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冲突的历史背景(二):小国的博弈

 weipina 2023-10-26 发布于广西
上一篇中,我们讲了国家构建的几个基本的要素。
可以说,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关键取决于你要站在谁的视角下。
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与其对立的政治势力都有着不同的解释,用来支持对自己有利的政治要求。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克里米亚和乌克兰这个地区,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的。
在他们的历史黎明时期,你会发现,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治势力。
克里米亚是是什么,他是黑海的重要交通港口,他相对来说比较小,就是一个港口城市。
他的主要贸易对象就是罗马帝国的一些城邦,像是雅典、君士坦丁堡。
这个时候,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像是博斯普鲁斯王国这样的国家了。
这个地方,就是罗马文明的一个边疆。
它的主要经济,就是依靠贩卖例如粮食、鱼类,甚至还有奴隶运到君士坦丁堡去卖,赚取的利润就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直到奥斯曼帝国攻进君士坦丁堡,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还是依靠把乌克兰大草原上的物产运到,这个时候应该叫伊斯坦布尔去卖,还是沿袭了之前博斯普鲁斯王国跟希腊罗马、拜占庭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占据克里米亚的政权,与乌克兰和莫斯科的政权,并非是同一政权。
从人口上看,也是被替代过很多次。
我们如今讲的克里米亚,是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之后的产物。图片
彼得大帝之前的克里米亚地区,就已经被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占据了,这个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分裂后建立的诸多独立汗国之一。图片
克里米亚汗国主要干的,就是不断地进攻俄罗斯、和被波兰控制的乌克兰地区,在那里大肆掠夺,抢来的战利品和奴隶运到伊斯坦布尔去卖,奥斯曼帝国也为他们提供保护。
但是这样一来,俄罗斯、波兰和乌克兰肯定是不乐意的,于是,俄罗斯帝国经过了漫长的征 战,最终征服了克里米亚。
这个结果导致了克里米亚大量的原住民迁徙到了土耳其。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巴黎和约》规定,克里米亚半岛归俄罗斯所有。
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土耳其人、鞑靼人和穆斯林知道,复国的希望已经消失。
今后,克里米亚肯定是要在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了,于是,这些人就放弃了克里米亚,迁徙到了奥斯曼帝国境内。
这次的人口迁徙改变了克里米亚的人口结构,使克里米亚从鞑靼人为主变成了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主的地方了。
不过,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也不是最初克里米亚的原住民,在他们之前,克里米亚的人口还更替过几次就无从查证了。
今天的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人,相对来讲,他们都是后来人,在鞑靼人这个主要敌人存在的时候,他们在俄罗斯帝国的团结之下,联合起来对付克里米亚穆斯林。
等到克里米亚穆斯林这个主要敌人已经微不足道了,才出现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争夺克里米亚,最后俄罗斯在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时间节点控制了克里米亚这个现象。
所谓的乌克兰人,其实就是蒙古征服基辅罗斯,然后撤退后,重新组织所形成的群体。
