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物过敏--虾

 文墨典 2023-10-25 发布于北京

2017419日关于鱼过敏的推文中提到,引起虾过敏的主要过敏原是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研究发现原肌球蛋白是一种热稳定性很好的过敏原,能引起80%以上的虾过敏患者过敏,其实不仅是虾,原肌球蛋白作为一种泛变应原(panallergen)存在于很多无脊椎动物体内,比如甲壳纲动物(虾,蟹),软体动物(贻贝、牡蛎、扇贝、章鱼、乌贼、蜗牛、鲍鱼、海螺、蚌、蛏子),蟑螂和螨虫等。原肌球蛋白在肌肉和非肌肉细胞中都有,在肌肉中调节肌肉收缩。

图片

甲壳纲动物中,原肌球蛋白的相似度很高,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到98%,因此对虾过敏,基本也对蟹过敏。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体内的原肌球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就低很多,大约65%左右,但软体动物体内的原肌球蛋白相似度又很高,可达到70-100%。因此它们的交叉反应也很高,但也不能武断的认为凡是对虾过敏的患者都应该严格禁食所有软体贝壳类食物,还是应该做进一步确诊,最好是食物激发。虾蟹与蟑螂和螨虫的交叉反应也常有见到,就有患者因为螨虫过敏而不能食用虾蟹。脊椎动物(比如哺乳动物)体内也有原肌球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和无脊椎动物体内的原肌球蛋白相比只有50%左右的相似度,当然脊椎动物体内的原肌球蛋白是没有致敏能力的,否则我们将对自己的肌肉过敏。

图片

有种误解认为虾蟹和鱼过敏的交叉反应很强,其实引起鱼过敏的主要过敏原是小清蛋白(parvalbumin,原肌球蛋白不是鱼类中的主要过敏原,鱼倒是有可能和青蛙交叉过敏,因为它们体内都含有小清蛋白。上文提到原肌球蛋白的热稳定性很好,加热(烹饪)等不能破坏其致敏能力,相反可能还会增加其致敏力。

除了原肌球蛋白外,虾体内还有其他的过敏原,比如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也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肌肉内,比如螨虫,蟑螂,蟋蟀,蚕蛹等,只是它稳定性差,加热或酸碱都可以破坏其结构。此外还有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也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内,稳定性很好。还有肌浆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 calcium binding protein)等。

总之,引起虾蟹等过敏的主要是原肌球蛋白,和其他贝壳类食物有很强的交叉反应,同时和蟑螂、螨虫也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但和鱼的交叉反应并不强。虾过敏的诊断和治疗和其他食物过敏没有不同,请看见本公众号其他推文,不在此赘述。

SOURCEAllergy 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