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寅后人的苏州踪迹

 华东局 2023-10-25 发布于上海

今年,位于苏州桃花坞腹地的唐寅故居终于修得有模有样了,近期更是听到了“唐寅故居文化区将在10月26日开街”的消息,让人期待。我小时候,老家原本在阊门西街,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搬到了西大营门大营弄的一栋三层楼的老公房里。从大营弄朝西走,左右两边,分别是两家工厂和林机新村的长长围墙。巷弄快走完了,右手边就又出现一条斜巷,向我的右后方弯弯地伸展出去。这条巷子我很少走,一则巷中两侧都是茂草高树,看起来人迹罕至,二则巷名叫作唐寅坟,实在有点感觉阴森。索性去往桃花坞大街,需要往左拐上那条叫作廖家巷的巷子,又弯弯曲曲向前走,会路过一栋外形与其他建筑颇为不同的房子,然后就到了大街上。

等随着年岁渐长,我渐渐有了些见识,才好像大梦初醒,惊觉自己所居之处,竟然就是大才子唐寅桃花坞别业的所在。老百姓俗称唐寅的别业为唐家园,那条叫唐寅坟的巷子通往桃花坞别业的核心地带,而我所住的那栋三层楼的老公房,其址就在章氏桃花坞别墅的千尺潭边。那栋外形殊异的房子,在不起眼处上标“准提庵”,和唐寅诗中的桃花庵颇有渊源。我竟日日就在花前过,不曾见识仙人摘了桃花换酒钱。

用时髦的话来说,唐寅是个超大IP。当时准提庵、唐寅祠、双荷花池等处的古建老宅子里挤满了“七十二家房客”,所以当城市要拆迁林机新村及周边部分区域,建成一个文化园时,大家还是很期待的。拆迁挺快,好像也就一两年间,林机新村和周边弯弯曲曲迷宫一样的苏州小巷全变成废墟,一年冬天的时候,我还带着读幼儿园的儿子在废墟上玩探险游戏。可是建得却慢,今年我家儿子已经大三了,唐寅故居文化园才终于撤掉了十年的围挡。今年3月份,我在一个为期3天的“桃花坞市集”推广活动中,第一次得到修缮好的故居对外开放的消息。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想到唐寅后人的问题。唐寅后人对这个“祖宅”有何看法呢?这个问题可能还真问不到。因为唐寅自己并未生子,是他的弟弟唐申临终前,让次子唐兆民做了唐寅的嗣子,这才延续了唐寅一脉的香火。即便如此,唐寅的后人也一直很是萧条,在各种文献中鲜有记载。崇祯十七年,毛晋等人重修横塘唐寅墓时,“访于田夫之邻者,问其遗族,云:'族并乏,止有城内桃花坞一老妪,尚是伯虎侄孙妇之孀者。’”唯有唐仲冕在《重刊六如居士集序》中记载到,唐兆民的第五代,已有唐允锡、唐允钦、唐允铨兄弟三人,算是最具体的信息。

后来,我在读我的老师柯继承先生所作《桃花坞历史地标》的时候,发现了答案。在书中,柯先生说他小时是见过唐家后人的,且还有过点滴的接触。那时他随父母就住在桃花坞一带,少年顽皮,常和小伙伴溜进荒废的唐家园中捕鸟、摘桃、挖山芋,时常见到一位很精瘦很文雅的老者到园中走走看看,听人们背后指指点点说他就是唐家园主人,还在打照面的时候偶尔问好。老人待人接物十分谦卑,与周围邻居保持非常礼貌的关系,言语不多,更绝口不提唐家的事。也见过老人身边某天突然出现的一个小姑娘,乡邻们都说是他的孙女。柯先生回忆:“她比我还年小,但眉眼之间与1965年修订出版的《辞海》中唐寅的画像相似。”可惜上世纪80年代前后,唐家孙女结婚了,此后迁出,唐家人就不再有任何消息。再后来,城市建设翻天覆地,乡邻们七零八落的,更加无从探寻了。

我问柯先生:“真找不到了吗?”柯先生回答说:“就是没人知道呀!”