蒙古征服带来的后果就是,基辅罗斯一系列公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方,蒙古人灭掉这一系列公国之后,人口密度就更小了,有大片的荒地。
蒙古人撤退后,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开始争夺蒙古遗留下的所谓“罗塞尼亚”的土地,这个时候,乌克兰这个词都还没有出现。
立陶宛人更倾向欧洲,他们的王室皈依了天主教,就是为了更好地融入欧洲国家,把自己变为西欧国家体系的一部分。
立陶宛驱逐了鞑靼人,控制了被蒙古征服的基辅罗斯西半部,也就是今天乌克兰大部分的领土,这些地方上的居民主要是东正教农民。
因为立陶宛自身实力的不足,所以要借助君合国波兰的支持。
他们在与波兰和罗马天主教会商量之后,对这些农民采取了东仪天主教的政策。
东仪天主教会就是保持东方礼仪和制度的东部派天主教会,但又与罗马教廷共融的教会统称。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成为了天主教徒和立陶宛大公国的臣民,但这些皈依天主教的东正农民,可以保存原有东正教的习惯法和礼仪,这样可以受到波兰贵族的保护。
当然,保护人不是白当的,自然会得到很多好处。
但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不愿意改变信仰,坚持自己东正教原有全部传统的,这些人就比较尴尬了。
这些人无法融入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政治体系之中,自然也就没有发言权,也保障不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农奴(serf)。
然后渐渐有一部分乌克兰农民觉得,自己为这些波兰和立陶宛贵族种地太吃亏了,他们就不愿意再为波兰和立陶宛贵族种地,于是就不干了。
然后一部分富有冒险精神,和比较能打的,还有一部分本来就是逃犯,就跑到了无人的荒地上开荒种地,做自由的人,“哥萨克”最初的意思就是自由自在的人。
但是波兰和立陶宛的贵族就认为,他们背弃了保护人逃到荒地,这样做是违背了封建主义精神,于是就把这些人称为“逃奴”,就是逃跑的农奴。
从这个称呼你就可以看出,双方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而且可以说是完全天差地别的,用来支持对自己有利的政治要求。
同样是哥萨克人这个政权,哥萨克管自己叫做自由人,那也就是说,他们与那些东仪天主教,就是愿意接受波兰保护的乌克兰同胞不一样,这些被保护的农民不是自由人。
而波兰贵族把他们称为逃奴,这个意思就是说,他们的身份不但不是自由人,反而是可以被随时捉拿的逃犯,而在自己保护下的农民才是自由人。
双方既然构成了这种关系,自然就成为敌对势力了。
那么乌克兰国家构建的第一个政权,也就是哥萨克国,就是这样诞生的。
但是,如今的乌克兰人,并非是这些哥萨克的后裔,反而是那些被保护的东仪天主教乌克兰农民的后裔。
但是,国家的构建,就像我们上一篇说的,还是政治继承更重要一些,所以你要尽可能地找出历史中独立性最强的政权,这样才能给你现在的独立增加说服力。
而且,你选择的这个政权,要和现在的主要邻国和你要独立的主要威胁者,在历史中的关系是最敌对的。
像是苏格兰也是这个样子。
乌克兰将这些占少数的哥萨克人,构建成乌克兰的历史前体。
这就有点像是,关外的蒙古人和满清,还有留起辫子的汉人之间的关系。
哥萨克人经常抢劫波兰贵族保护下的领地和庄园,倒霉的自然就是那些乌克兰东仪天主教的农民了。
不过,哥萨克人也并非全都是依靠抢劫为生,他们和波兰人打仗的时候,当然要抢劫他们的领地,不打仗的时候,他们也是顿河水路的商人。
这其实就是继承了之前基辅罗斯时代的那些商队,他们控制着顿河水运的贸易。
相比起来,是要比那些被波兰贵族保护下的东仪天主教的乌克兰农民,政治主权上更自由一些。
不过,他们生活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夹在了波兰-立陶宛、莫斯科、和土耳其三方之间,所以要和这三个强大的国家作战,有时利用强大的一方打击另两方,或是联合偏弱的两方打击强大的一方。
他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盟友,在波兰-立陶宛强大的时候,波兰人就是乌克兰人的主要敌人。
哥萨克和波兰人打仗,这的确是事实,但是,乌克兰哥萨克时期,同样也和俄罗斯人和土耳其打仗。
他曾经和俄罗斯联合打击波兰-立陶宛,也和波兰联合打击俄罗斯,也曾和土耳其联盟打击俄罗斯和波兰。
对于一个比较弱小的政权来讲,这点是很自然的。
