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炫的节气文化 最美的德育课堂

 渐华 2023-10-26 发布于山东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指南,是传统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二十四节气文化是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为了充分挖掘二十四节气蕴含的独特德育价值,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涵泳辞章之美、领略光影之美、畅享舌尖之美”,着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促使他们投入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中去。

辞章之美,涵泳二十四节气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自然就离不开对古典诗歌的研读。二十四节气向来是古典诗歌关注的重要题材,像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韦应物的《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陆游的《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诗人多层面呈现了特定节气下旖旎多姿的自然美景和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不论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社会人文的关注,还是抒发特有的人生感慨和家国情怀,往往都具有涵泳不尽的文化韵味。因此,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

为了唤起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关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从诵读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诗歌入手,以此为主题组织一次班会课。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安排每组学生分别搜集甄选6个节气所对应的6首经典诗歌,并思考这些诗歌的文化内涵。课中,每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该组所选出的诗歌,最终产生二十四首全体学生公认的有关节气的经典诗歌。课后,师生将这些诗歌及对应的节气文化知识编辑成册,在班级内部传阅。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二十四节气文化”校本课程,通过编选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和习俗课程读本,让学生系统感知节气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以“清明”“立秋”“冬至”等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和征文比赛,让学生在古典诗歌的氤氲浸染中深化对二十四节气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热爱、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光影之美,赏鉴二十四节气美景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自然哲学观念的生动体现,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教师想将这些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传达给学生,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举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相关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悟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天人和谐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就美术课和摄影课而言,教师可以安排课外写生采风活动,关注特定节气下村庄的风俗活动和郊野美景,以绘图、照片和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就地理课和生物课而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不同节气中特定植物的荣枯变化,在时光的流转中把握自然造化的神奇。通过这些课程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目标,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情操上的熏陶和滋养。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义务植树和公益环保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和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二十四节气下的自然之美,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意义。

舌尖之美,感受二十四节气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其目的是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如何不违农时,日常生活如何更有规律。因此,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就需要回归到劳动和生活中,体会先人蕴含其中的智慧和思考。二十四节气是农耕生产的指南,也是饮食养生的参考。应季饮食,顺时养生:立春宜食辛甘发散之品,雨水宜少酸增甘以养脾气,立秋宜食麻以润其燥,等等。二十四节气还蕴含着极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比如春分之后的清明祭扫,冬至之时的家族团圆等。教师通过传授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全面认识农耕时代先人劳动生活的基本面貌,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习俗中诸如家族团聚、祭悼先人等注重人伦情感的内容在现代传承的重要性。

如何引导学生从二十四节气文化中获得更好的劳动生活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感受二十四节气的舌尖之美。学校可以通过宣传展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相关美食,以及美食的来源和营养价值,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学校食堂也可以适时更新菜品,让学生感受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美味,引导学生思考节气美食所折射出的健康生活理念。许多节气对应的美食虽然产自乡野,却有着极大的营养功用,关注节气美食、享受节气美食,既是在回味饮食传统,也是在追念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趣,可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为了让二十四节气文化在校园德育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学校既需要营造节气氛围,也需要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挖掘、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并借此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传递出天人和谐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新时代传统节气文化德育价值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YQJK516)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25日第5版

作者:朱少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