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记忆之流|乐山的海,或说大渡河边的天后宫02
2023-10-25 | 阅:  转:  |  分享 
  
记忆之流|乐山的海,或说大渡河边的天后宫?涵盖了乐山天后宫建筑群的历史影像5-1?恩斯特·伯施曼,1908年摄,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数字丝绸
之路平台5-2?李约瑟,1943年摄,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5-3?方长哲提供,约1955年-1960年,来源铁门坎风月谈微信群5-4
?邓洪秀,1967年,摄影师本人提供5-5?佚名,拍摄年代不明,来源铁门坎风月谈微信群1943年5月,时任驻华英国大使馆科技参赞兼
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的李约瑟博士来乐山出差5天,在文庙崇圣祠拜会了抗战西迁的武汉大学王星拱校长,为师生做了一场以生物化学为题的演讲,
还参观了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和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李约瑟行程中拍摄了大量照片并标注了详细信息,其中站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后山和木材试
验室拍摄的乐山城区照片,便包含了天后宫建筑。1938年,国立武汉大学西迁处于抗战后方的乐山。1941年,武汉大学附属私立乐嘉中学在
铜河天后宫右邻的王爷庙举办,武大工学院土木系教授涂允成兼任校长。1939年初,作为五所国立职业专科学校的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在乐山开办
。中央技专的部分校址,系1943年在武大附中迁出王爷庙和天后宫女之后,紧接其后迁入铜河,直到1947年才彻底迁往新址。1938年秋
,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编藏部主任屈万里携10箱南迁善本和金石文物转移到乐山。王献唐此前经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
斯年举荐和运作,获得中管理英庚款董事会的研究经费资助,挂名国立武汉大学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名物制度研究。王献唐到乐山后,住在天后宫,
在这里撰完金石印学研究论文《曹魏平乐亭侯印考》,彼时其通信地址为“铜河街天后宫内大佛寺下院”。”王献唐于1939年7月移住凌云山,
馆属文物封存在大佛寺到崖洞内。一个月后,36架日军飞机轰炸乐山县城,王献唐再给屈万里的信中说,天后宫主体建筑旁边的“保育院及丝厂被
炸,和尚房屋尚支立。”1943年,三青团乐山分团第一届代表大会的举办地在天后宫,据传时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壮猷还到会演讲,其后,
天后宫一度成为三青团的乐山分团部。1947年,乐山“六二大逮捕”时,部分被捕人员当晚关押在作为九十八旅工兵连驻地的天后宫戏台楼上。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作为大佛寺工人的著名画家李琼久,住在天后宫右侧,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破旧阁楼里生活和创作。乐山天后宫
何以走到如此寂落?清朝被推翻后,妈祖信仰失去中央政权支持,回落成民间信仰。民国成立后,科学与文明的概念被积极引进,倡导国民日常新生
活。各地军政势力各显神通,包括天后宫在内的庙宇,或被改做学校、办公场所和仓库,也有军阀、官员与士绅勾结,乘机控制和变卖庙产。如建于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犍为县玉津天后宫,被驻守当地的二十四军团长王麟生的“官公营庙会产清理处”变卖1200元做军费。乐山天后
宫也在1930年被二十四军“官公营庙会清理委员会”和乐山县政府征收局提卖处理,庙产归大佛寺管理,成为大佛寺驻在县城的下院。1940
年间,福建会馆会首邱文安设计,让福建人罗信安、田仲农占回天后宫内5间房居住,后以败诉告终。四川乐山地方法院民事判决书(三十四年诉字
第149号),民国乐山县政府档案,乐山市档案馆藏,档案号 6-1-18。到天后宫遗址上的滨河路202号小区的次数多了,居民看我也从
陌生到熟悉再到视而不见。一位最初很警惕地对着我拍照取证要报派出所的老先生,现在碰到都会颔首微笑。在此期间,厦门沙坡尾工艺美术家陈永
评、东山县博物馆老馆长陈立群、惠安石雕业者张剑阳等福建同乡,对天后宫遗存石构件的鉴定和评估,友情提供了后援支持。而接引我融入在地性
