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10-25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日北京时间0时的地球光照(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a点的经度是(?)A.0°B.120°EC
.60°ED.120°W2.该日b点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A.6时、18时B.12时、12时C.0时、24时D.0时、0时3.图
示季节(?)A.北京盛行东北风B.海口盛行西北风C.孟买盛行东北风D.罗马盛行西北风4.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
东八区的区时B.采用120°E的地方时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5.张老师去甲乙两地旅游,甲、乙两地经度分
别为120°E、58°W,发现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分别为55°、24°。甲、乙两地(?)A.同在北半球,甲地纬度更低B.甲
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C.甲地比乙地的自转周期长D.甲地比乙地自转线速度大有报道称,一年中某时刻世界上99%的人口都将“沐浴在阳光之
下”。经精确统计,该时刻全球将有83%的人处于白昼,16%的人处于曙暮光(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18°)中。下图为该时日照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8日B.4月8日C.7月8日D.10月8日7.推测图示时刻未“沐浴在阳光下”
的A城市地方时约为(?)A.5时B.6时C.18时D.19时8.此时图中飞机正自西向东飞过美国西部上空,太阳将出现在飞机前进的(?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
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 “九尽桃花开”,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和九九消寒图,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9.“亭”至“风”期间,(?)A.深圳昼夜长度差值不断加大B.深圳每日正午射进教室内太阳光的面积不断扩大C.深圳的气温在逐渐
升高D.深圳日出时间不断提前10.“九尽桃花开”时(?)A.南极点附近仍处于极昼B.太阳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C.华南地区已进入雨季D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的漏斗天坑群中。2019年8月
,“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30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中国天眼”发现的
无线电信号来源所属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12.有关大窝凼天坑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坑底
植被是热带雨林B.石灰岩溶洞崩塌形成的天坑C.风力侵蚀形成的洼地D.坑壁岩石的类型同图中的乙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
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此地大致(?)A.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B.
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14.据图判断(?)A.10
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
热量钱老师乘飞机从杭州萧山(30°N)前往西亚卡塔卡首都多哈(25°N)游玩一周,刚到达时发布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消息。好友陈老师看到
了这条消息,下图为陈老师当时的手机屏幕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钱老师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A.7小时B.8小时C.9小时D
.10小时16.登机牌中到达机场时间为多哈区时,推算多哈所在时区应为(?)A.东三区B.东四区C.东五区D.东六区17.钱老师到达
多哈后,给陈老师发了4条微信,其中可信的是(?)A.在萧山机场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南方向的地平线上B.该航班飞机先向东北飞,再向东
南飞C.游览期间,多哈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游览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短,且二地的昼长之差逐渐减小2015年2月,由中国援建安
哥拉的本格拉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继坦赞铁路后中国在海外修建的最长铁路。后续建设还将接轨安赞、坦赞铁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本格拉
铁路全长约(?)A.500kmB.1300kmC.2800kmD.3600km19.图中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①热带雨林气
候 ②地形、地质条件 ③城市分布 ④矿产分布 ⑤经济实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20.修建该地铁路的社会经济效益是
(?)A.建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铁路通道B.增强非洲铜矿的外运能力,带动沿线经济C.促进沿线地区国民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D.
