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心》方竹清选择事业抛下孩子有错吗?或许母亲的身份太过沉重

 伊说说 2023-10-25 发布于陕西

无论您远走何方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电视剧

《问心》

里的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不迷路及时看到伊说说的更文,顺手点个星标关注呗

《问心》大结局了,这部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女性的困境都没有正面地去写,但是处处又让人能感受到,并且给出了颠覆性的答案。

赵又廷饰演的周筱风,受陈冲饰演妈妈方竹清的影响,立志成为一位好医生,但是在他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妈妈是在他的哭喊声里,离开了。

童年的周筱风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但是这个伤害仅仅是妈妈的离开造成的吗?

并不是。

离婚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伤害,但是真正的伤害来自离婚后,父母对待离婚的态度,以及孩子和父母相处的处理。

方竹清一路跳级学到博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生,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她同样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选择。

放弃事业选择回家陪孩子,是好母亲的标准,是女性自我牺牲为母则刚的人性光芒所在。可是,就像方竹清说的那样,她不甘心就此终止自己的职业生涯。

其实,女性在怀孕生子后,家庭和事业只能二选一吗?也不是。周筱风和方筱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透过他们的回忆,给我们呈现了两种婚姻状态,而女主角都是他们的妈妈方竹清。

方竹清也对周筱风说过,她是不想在泥潭般的婚姻里再继续纠缠下去。方竹清要面临家庭和事业的选择,说到底也是婚姻的另一半给予的困境。

三个细节可以对周筱风的父亲家庭窥探一二,也是细思极恐。

周筱风对妈妈最美好的回忆,是妈妈在睡前陪伴他的时光,他在妈妈离开后,也是心心念念想和妈妈在一起。他说看着满房子的人,却不是自己最想在一起的人。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固然是人性所致,可是方竹清对于孩子的陪伴也是高质量的,否则不会对周筱风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一生。那么,父亲又给了孩子什么呢?

方竹清离婚出走,并没有说其原因,她自己说是不甘心,但是周筱风的回忆,也能看到,当方竹清要出国的时候,前夫和自己家人的议论是,这个女人的野心太大了,国内都放不下她,她只想往外跑。

一段话的确不能评价一个人的人品,但是这段话对前妻的评价,最起码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对自己婚姻伴侣的要求,认为女性是不可以有事业想法的,认为女性就应该围绕家庭付出,并且是不能超越自己的。

要知道,周筱风在很多年里,都对妈妈有怨恨,这怨恨很大程度不是妈妈造成的,而是父亲以及奶奶小姑的灌输思想造成的,这才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也更为深刻。

再来对比方竹清的第二段婚姻,方筱然被称为医院里的小太阳,她的乐观爽朗极具感染力,是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和妈妈方竹清结婚,他同意女儿随妈妈姓,也愿意支持妻子的工作,对妻子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欣赏。

从方竹清的经历,让我们看到,高质量的婚姻,不一定需要势均力敌,而是要互为欣赏,而欣赏的基础是彼此的尊重。

有了尊重和欣赏,家庭和事业之间,也不存在困境和选择了。

第三个细节,周筱风一直认为母亲在离开后,就对他不闻不问。他不知道的是,母亲每次来探视他,是被奶奶人为阻止的。

方竹清一直有负担儿子的生活费,也会来看孩子,可是她来一次不仅需要时间安排还是跨城市的奔波,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见不到孩子的。

方竹清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提过这些事情,但是反观前夫一家,对方竹清的指责已经超出了发泄怨恨,更多是给周筱风灌输,这个母亲不好,她抛弃了你。

这样的婚姻,的确像一个泥潭,方竹清只是及时止损,而母亲的身份太过沉重,让她要拿出壁虎断尾求生的勇气,才可以告别一段灰暗的婚姻。

方竹清坦言,自己是被方筱然的父亲治愈的,一段遇人不淑的婚姻伤害了她,也让她遇到良人得到了治愈。

周筱风和母亲的和解,并不是他和母亲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的一个细节是他的恋爱。通过自己谈恋爱,周筱风才发现,当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时候,工作中的很多突发事情以及职业的特殊性,的确会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

这个时候,他也面临选择,也会出现无法解决的矛盾,就是在这些感受中,周筱风一点一点在理解妈妈,理解妈妈做的每一个选择有多艰难。

方竹清当年抛下孩子的同时,也在拯救更多孩子的生命,她是一位从事儿童心脏病的医生。

剧中并没有放大这一部分,替方竹清离婚没有带走孩子做更多解释,唯一的解释,是她自己说的,她的工作太忙,也实在是不能照顾到年幼的孩子。

就像剧中周筱风的导师白及出事,连累了自己的母亲方竹清也被带去问话。尽管真相大白,方竹清是没有收东西,也是清白的,可是舆论却呈现了另一种画风。

在三个医院同事议论声中,我们再次看到对于事业有所建树的女性来说,百分百的努力都会被抹杀掉,变成人性中阴暗的臆想,爬得快是有原因的。

所有舆论变成脏水泼来的时候,方竹清退休了,选择发挥余热去另一个小城市继续工作,正如她说的那样,在哪里看病都是看病,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而且她还要继续推进儿童先心病的延续计划。

在方竹清的身上,看到了女性活出自我的另一种可能性。家庭和事业并不需要选择,要选择的是婚姻伴侣的态度和认知,要选择的是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心。

安之若素,

左手握理性的思考,

右手写温暖的文字,

成长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