的媒介,则是乐山文史微信群和几乎未曾谋面的当地群友,除了提供资讯、协助甄别、分享观点,还有一份200多条的乐山好吃嘴名录Excel
表格指南。这份指南让我很快熟悉这个江城的每条街巷和每个角落,为其渐次打上各种美食印记。不知当年从东南迁徙至此的福建先民,是不是也用
同样的方式,在异乡中寻找故乡。而我关注的主题,也从单一处天后宫扩展到兴发街基督教礼拜堂、刚投入重建的桂花楼等历史建筑。著名历史学家
包乐史(Leonard Blusse)曾向我讲述一个案例。公元1000年前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在英格兰东北部莱克兰地区定居
下来,并创造了一种至今仍能在该地区被人们感知的独特氛围。十九世纪末,艺术家兼业余考古学家柯林伍德(W.G. Collingwood
)和社区的朋友们,对当地早期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有关维京定居者的考古工作。该成果受到现代考古学家的高度赞赏。因在他那一代人之后
的现代化,几乎抹去了遥远过去所留下的历史景观的所有痕迹。民间社群(civil society)的概念,是指一些受过教育和学术训练的
人对文化主体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些主体乍一看与他们的日常活动并无关联。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并不是出于专业活动的要求,而是纯粹由于他们
内心渴望对某个话题有更深的理解。在民间社群中,人们把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到与金钱无关的事业,只是出于文化利益。民间社群依靠个人自发和文
化活动而运转。5. 重构在铜河看着铜河水发呆。铜河前的河水以大约每秒2米的流速,无声而有力地自西南往东南流去,不管城墙的边线垒在哪
里,也无视大渡河干流已拦了22道梯级电站,照例每隔一段时间以百年一遇之名,水位逼近大佛脚面,越过城墙淹进江城。如今被改名为滨河路的
铜河,从陕西街口到肖公嘴的959米河岸,东西两头各矗立着3栋一组的高层楼房,顶着主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被归为超高层建筑的红线,俯
视着前方71米高的乐山大佛。乐山天后宫遗址隐没在这段河岸中间一栋沿街7层旧住宅楼后面。我用嘉庆八年(1803年)版《嘉定府志》里的
天后宫图样进行镜像翻转,把从东南俯瞰的视角转变成西南,叠放到一张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西南视角的航拍照片,天后宫建筑恍若再
现。乐山天后宫重构场景图?航拍图来源《乐山百年照片档案》,乐山市档案馆编印,2019年12月建筑、街区与城市被认为是承载和固定日常
生活的容器或物质实体。以流动性视角对乐山天后宫的历史时空展开观察,通过聚焦清代前中期福建移民从迁徙到定居的流动过程,审视和解构作为
东南海神的妈祖如何通过天后宫这一特定建筑,将信仰和习俗带到了西南地区的地方社会,引申出天后宫与福建会馆合二为一的社会与空间关系,从
中发现天后宫的演变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脉络,进而以动态视角理解流动性,我们可以思考当今如何进行特定场所的重构与再生产。寻找、考据和重
现乐山天后宫的过程是一种重构。它是物的重构,是精神的重构,也是自我的重构。重构与再生产的方式,可以是立体建筑模型或VR虚拟模型,也
可以是用无人机从空中投射虚拟建筑光影的行为艺术,更希望是复原重建一座天后宫建筑。期待乐山父老提供更多与天后宫相关的图像、文字和口述
资料和线索,让我们一步一步拼合出建筑的历史原型。1982年,乐山正式对外开放旅游。3年后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新建的公用建筑和单位住
宅楼,开始明显改变江城的空间形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乐山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旧城改造,居民区内历史建筑消失殆尽,遗存的少数特定
建筑也被住宅楼群紧紧围合其中,与同期被国务院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意涵背道而驰。时至今日,乐山大部分城区的面貌似乎停留在21世纪初
,呈现给外来者的第一个观感可能是人口老龄化。岷江岸边、大渡河岸边、竹公溪岸边、公园、医院、街面……几乎都是银发族的身影,很少有年轻
的面孔,每一处老龄人的集聚地又像是一个孤岛,相互之间很少关联。年轻人更多流去向北一百公里的成都,那里职业前景更加宽广,生活更丰富多