有可能阻碍东部非洲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我国最早以冬至日不少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间距进行了规范,但有些地区达到要求的难度较大,
后来修订使用了冬至日和大寒日(1月20日前后)两级标准,部分城市也改成了以大寒日为标准规划住宅间距。也有学者提出可结合不同地区住宅
的垂直墙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作为住宅规划的参考依据。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面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下表
为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城市直接辐射(kw·h/m2)城市直接辐射(kw·h/m2)哈尔滨1.370乌鲁木齐1
.275北京1.277昆明1.177武汉1.115拉萨1.503广州1.00021.关于我国一些地区住宅区规划改用大寒日为标准的说
法正确的是(?)A.加大了住宅区楼房间距B.提高了土地利用率C.较适用于低纬度地区D.降低了住宅建筑密度22.影响表中广州到哈尔滨
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正午太阳高度B.云量C.日照时间D.地形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
个节气——立春。该日20时整,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依
次闪现二十四节气,体育场中央地屏上一轮明月升起,翩翩彩蝶飞舞,蒲公英的种子飞向空中,绚丽的焰火点亮鸟巢上空,绽放出立春的中英文造型
,在冬日传递着春的消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下列节气的夜长与北京此日最接近的是(?)A.立秋B.立冬C.小雪D.大寒24.二十
四节气按天文气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赋予有特征意义的名称。下列节气名称反映气温变化的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小雪、谷雨
、白露、霜降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D.小暑、大暑、小寒、大寒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25.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D.丁地2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7.若黄赤交
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北寒带范围增大,南寒带范围缩小B.热带范围减小C.温带范围增大 D.夏至日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
与夜长的比值减小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9.地貌景观①和
④的成因差异是(?)A.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B.二者均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
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C.前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D.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沙垅
-潟湖平原是一种特殊的滨海地貌类型,这种地貌类型在如今韩江三角洲前端仍有发育(下图)。当沿岸水流把河流泥沙带到海湾最突出的部位,流
速减慢泥沙从而慢慢堆积下来,形成沙嘴,后来演变成又长又窄的沙垅,最终海湾与海洋隔离形成潟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影响图中沙垅走
向的因素是(?)A.洋流B.河流C.风力D.海浪31.沙垅演变趋势是(?)A.由西南向东北推进B.由东北向西南推进C.向陆地方向推
进D.向海洋方向推进32.沙垅——潟湖平原形成的地理过程大致为(?)A.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海浪堆积B.河流搬运——海浪堆积—
—流水堆积C.风力搬运——海浪堆积——流水堆积D.地壳抬升——流水堆积——海浪堆积二、选择题组2022年7月14日22时38分,小
明在青岛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超级月亮”发生时,从天体运动位置看
、(?)①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②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③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④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4.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B.C.D.35.“超级月亮”发生时(?)A.海洋潮差较大B.正值农历初一C.月亮与
太阳同升同落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在陕北黄土高原,在一道黄土墚靠近冲沟的边缘地区,平坦的墚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颇似一个“大
脚印天坑”,这个大坑并非天坑,而是一个黄土落水洞。一般分布在沟谷两岸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较快的部位。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36.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37.黄土落水洞形成的
主要地质作用是(?)A.断裂塌陷B.断层发育C.流水侵蚀D.溯源侵蚀三、综合题38.读“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 前后,是北半球的 节气,B地日出方向是 方,北极圈及其内部出现 现象。(
2)弧abc是晨昏线,其中ab段为 线。此时D地的地方时应是 时。(3)此时A、E两地昼夜长短是:A昼长 小时,E昼长 小时。(4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经纬度坐标是 。(5)该日后一个月内,A地的昼长将变 (填“长”或“短”),E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 (填“大
”或“小”)。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2005年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景色秀美奇特。其形成和地质史
上的岩浆活动、构造抬升,以及长期以来的风化侵蚀息息相关。图1示意武功山地质构造。2021年暑假,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指导下
,对武功山开展了“寻秘武功、解读天工”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羊狮幕景区,看到这里有原生态的森林峡谷、众多的瀑布和秀美奇绝的花岗
岩峰林、花岗岩石笋景观(图2)。据专家介绍说,花岗岩峰林、石笋景观与这里的岩石裂隙发育有关。考察队伍到达武功山主峰金顶后,发现这里
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在延绵舒缓起伏的山峦之上,分布着在同纬度规模罕见,号称“云中草海”的高山草甸(图3)
。(1)简述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的过程。(2)从气候、土壤角度,分析武功山山顶高山草甸的形成条件。参考答案1.A 2.B
3.C【解析】1.北京时间是0时,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间的那条经线是12时,所以经度为60°W,由此推算出a点的经度为0°
。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点出现极夜,而且是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所以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都是
