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10-25 | 阅:  转:  |  分享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2.明代内阁和清
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中央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亚里士多德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
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据此可知,古代雅典的公民(?)A.政治参与积极性高B.拥有众多民主权利C.有强烈的公共
意识D.个人自由受到限制4.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
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
了。上述现象表明(?)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
用5.《晋书·霍原传》记载:“霍原,字休明,燕国广阳人也……及刘沈为国大中正,元康中,进原(霍原)为二品,司徒不过,沈乃上表理之。
诏下司徒参论,中书监张华令陈准奏为上品,诏可。”该记载反映的选官制度创立于(?)A.西周B.曹魏C.东晋D.南宋6.明代地方上不赴
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
举措旨在(?)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7.二战后德国的高级行政管理官员往往被称作“
政治性行政管理官员”,一般担任各部秘书长或职能部门领导人,他们的任免往往依据政治标准,由现任政府决定。 这些高级文官帮助一些官员,
代为起草各种法令、 演说稿、质询,并向官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政治现象(?)A.破坏了政治中立原则B.动摇了西方政党政治C.
改变了选官用人制度D.推动了文官制度成熟8.据学者统计,唐代有 369名宰相,出自 98个家族;而宋代有 134名宰相,出自 12
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9
.《唐令拾遗?田令》记载:“道士给田三十亩,女二十亩,僧尼受具戒准此。”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僧尼、道土具体的受田数额。这表明唐代(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妇女权益受到一定重视C.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D.宗教信仰自由渐成时尚10.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的《法学
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B.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11.恩格斯指出,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
)”均做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以推知(?)A.古罗马建成法治国家B.罗马法适用于古代各国C.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D.罗马法主
要解决贸易纠纷12.“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的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
貌。”材料旨在强调这三大发明(?)A.改变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结构B.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C.使世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D.
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3.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自治机关须保障自治区内的一切人民,不问民族成
分如何,均享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
由权。”这表明,我国(?)A.正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B.提倡民主协商的精神C.从法律上保障公民权利D.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14.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潮,其中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因素包括(?)①中国开
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②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
、材料分析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欧洲民族国家的演进材料一: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西
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
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
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法国国
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主张“专制之下无祖国”、“热爱祖国
就是热爱自己”, (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法国革命中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
法语,灌输民众对国家的热爱,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仪式和象征。——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根据
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阶段特征,并予以说明。16.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
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以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
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
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
,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
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材料三?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
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
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
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时
间,并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并对比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何
不同?②指出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趋势和意义。17.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
1955年4月18日,由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4月19日,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他预计的情况果
然发生了。会议一开始,各国政府首脑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批评中国有侵略的野心。但周总理早有准备,他站起来发言,他庄严宣告,我们
不是来万隆吵架的,而是希望找到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愿打仗,亚非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殖民
主义。最难忘的一次是1963年12月到1964年了月兴随周总理和陈教元帅访问亚非欧十四国。除此以外,总理还另外访问了坦噶尼喀(Ta
nganyika,它与Zanzibar于1964年统一后成为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周总理和其他国
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迅速突破了外交上受孤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
行人员到达北京机场。尼克松清楚地了解到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所以他下定决心
在公开场合纠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洗刷中国人心上的阴影。他指示整个代表团,包括他夫人,都留在专机里,一直到他走下舷梯,和东道主周恩来
总理握过手后才能出来。我作为用总理的指定翻译,站在总理身后,目睹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握手。1990年4月28日,我和向同第三次回国
休假。5月2日,我们应湖南省驻英国贸易代表的邀请,去湖南访问。我们去岳阳看了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并且同湖南的对外经济贸易官
员多次会谈讨论如何促进湖南和英国的经贸关系。——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
以来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187
1年工人阶级人数约820万,占德意志人口的20%,1882年增至1135万,占人口的25%。工会和社会民主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
织。互助组织的规模迅速膨胀,并表现出极为强大的联合力量。俾斯麦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两手策略巩固统治。一方面继续执行《非常法》,另