说来还真有点神奇,4月份柯先生招呼我说,要带我去见唐寅后人,“唐寅后人”这个称呼自带历史的神秘感和才子的浪漫气氛,让我如在梦里。此前不久,柯先生家闲置的老屋坍塌,他回去维修时,偶遇老乡邻,告诉他说:“你书上说的唐家孙女,又回来了。”柯先生一怔,不敢相信又喜出望外,求证得到肯定后,立刻请其帮忙取得联系,然后迫不及待地带上我一起登门拜访了。

主人叫唐声旦,正是柯先生小时候见过的那个小姑娘,此刻已是年过六旬;坐于其身侧的是她的母亲,已九十高龄。唐女士很健谈热情,柯先生和她有共同记忆,当然很快熟络了。她能肯定的是,自家的确是承祧唐寅传下来的在桃花坞的一脉,如今在苏州唐寅的后裔中唯一以唐姓存世者就只有她了。她1956年生于上海,因出生那天正好是12月25日,父母就给她取了“圣诞”的名,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新派家庭所有,问起来果然,她笑着回忆说,小时候上海的家里几乎天天举行舞会。她这个名字用了近10年,后来父亲才把她的名字取其谐音,改名“声旦”。

在她母亲的帮助下,唐女士给我们回溯了从她祖父唐梅安以来的家庭谱系。唐家到她祖父一代,在苏州桃花坞已小有资产,有较多子弟。祖父唐梅安是长子,下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唐仲仁、唐吟声、唐晋弘。唐梅安身为长子,年轻时就从苏州去到上海闯荡,在西药厂“学生意”,后来因缘际会,自己投资建了“上海科发制药厂”,又用十一根金条的代价,在当时的上海闸北华安坊置办了房产,自此就在上海生根开花。三个弟兄则一直在苏州老家料理和支撑。唐梅安与妻子张瑞云(即唐声旦祖母)一共生有五个子女,唐声旦的父亲唐仁寿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都生于上海,当下均已过世。唐仁寿一直在唐梅安的科发制药厂工作(自己还开了家工厂元泰制罐厂),1956年公私合营的时候,唐梅安因病回到苏州,不久过世,唐仁寿则仍留在药厂工作,全家主要靠着唐仁寿的薪金生活。

1966年,住在华安坊的唐仁寿一家人分成两部分: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妹妹,跟着家里的无锡保姆去了无锡落脚;奶奶则因为在苏州还有老宅,就带着唐声旦来到苏州。当时唐声旦12岁,进入近旁的苏州市第四中学读书。她们回到苏州才知道,桃花坞老家的主要房产已经被叔父们变卖,唯有如今桃花桥一弄中的一处老屋尚存,老屋经年未修,房屋不通水电,屋漏墙坏,破败不堪,但至少能够容身,于是她先是和奶奶相依为命,几年后奶奶驾鹤,她又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月。往事一定非常艰难,唐女士不愿细说,轻轻带过后又忍不住落泪哽咽,她赶紧转头擦眼泪,眼睛还红红的呢,就赶紧显示出笑来。

柯老师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幸好她自己也觉得失态,很快调整情绪,又热情地介绍起情况来了。

她说,母亲王惠芬记忆力有所衰退,但至今仍是一口标准的上海话,由她及无锡的弟妹轮流照顾。她说,她有了两个儿子,都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她平时和儿子一起住,如果母亲从无锡来苏州,她就和先生一起回到桃花坞陪伴母亲,和她一起守着老家的印记。

她说得欢声笑语,仿佛刚才的泪水只是一时的风暴、是过去的情绪。唐寅故居即将开街,不知道有没有邀请她,我希望有,又希望没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