每个政权都是按照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权衡利弊来做出选择。
当你弱小的时候,那就最好寻找一个危险性比较小的邻国,联合起来打击那个危险更大的邻国。
在不同的时期,比如现如今的俄罗斯是乌克兰独立的主要威胁,所以乌克兰会强调之前和波兰联盟反对俄罗斯的那些事。
德国强大了,他也会联合俄罗斯去对抗德国。
如果有朝一日,波兰的危险更大了,那可能也会强调去联合俄罗斯去对抗波兰。
就在乌克兰哥萨克国在与波兰、土耳其、和俄罗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斗争过程中,其内部也产生了分裂。
西部更倾向于联合波兰-立陶宛组成联合王国,这一派希望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组成波兰-立陶宛-罗斯联合王国。
也就是说,罗斯大公国成为与波兰立陶宛的联邦成员,和波兰立陶宛平起平坐,这里的罗斯大公国,就是乌克兰了。
而第聂伯河东岸的哥萨克,通常是和沙皇俄国更近,他们希望借助沙俄的力量与波兰-立陶宛和那些乌克兰同胞作战。
从十七世纪开始,俄罗斯帝国就逐渐占了上风,而波兰经过了“大洪水时代”后,每况愈下,结局我们也知道,就是被瓜分了。
之后乌克兰大部分的土地都落到了俄罗斯的统治之下,划为小俄罗斯各省,也没有自治权,也不承认其民族身份。
不过那时候也无所谓民族身份,无非就是不同风俗和方言的族群。
其中只有哥萨克骑士团在俄罗斯帝国享有部分自治权,就是军事组织,因为俄罗斯需要他们的军事支持。
而一般的乌克兰农民,因为这些人在原来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统治下也没有什么政治自由,所以在新的政治体系下,也谈不上有什么政治权利。
波兰-立陶宛虽然说是封建主义下的自由政体国家,但也仅限于天主教文化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只有天主教贵族享有政治权利,在国会中有席位。
如果乌克兰人愿意忘记自己的出身,皈依了天主教,加入了波兰立陶宛贵族,变成波兰的一部分,那么你可以享有政治权利。
除此之外,你是进不了他原有的政治体制的。
而莫斯科大公国和沙皇俄国,他无论在那个范围内,都是没有政治自由的,他就没有西欧那样的国会。
只有乌克兰的哥萨克骑士团,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他们可以选举自己骑士团的统领。
这个统领叫做“盖特曼”,就是军队指挥官这么一个职位,是从波兰立陶宛王国沿用下来的。
盖特曼不仅乌克兰有,波兰-立陶宛也有。
立陶宛作为欧洲边疆的国家,因为地广人稀,所以边疆都会设立这种具有很大行事权力的大统领。
这个盖特曼政权,也是乌克兰国家构建的一个历史前体。
尽管这个盖特曼是莫斯科或者波兰立陶宛的藩属,但这对于乌克兰的国家构建也不算是特别大的妨碍。
这就像是,韩国在历史中把李氏朝鲜和之前的高丽王国当成是独立国家,把他们与元朝和明朝之间的战争当做是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
但在历史中,毫无疑问,高丽王国就是蒙古帝国的藩属,李氏朝鲜是大明朝和大清的藩属。
他们与元明清三朝并非是独立国家与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宗藩之间的关系。
但是,既然韩国建立了现代的民族国家,那他就要把宗藩关系定义为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这些冲突就成为了蒙古、大明、和大清对韩国的侵略了。
乌克兰国家构建也是类似的。
盖特曼政权尽管和那些邻国也是宗藩关系,但是既然如今他们要建立民族国家,这些历史也就成为了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波兰立陶宛之间的纠纷和战争了。
一直到彼得大帝战胜瑞典和波兰之后,也没有承认乌克兰哥萨克的自治权。
他们只是把更亲近瑞典的盖特曼伊万·马泽帕换掉,然后换上一个亲俄罗斯的新盖特曼,但是也没有把盖特曼制度完全取消掉。
所以乌克兰占大多数的农民就感觉到,只有占乌克兰人口的一小部分的哥萨克人,为乌克兰保留了政治自由。
乌克兰哥萨克与乌克兰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乌克兰哥萨克的政治自由权力一直维持到了十月革命。
那么十月革命之后,乌克兰哥萨克又与苏维埃俄罗斯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下次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