12时。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所以选B。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则图示日期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
,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故C选项正确;北京冬季盛行西北风,A选项错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海南岛受东北季风控
制,B选项错误;罗马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南风,D选项错误。所以选C。【点睛】由于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
所以,切点的位置在晨昏线的中间,平分晨昏线。 故位于夜半球的切点时间为24时或0时,位于昼半球的切点时间为12点。 4.C【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其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当地116°E的地方时,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
选C。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点的纬度,且该点位于北半球。故甲位于(55°N、120°E)、乙位于(24
°N、58°W)。因此甲乙同在北半球,甲的纬度更高,A错误;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B正确;甲乙自转周期相同,C错误;甲纬度更高,自转
线速度更小,D错误。故选B。【点睛】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点的纬度,且该点位于北半球。6.C 7.D 8.A【解析】6.从
日照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在下列四
个日期中,1月8日、10月8日两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AD错误;4月8日太阳直射点虽然位于北半球,但是距离赤道很近,北
半球昼夜长度差异较小,不会出现图示现象,B错误;7月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夜差异较大
,与图示信息较为一致, C正确。故选C。7.依据材料信息:曙暮光区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18°的时段,据此可大致确定赤道上曙、暮
光区的经度跨度在18°左右,由于赤道昼夜等长,所以理论上赤道暮光由日落开始,即地方时为18:00时,而暮光区的经度跨度在18°左右
,所以暮光区结束的时间应当在19:00以后。而此时日照示意图中经过赤道上该点的经线为120°E,图中A城市又位于120°E偏西,故
A城市地方时为19点左右,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飞机位于晨线附近,正自西向东飞行。因为此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图中飞机向正东飞行,太阳将从东北方向升起,出现在飞机的左前方,A
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
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
下(极点除外)。9.D 10.A【解析】9.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亭”至“风”期间,即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南回归线向
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昼夜差值都在减小,A错误;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深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照进教室的太阳光
面积在减小,B错误;北半球各地昼逐渐变长,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正确。深圳气温一般在1月达到最低,所以从“一九”开始大致到“三九、四
九”气温降低,C错误。故选D。10.数九结束时,尚未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④⑤之间,BD错误;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附
近仍有极昼,A正确;尚未到4月,华南未进入雨季,C错误。故选A。【点睛】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
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1
1.D 12.B【解析】11.根据材料,“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30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而银河系直径约为20万光年
,“中国天眼”发现的无线电信号来源所属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贵州省地处云
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为石灰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与暗河,地表坍塌,形成洼地,B正确,C错。该
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乙岩石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为岩浆岩,而该地为石灰岩,属于沉积
岩,D错误,所以选B。【点睛】银河系直径约为20万光年。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包括1000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
,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13.B 14.D【分析】13.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时,图中对应的北京时
间是16时,由此可得出此地位于90°E附近;该地日出约6:30点,日落约20:30点,昼长时间14小时左右,B对,A、C、D错。故
选B。14.读图可知,该地北京时间14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A错;白天15时之前,地面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15时之后,地
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B错。气温最低时约在图中8时左右,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在图中15时左右,C错;地面热量散失曲线数值始
终大于0,说明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D对;故选D。【点睛】15.C 16.A 17.D【解析】15.根据图示信息
可知,飞机达到时约为北京时间4点左右,飞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1日19点,所以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
选C。1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达到时为北京时间6月22日4点,当地时间为6月21日23点,所以北京时间比当地时间早五个小时,当
时应为东三区,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7.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萧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京时间19点左右,萧山太阳
