]。“梁溪居”(包括田地)占地二顷(北宋时一顷为一百亩,一亩为现在的0.91亩),李纲置田地是为了养家济困,“耒耜三农出,仓箱万宝成。余粮饱羸瘵(zhài ),大屋芘(pí)嫠(lí)惸(qióng)。稚耋皆含哺,潢池不弄兵。人咸安畎(quǎn)亩,吾亦乐柴荆。”[14]梁溪居筑有中隐堂、棣华堂、文会堂、九峰阁、舫斋、怡亭、心远亭、濯缨亭等八景。宣和二年李纲谪沙阳,游好友邓密燕圃曾题名“棣华堂”并题诗,又见好友陈公叙舫斋巧妙,故在梁溪居筑题“棣华堂”。又在“梁溪居”中凿池沼,置台榭,通浒溪河临流浚掘观鱼池,仿陈公叙筑舫斋,建濯缨亭。中隐堂前移植数十枝来自福建闽中的岩桂。“梁溪居”筑建前后有三个年头,实际为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八月到约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三月,共约一年七个月。

▲梁溪居

​▲棣华堂

▲舫斋

“平生最爱梁溪居”[15],梁溪居既已建成,李纲从没想到历史还会把他推上出将入相的一天,他陶醉于远离朝市的山林佳境、世外桃园,安乐于日汲惠泉、品茗读书的闲逸生活,“文社谁襟袖,诗坛为主盟”[16],曾生起在无锡复整旧学、领盟文社诗坛的心愿。“常愿买一廛,筑室湖上居”[17],“浮家苕水去,乘兴剡川行”[18],“我亦新霑'散人’号,浮家正欲老江湖”[19],还想效仿晚唐皮陆,浮家泛宅,泛舟往来苕霅,一代志当隐逸士、遨游烟霞客的先师形象翩翩跃于纸上。可惜这些美好愿望,却都随着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春朝廷的一纸诏令而随风飘去,从此出将入相,走上不是在军政,就是在贬谪的漫漫流离征途,除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罢观文殿学士、扬州知州十月后和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罢相十月后均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居于梁溪居外,再也没能回到梦牵魂萦的梁溪居故地!“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令后人唏嘘不已!

​▲锡山

注:本文所有资料和考据均出自和忠于李纲《梁溪集》原著

*梁溪居故址许陂西浒溪河口考证,详见本文《烟雨梁溪居》(二)

[1]《梁溪集》卷五·《初到临平见山二首》

[2]《梁溪集》卷五·《戏为吴语》

[3]《梁溪集》卷九·《次韵题乐全庵赠邓季明》

[4]《梁溪集》卷十二·《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

[5]《梁溪集》卷十三·《次韵和归去来集字十首》

[6]《梁溪集》卷十三·《奉酬陈之元教授见赠》

[7]《梁溪集》卷十四·《江行十首》

[8]《梁溪集》卷十五·《次韵李似之秋居杂咏十首》

[9]《梁溪集》卷十五·《井汲》

[10]《梁溪集》卷十五·《题李茂举拥书堂》

[11]《梁溪集》卷十六·《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

[12]《梁溪集》卷十六·《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

[13]《梁溪集》卷十六·《蒋山佛果师为缘事来而此土方饥戏赋是诗》

[14]《梁溪集》卷十六·《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

[15]《梁溪集》卷二十二·《食蟹》

[16]《梁溪集》卷十六·《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

[17]《梁溪集》卷二十一·《和渊明归田园居六篇》

[18]《梁溪集》卷十六·《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

[19]《梁溪集》卷十六·《次韵叶少蕴内翰丈霅川上买得弁山石林二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23年10月作于锡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