一方面,俾斯麦计划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俾斯麦全面干预保险制度,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社会保险基金,将保险事业
完全纳入国家经营和管理中,进而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全面控制。可见,工人运动和行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对德国政权形成了威胁,
成为社会保险制度的直接推动力。——摘编自赵晓芳《德国的利益集团与社会保险制度的起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晚期德国工人
运动与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关系作出合理的解读。参考答案1.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等级制度,根据“诸侯”、“卿大
夫”等可知这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体现血缘关系,和宗法制无关,排除B项;禅让制是古代部落首领的一种王位继承方式
,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项;王位世袭制和“士”、“庶人”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依据相关史实,明朝内阁和清代军机
处的共同之处是都不是法定机构,都没有决策权,但参与机要政务,C项正确;它们不是法定机构,也不能统领六部,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
它们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不是日常事务,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它们不负责地方事务,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
.D【详解】根据材料“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可以
看出雅典城邦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公民权的行使具有强制性,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高,
排除A项;“众多民主权利”材料无法看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邦对公民的要求,不能体现公民有强烈的公共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4.A【详解】依据材料中“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
其微弱”等信息可知,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弱化,A选项正确;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其权力并未丧失,B选项错误;英国政治制度本身没变,
只是权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英国议会权力相对弱化,C选项错误;内阁不能限制议会,是议会限制内阁,只是限制的权力相对弱化,D选项错误。5
.B【详解】根据材料“……及刘沈为国大中正,元康中,进原(霍原)为二品,司徒不过,沈乃上表理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大中正刘沈
推举霍原为二品的经过。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度创立于曹魏时期,B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行九品中
正制,排除A项;东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得以发展,排除C项;南宋时期九品中正制早已不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
学知识,明朝前期部分县州比较贫困,一些居乡举人无法筹置赴京参加会试的盘缠,出现“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
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稳定了社会统治,A项正确。B项此举措为地方政府所为,与中央财政支出无关,排除B项;地方政
府为居乡举人划拨赴京参加会试专用经费,与科举考试制度的规定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提高人才选拔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7.A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的任免往往依据政治标准,由现任政府决定。”可知,德国高级行政管理官员任免由现任政府决定,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官员在工作中保持政治中立,A项正确;德国的该制度不会动摇西方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选官用人制度的改变,
排除C项;该制度不利于官员保持政治中立,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影响文官制度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
材料可知,宋代宰相来自于更多的家族,这是因为宋代科举制度更趋严密与开放,能够扩大了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科举制具有开放性,
面向社会各阶层,不会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
员的文化素质,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从材料并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的均田制规定道士三十亩,女道士是二十亩,对此可以看出妇
女的权益受到一定的重视,答案为B。材料不能看出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C错误。材料只是讲男女道士、僧尼可以
受田,而没有体现宗教信仰自由渐成时尚,D错误。10.B【详解】根据材料“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的《法学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
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及所学知识可得,罗马法中体现保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了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B项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起到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材料没有强调公平正义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罗马法对商品生产者和所有者的相关规定,
内容全面、具体、广泛、明确,其经济立法的进步,是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C项正确;仅有商业立法的进步不能说明古罗马建成了法治国
家,排除A项;罗马法是维系古代罗马统治的法律,并不适用于古代各国,排除B项;主要解决贸易纠纷的说法与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对法律关系的规定)无比明确”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
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材料“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体现的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对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排除C项;D项与近代欧洲资
产阶级革命有关,排除。故选B项。13.D【详解】根据材料“不问民族成分如何,均享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思想,言论…
…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可知,这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贯彻了《共同纲领》规定的民族平等原则,D项正确;1949年《共同纲领》就
规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虽材料内容提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但并不是强调民主协商,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从法律上保障公民权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
项。14.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等外交成就促
成了中国1972年的建交高峰,所以②③④正确,故选B;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1972年外交成就无关,所以①错误,故
排除ACD。15.中世纪处于不知有国的前民族国家阶段,没有完整主权,没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观念淡薄。西欧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分裂割据和超国家势力天主教会的存在使国家主权被层层分割;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结构和基督教会对西欧人精神生活的深
刻控制导致民族和国家意识淡薄。中世纪晚期到15、16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出现,民族国家具备雏形。随着11世纪以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
市自治和市民社会兴起,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王联合市民阶层及资产阶级,在同教会和贵族的斗争中逐渐
占据上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国家主权观念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通过支持王权、提高民族意识来对抗教会神权,强化了民族认同和民
族文化。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向强调公民主权意识、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演变。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专制王权逐渐成为阻碍。启蒙运动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思想,资产阶级发动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践行了自由平等和
