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CSCI副主编:文章这样写,编辑一眼就能相中!

 中州期刊 2023-10-26 发布于河南

论文发表的底层逻辑,是要迎合期刊的定位,符合期刊收稿标准才能被期刊收纳。而这中间,期刊编辑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人介入的地方就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所以我们发文章,也可以说要迎合编辑的喜好。

从文章专业角度来看,一篇优质的稿件应该具备学术性、创新性和专业性;从期刊审稿的角度来看,文章要能够符合期刊性质和栏目风格,选题要具有新颖性,篇幅上也需要与期刊相吻合。一篇文章,如果选题新颖且符合期刊定位,篇幅、格式等也是参照期刊征稿简章进行规范的,再加上文章具备以上“三性”,那么,它离录用也就不远了。

本文仅从论文写作方面,谈谈期刊编辑眼中的好论文长什么样——

★  第一,将隐性知识转向显性传递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是显性知识,而另一种未被表述、难以言述的知识,比如我们在做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工作中的个体感受就多属于隐性而非公共性知识,把非公共性知识做显性提炼,能够给人以启迪,并加速公共知识的传递与推广。与此对应,把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认知提炼总结为普适性的理论,并诉诸于文字,这就是论文写作。

高质量稿件撰写的关键因素,是隐性与显性知识的适时、成功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填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地带”。现在很多大学老师的文章就是理论性很强,但是文章严重脱离工作实践,难免使理论走向空洞、教条、僵化。还有的一线老师,有一手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结果,但是不能很好的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工作总结,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

★  第二,将经验总结转向成果凝练

学术论文如果只讲“事”不讲“理”,就变成了工作总结。而拒稿文章中,80%都会是经验总结性的,毫不夸张的说,能够把工作总结写好的人很多,能够把总结提炼成论文的寥寥无几。

总结是什么呢?就是一种归纳推理,我做了些什么事,我有哪些体会。而论文不同,论文是演绎推理性的,把个体的感悟提炼成一个观点。论文和总结最大的区别在于,总结工作成果,重在经验亮点和绩效,是一个面;而论文成果是一种思想成果,重在思路、措施和管理,在一个点上深入专研。或许我们可以把二者理解为挖塘和挖井的关系。

总结变成论文,最关键的转变应该把“我是怎么做”改为“我该如何做”。一个反应的是工作的努力程度,决定的是当下的进度。一个是揭示工作的研究深度,决定的是未来的高度。

★  第三,将内容解读转向观点说理

《通过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促成良好品德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三个题目只停留在了最初的表现形式或者意义解读上,并没有内化成观点,所以,编辑一看肯定就得据,它明显就不符合高级论文的特征。

一篇高级的论文,一定得是有深刻的逻辑论证,要有鲜明的观点的,而不是把“形式”“范围”“解读”当做主旨。

文章写作非一日之功,更多的是考验写作者多年的学术积累和工作实践,以及能否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变为显性认知广为传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