方位应该位于西北,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以及上题分析可知,多哈位于萧山的西南方向,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所以最短航线应该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错误;多哈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多哈应该是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多哈的昼长比杭州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的昼长差值逐渐减小,D正确。所以选D。【点睛】太阳
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18.B 19.B 20
.B【解析】18.本图可以利用经线长度计算比例尺,纬度每差1度经线长度大约为111km,选图中跨20度纬度的经线大约15°,本格拉
铁路全长与B选项最接近,B正确。19.本格拉铁路沿线为热带草原气候,故不选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
地质、资源等),又要考虑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是基础因素,技术是克
服不利自然因素的保证。故选B。20.由图中本格拉铁路的位置可知,该铁路线的修建不会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不会促进沿线地区国民教育和文
化水平的提高;由该铁路位置和走向可以看出不会阻碍东部非洲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该铁路线的修建主要是增强非洲铜矿的外运能力,带动沿线经
济,故选B。21.B 22.A【分析】21.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大寒日我国各纬度太阳高度
角比冬至日大,一些地区住宅区规划改用大寒日(1月20日前后)为标准,不少于2小时辐射量,这样我国各纬度住宅楼间距减少,加大了住宅建
筑密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适合于中高纬度地区。选B正确。故选B。22.大寒日太阳仍然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
射的面积越大;广州到哈尔滨纬度逐渐升高,正午太阳高度是减小,是影响直接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表中信息不能反映云量多少、地形;表中是
2小时直接辐射量,不是日照时间因素。选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和图表的信息进行判断。23
.B 24.D【解析】23.结合题意可知,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与冬至日相差
3个节气,因此与该日夜长相同的另一日应该位于冬至日前的第三个节气,根据24节气的规律,应该为立冬,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
.二分二至日反映的是太阳高度的变化,A错误。小雪、谷雨、白露、霜降体现更多的是降水的形式,B错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体现的更多
是季节的变化,C错误。小暑、大暑、小寒、大寒描述的是一年中最冷或最热的时候,D正确。故选D。【点睛】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
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25.D 26.B
27.D【解析】25.12月22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
于12小时,四地中只有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丁地位于南半球,故选D。26.该日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各
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赤道昼夜平分。甲乙丙位于北半球,结合昼长情况可判断其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甲、乙、丙。丁地昼长为13
小时56分,其夜长为10小时4分,该地的夜长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昼长相等,由此可知丁关于赤道对称的纬度介于乙和丙之间。所以四地纬度
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甲、乙、丁、丙。故选B。27.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回归线数值变大,极圈数值变小,从而使得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
围缩小,ABC 错误。夏至日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昼长比以前更短,夜长更长,所以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D正确。故选D。【点睛】利用昼
夜长短判断纬度大小时,首先要将各地的昼夜时间统一换算为同一个半球的昼长或者夜长,再结合季节来判断纬度高低。28.A 29.C
【解析】28.据图分析可知,①为河谷由流水侵蚀形成,A正确;②是断层形成的断块山,为内力作用形成,B错误;③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作用
形成,C错误;④河口三角洲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29.①为河谷,由流水不断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属于流水侵蚀作用;④河
口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由于入海口处地势较低,水流速度较慢,同时受到海浪的顶托,泥沙不断在入海口堆积而形成,属于流水堆积作
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河流携带大量泥
沙注入海洋,如果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较小,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速度会急剧降低,造成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沉积;如果波浪和
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又较弱,不会带走过多的河流泥沙,就会导致大量泥沙在河口前不断沉积、固定,最终便会形成三角洲。30.D 3
1.D 32.B【解析】30.沙垅是河流携带的泥沙离开河口后,在海浪作用下按照颗粒大小平行堆积到沿岸浅滩处,形成水下沙堤,当
水下沙堤不断高露出水面就形成沙垅,所以其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是受海浪堆积形成的,D正确。沙垅-潟湖平原是一种特殊的海岸地貌类型,
和风力作用关系不大,河流提供了沙源,但沙垅走向与河流、洋流关系不大, ABC错误。故选D。31.读图并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沙垅在韩江
三角洲前端仍有发育,说明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是沙垅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陆地面积不断扩大的表现,D正确,C错误;沙垅演变并没有
呈现明显的南北方向的进退,AB错误。故选D。32.沙垅-潟湖平原是一种特殊的海岸地貌类型,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河流携带的
泥沙离开河口后,在海浪作用下按照颗粒大小平行堆积到沿岸浅滩处,形成水下沙堤;当水下沙堤不断升,露出水面时,在沙堤与海岸间形成受潮水
影响的潟湖;输沙作用持续加宽、加高现有沙堤,中央潟湖被逐渐淤积,形成陆地平原,因此沙拢﹣潟湖平原形成的地理过程大致为河流搬运﹣海浪
堆积﹣流水堆积, B 正确, AC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沉积地貌: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
