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新用户86028838 2023-10-25 发布于内蒙古

最近和朋友聚会吃饭,聊着聊着,有人说到一个话题,就是说最近出去旅游,当去到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在深夜站在大草原上看着满天繁星,那一刻觉得人很渺小。那么孤独、这种情境令人倍感无助。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呢?

确实,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遭遇各种挑战,无论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家人的健康状况,还是工作上的困境,都可能使我们感到困惑、疲惫和失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有的人选择与友共餐聊天,有的人则选择独自面对。

然而,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阅读也是一种极好的应对方式。一些深入人心的文字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人也经历过与我们相似的困境,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通过诗词与我们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对话,犹如一位久违的老友,给予我们心灵的安慰。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比如晚唐时期的诗人杜荀鹤曾写下《小松》一诗,鼓舞了众多后人。今天,让我们一同聊聊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普通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告诉我们,在低谷时期,我们更应坚持自我,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先来看看这首诗: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松》写松树,但更是用松来比喻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意思是:松树小的时候太不起眼了,藏在深深的草丛里,到了后来才渐渐的越长越高、超出蓬蒿。当时人看不出它是凌云之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才说它高啊。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这首诗怎么说,透露出普通人渴望得到承认与尊重的情感,仿佛是他们的心声。

诗中的小松,逐渐从土壤中生长,形象地代表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困境与命运。它所生长的环境,被杂草与其他树木所包围,阻挡了阳光和雨露,这正如普通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压抑与困境。

作者杜荀鹤以小松为喻,实则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与遭遇。

杜荀鹤与当今众多普通人一样,出身于平凡家庭,用小松树比喻自己,实在贴切。

杜荀鹤、字彦之。关于他的身世,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有人说他是杜牧的儿子。理由是大概在会昌末年杜牧曾经调到池州去当刺史,这个时候他的妾已经怀孕了,这个小妾后来被嫁给了另一个姓杜的人,杜筠,生下了杜荀鹤。当然这是野史,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去详细考证了。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孩子,杜荀鹤的这一生、过得都是够坎坷的。

他生活的时代是晚唐向五代过渡的时期,盛唐有多灿烂,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黑暗,老百姓生活很苦、出生在这个时期的文人也很惨了,往往一生蹉跎。

从小有志向的杜荀鹤,在少年时期就勤学苦读,为了实现理想,他在九华山、庐山等地都学习过。学成之后他踌躇满志的参加科考,满心希望走上仕途、光耀门楣。

可是梦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晚唐时代的腐败已经渗透到科场了,按理说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人才、英雄不问出处,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个时候科举考试往往变成交易了。有人公然贿赂、有人找人、打招呼说情,反正当时有不少这些事儿。

杜荀鹤没钱通天,也没有亲戚朋友在朝廷当官,在科举这条路上走的很艰难,考了几次都没什么结果,他也去拜谒过官员、想尽早出人头地,可是也没什么效果。后来又赶上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不得已杜荀鹤只能回老家了,过起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世道不公,他内心很难平静。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他写了这首诗《小松》,借物言志,表达他迟早会出人头地,让人刮目相看的理想。

杜荀鹤描述小松尽管幼小,但仍保持其高洁和坚韧的特质,深信它终将茁壮成长。他的这番话中,既有自我鼓励的意味,也隐含着对那些轻视他的人的回应。

尽管经历挫折,杜荀鹤仍未放弃仕途的梦想。由于当时藩镇力量强大,众多晚唐文人只能前往各藩镇试图谋求一番事业。

黄巢之乱后,杜荀鹤决然前往大梁,期望得到当时权势显赫的梁王朱温的接纳。

得幸,他成功获得梁王的接见,并因梁王的推荐在公元891年获得进士及第,时年已46岁。尽管晚来的荣誉,但至少证明了他的坚持并非徒劳。

然而,遗憾的是,杜荀鹤在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后不久便去世。这样充满波折的人生,仿佛预言了许多普通人可能会遭遇的命运。

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后,再次审视这首简练而深入人心的咏物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开头这句“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树刚长出来的那种状态、真是小的可怜,路边的野草都比它高,它被淹没在深深的草丛里。

有时候它感到沮丧、感到失落,它看看那些高大的树木,曾经有一瞬羡慕他们,它们长得多高大挺拔啊,它们的枝条,自由自在的伸展、接受着阳光雨露。

可是再看看自己、它低下了头,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普通、太渺小了、什么也不是。它感到彷徨、自卑。它凭着一份生存的本能努力活着。在一堆杂草从中长呀长,有时候它感到快窒息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只是努力生长。突然有一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它感觉到阳光那么温暖的洒在身上,看看周围,才发现曾经铺天盖地的杂草都已经在脚下,他长大了。这是“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世人哪里知道这棵小松树其实是凌云之木?它小的时候没有人正眼看过它,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人们经过的时候才开始在树下休息、乘凉、才开始感慨,说它真是一颗伟岸的树、一颗高大的树。这几句诗,读来真是感慨,这是松的成长、更是人的成长。

杜荀鹤的这句说的真好,“直待凌云始道高” ,成长很多时候是一件缓慢的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太多人遭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而且很糟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很少有人能给你点耐心、哪怕给点鼓励也好。因为每个人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所以在你艰难成长的时候,就算再有多大的能耐,也很少有人能慧眼识珠发现你。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因此,在艰难的时候,不要等伯乐,要自己长大、自己发光。

《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刻揭示了事物从微小到巨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这同样适用于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潜质和优势,然而,在这些潜能得以充分展现之前,我们常常会面临外界的不理解、忽视和不公。在这个过程中,杜荀鹤的诗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不应消沉抱怨,而应坚韧不拔,努力成长。

人生恰似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终点和结果是未知的。每个人都在这场赛跑中寻找自我,展示自我,无人能预知最终的胜利者。

因此,愿每一“小松”都能珍惜自我、磨练自我,以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塑造出最理想的自我形象,不仅为了自我实现,也为了向世界展示其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光彩。

好了,今天关于杜荀鹤的这首《小松》就聊到这儿了,我是宁曦,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为《致远书香》视频文案,欢迎在评论区观看视频讲解:

遇到人生低谷时,读读这首诗,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激励无数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