彩。被市场推举成乐山旅游第一品牌的美食、许多店名带着“嬢嬢”字眼的小吃,是国企下岗潮后的产物,与上世纪50年代还存在的天一家、玉东
、明河几家老饭店和庙口、公园食肆的地道味道相距甚远,只是迎合当今快速消费和偏重口味的需求,不知能走多远。这座远离东南沿海的西南江城
,被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式住宅楼和建于新世纪前后的高层住宅楼死死困住,似乎难以破局。晴天的乐山市大曲口江滨公园??阴天的乐山市
大曲口江滨公园许路拍摄其实,从铜河天后宫遗址到桂花楼遗址的步行距离只有600米,从桂花楼再到兴发街教堂的步行距离也是600米,穿越
乐山老城区最遗有烟火气的地段,堪为城市徒步线路的精华。如果能把滨江路南段588号、嘉定南路24号、滨河路202号之3这三幢老式住宅
楼打开,美轮美奂的百年教堂、明城墙仅存的桂花楼、具有空间重构可能的天后宫这三处历史文化遗珍,将以崭新姿态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四川全
省在清代曾有200座天后宫,到2001年仅剩下2座较为完整的建筑,而香火早已烬灭。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的“庇民”功绩,如果能与时俱进地建立老龄人之间的连接,建立老龄人与年轻人的连接,建立
本地人与外来游客的连接,融物理性的公共空间和精神性的文化空间为一体,再通过福建湄洲妈祖祖庙重续香火,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增进乐山与
世界网络的连接,则善莫大焉。未来的乐山天后宫重建,亦将通过空间行为引导个体连接,籍由空间再生产促进社会互动,寻找进步的社会意义。6
. 尾声“天后宫(清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91平方米,四合院布局,原存有戏楼楼、左右厢房。戏楼面阔三间8.37米,进深3.8米
,高7.48米,歇山顶,穿斗式梁架。柱下用覆盆柱础,直径0.38米。左右厢房各面阔二间8.9米,进深四间14.3米。已拆。”200
9年版《中国文物地图集》收录的上述80个文字,是迄今为止我找到的有关乐山天后宫建筑的唯一描述。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
乐山天后宫有幸被纳入乐山地方文保部门的调查范围,但如今当地文物局却找不到当年的普查资料汇编。我答应如果先找到乐山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
的17册资料汇编,会在第一时间复制一份给他们。(作者许路系生产技术史学者与社会学者)参考文献:《蜀水考》,(清)陈登龙著,巴蜀书社
,1985年出版。万历《嘉定州志》,(明)李采修,范醇敬纂,传抄本藏国家图书馆,乐山市市中区方志办 2007年影印。康熙《嘉定州志
》, (清)能鳞修,彭钦纂,仅存传抄本,乐山市市中区方志办 2007年影印。乐山市志·艺文志资料:《乐山历代文集》,乐山史志资料(
季刊)1989年—1990年(总第13期—第20期)合刊,周文华主编,乐山市市中区编史修志办1990年编印。嘉庆《嘉定府志》,(清
)宋鸣琦修,陈一沺纂,府署藏版刻本,四川省图书馆藏,中国数字方志库在线阅读。嘉庆《乐山县志》,(清)龚传黻修,涂嵩等纂,府署藏版刻
本。民国《乐山县志》,唐受潘等修,黄镕等纂,1934年铅印本,乐山市方志办2016年校注重印。《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刘正刚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四川客家》,陈世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四川的天后信仰史研究》,胡孝忠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天后信仰研究以天后宫为中心》,王丹露著,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李约瑟游记》,(英)李约瑟、李大斐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王献唐年谱长编 (1896-1960)》,张书学、李勇慧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造舟记》序言,(荷)包乐史。《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中),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2009年出版。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