,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主要沉积地形有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沙丘、黄土、冲积扇等。33.B 34.C 3
5.A【解析】33.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
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①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②错误,C、D排除;能够观察
到“超级月亮”时应该是农历的十五,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③错误、④正确,A排除、B正确。故选B。34.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3
8分,即120° E 的地方时为22时38分,所以140°E附近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B、C图对应,D图错误。7
月14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大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大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A、B选项;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
相符的是C图,故选C。35.能够观察到“超级月亮”时应该是农历的十五,海洋会出现大潮,海洋潮差较大,此时日升月落,A正确、B错误、
C错误;7月14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点睛】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
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6.B 37.C【解析】36.观察落水洞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黄土的湿陷作用是落水洞发育的首要因素,本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
季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孔隙比较大等特征,流水作用造成局部湿陷下蚀,形成洼地,是①阶段;地表低洼,易造成流
水汇集,水流沿垂直的裂缝下渗,流水带走细小的颗粒,裂缝增大,造成湿陷进一步加重,落水洞初步形成,是②阶段;由于下面的砂岩层不透水,
水流到达黄土底部时向水平方向流动,使底部黄土受到浸泡变软,上部的黄土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崩塌,落水洞进一步扩大,是④阶段;随着相对高差
进一步加大,流水冲蚀作用不断加强,落水洞再扩大,是③阶段;故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④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3
7.根据落水洞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孔隙比较大等鲜明特征”,本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高度集
中且多暴雨,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孔隙比较大等特征,流水作用造成局部湿陷下蚀,形成洼地,地表低洼,易造成流水汇集,潜蚀作用带走
细颗粒,造成湿陷进一步加重,落水洞初步形成,随着相对高差进一步加大,流水冲蚀作用明显,落水洞进一步扩大,所以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
质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在落水洞形成过程并没有出现断层,B错误;由于黄土具有孔隙比较大、湿陷性等特点,流水汇集时下部土体遇水软化
,可以发生土体的断裂塌陷,但落水洞形成的地质作用还是以流水侵蚀为主,A错误;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
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落水洞的形成并不属于溯源侵蚀,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地质作
用的动力一般来源于地球本身,主要发生在地球的内部,按照地质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四种;外力地质作用
主要是太阳热辐射引起的,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主要包括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38.(1)
12月22日 冬至 东南 极夜(2) 晨 3(3) 18 12(4)(
45°E,23°26′S)(5) 短 大【分析】本题涉及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1)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为北半球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日出东南方向。(
2)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ab段为晨线。
图中135°经线将夜半球平分,为子夜,地方时为0:00,D点所在经线位于135°经线以东45°,则地方时比0:00早3小时,依据“
早加晚减”可判断,此时D地的地方时应是3时。(3)读图可知:A所在纬线中,昼弧占其所在纬线的比例为6/8,则A昼长=6/824=
18小时;E位于赤道上,昼弧与夜等弧等长,则E点昼长为12小时。(4)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3°26′S;图中45°经线将昼弧等分,为正午,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及0°经线的位置可判断,该经线为45°E。故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经纬度坐标是(23°26′S,45°E),即答案中的(45°E,23°26′S)。(5)由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南----南回归线,南半球白昼达到全年最长。图中A点位于南半球,因此该日后一个月内,A地的昼长将变短。E点位于赤道,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逐渐靠近赤道,则E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39.(1)地质时期的多次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使地层抬升,花岗岩出露;同时伴随着地壳运动,使羊狮幕附近花岗岩节理发育;后经长时间的物理风化、流水侵蚀,岩块发生不均匀的崩塌、剥蚀,形成形态独特的峰林地貌。(2)海拔高,太阳辐射强,风速大,蒸发强,不利于树木生长;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土层薄,肥力低且持水能力差,不能满足森林生长。【分析】本大题以武功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植被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详解】(1)这里有原生态的森林峡谷、众多的瀑布和秀美奇绝的花岗岩峰林、花岗岩石笋景观,由此推断在地质时期的多次岩浆活动,岩浆侵入产生花岗岩,后来地壳运动使得地层抬升,深层岩层抬升,花岗岩出露;岩浆活动将已有岩石的性质发生变化。裸露出地表的岩石,暴露在空气中,受到降水、物理风化、流水的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后经长时间的物理风化、岩块发生不均匀的崩塌、剥蚀,形成形态独特的峰林地貌。(2)山顶海拔高,温度较低,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山顶多大风,加速蒸发,不利于大型树木的生长;此处受到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土层稀薄、肥力差,土壤性质不利于保肥保水,不利于森林的生长。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