民主的理想,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逐步超越了对宗教和国王的忠诚,封建臣民逐渐向国家公民转变。【详解】本题是特点类
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中世纪时……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得出中世纪处于不知有国的前民族国家阶段,没有完整主权,没有独
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观念淡薄。从中古西欧的经济特征分析,得出西欧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分裂割据和超国家势力天主教会
的存在使国家主权被层层分割;据材料“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得出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结构和基督教会对西欧人精神生活
的深刻控制导致民族和国家意识淡薄。据材料“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
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得出中世纪晚期到15、16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出现,民族国家具备雏形。从新航路开辟以及殖
民扩张分析,得出随着11世纪以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和市民社会兴起,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
王联合市民阶层及资产阶级,在同教会和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国家主权观念加强。从思想解放分析,得出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通过支持王权、提高民族意识来对抗教会神权,强化了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据材料“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得出
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向强调公民主权意识、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演变。从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得出18世纪,资本主
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专制王权逐渐成为阻碍。启蒙运动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思想,资产阶级发动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等践行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逐步超越了对宗教和国王的忠诚,封建臣民逐渐向国家公民转变。1
6.(1)1870年;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官员素
质,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2)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
监察制度;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成功的经验;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存在一定的弊端;废除科举制度后,官员选拔制度不成体系;南京国民政府巩固统治的
需要。(3)选择①:党管干部原则。西方文官政治中立,中国政治立场明确,坚持党的领导;西方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与“事务官”
之分,中国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西方为资产阶级服务,中国为人民服务。选择②:标志: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趋势: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意义: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
重大改革;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详解】(1)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确
立的时间1870年。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文官制度的
作用、优势和影响等方面分析可知,其规范了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
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受到实行不同制度国家的妒忌。(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为的实
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
传统考试监察制度;根据“以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可知,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成功的经验;根据“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
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存在一定的弊端,废除科举制度后,官员选拔制度不成体系,南京国民政府巩固统
治的需要。(3)阐述:首先阅读材料三,并根据题意,选择其中的一个任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按照材料提示,逐步展开阐述
,如选择①,就要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为,党管干部原则,随后结
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如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明确中西方文
官制度在本质上、内容上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若选择②,就要说明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趋势是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意义在于,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使公务
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等。17.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外交
官是外交事业的参与者,作为新中国外交的亲历者,其回忆录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强调亚非拉国家应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等,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交往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
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回忆录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情况。冀朝铸的个人外交经历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
缩影1972年,尼克松到访中国并主动同周恩来握手等,反映了中美关系缓和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199
0年,参观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等,反映了中国积极利用中英友好关系发展经贸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英关系的发展。【详解】结合材料的信息可从材料的来源、材料的内容等角度分析。如可从材料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可得出材料选自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因此可概括得出外交官是外交事业的参与者,作为新中国外交的亲历者,其回忆录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一手史料。其它的史料提取,并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18.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世纪晚期德国工人队伍壮大的原因及表现: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工作和生存条件,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德国工会和社会民主党的引导。②德国政府建立保险制度的目的:从德国资本主义政权的巩固方面解释;从实现对各种行会组织的管理和对工人阶级的全面控制方面解释。③指出关系: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是俾斯麦政府加快保险制度建设的直接推动力。【详解】从上述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受工会和社会民主党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到了行会互助组织中,并且表现了强大的联合力量。为了实现对各种行会组织的管理,为了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全面控制,俾斯麦政府将保险事业纳入国家经营和管理之中。阅读时应认识到:各种工人行会力量的壮大,社会民主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德国政权形成了威胁,迫使俾斯麦政府加快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从而得出: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是俾斯麦政府加快保险制度建设的直接推动力。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