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成都铁板桥与铁板桥街

 雨天石 2023-10-26 发布于四川

消失的成都铁板桥与铁板桥街

地图是人类精心刻画的历史长卷,它记录着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我们探索历史的有力工具。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成都照相楼主人吴绍伯 焯夫依照光绪五年成都地图为蓝本,手工绘制了一幅成都的“立体”地图——《四川省城街道图》(俗称:光绪20地图)。

(图一)光绪20年《四川省城街道图》

图中绘有成都城的城墙、城楼、官府衙门、牌坊、寺庙……等,内容十分详尽。为成都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是穿越历史了解成都的宝库。

浏览《四川省城街道图》在城东南角,发现金河上拱背桥东,有一座没有标记名称的桥,桥北不远有一条与桥正对的街道,标记为:铁板桥

成都是一个水网发达的历史古城,古代城市街道命名往往离不开河与桥,桥因路而生,路又反过来依桥命名。

东城角地图出现“桥”标注在“”上,而横跨金河的桥却啥字也没有标注。那么,图中标注的铁板桥”三个字,究竟是指路还是指桥呢?是标注遗漏、还是标注错误呢?

(图二)光绪20地图上标注的铁板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彭(今四川彭州市)人昌兰,为四川新任总总督岑春煊了解省城情况而实地测绘的《四川省城街道图》,标注的铁板桥街却是顺金河的一条街,并在紧靠东城墙内侧标注了 “水东门”及一个横跨金河的 形图标,而机器银元局当时在金河南。

(图三)光绪29年《四川省城街道图》标注的铁板桥街

光绪二年(1876年),丁宝桢受到光绪帝的接见,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代替吴棠署理四川总督一职。到任后即开始筹设四川机器局,工厂用地由成都东门内箭道改建。四川机器局在厂内将银元及制钱工场分开建造,各自运作。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川奏请设银元局。同年底经上海与茂生洋行议定购办美国新泽西州汉立克那浦厂(Ferracute Machine Company)机器,造币机器设备在1897年初完成,1897年3月22日试机,随即装船运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美国制造的造币机在宜昌转运时,因江水泛滥,全部造币机器设备及模具受到江水浸泡六周,严重腐蚀损伤。

1898年4月,四川机器银元总局购买之造币机器由成都水东门沿铁板桥街抬进城,万名百姓空巷围观,场面十分壮观。(图四)

受到江水浸泡造币机运达成都后,经过技师们的整修,终于在1898年7月12日开始试运转。

(图四)1898年4月造币机器由成都水东门沿铁板桥街抬进城(图片由长生不老客友情提供)

此照片由,美国汉立克那浦厂技师强必尔(Henry Janvier)拍摄。

强必尔于1897年12月27日出发,1898年1月6日由旧金山搭船经日本于1898年2月12日抵上海,会同洋行的英籍译员艾文兰(Henry Everall)于1898年4月3日到成都。

从(图四)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如下的信息:铁板桥街是金河北岸的一条不太宽阔的沿河小路,由西顺金河水向东,目测路宽大约三米左右,街口有栅门、门上有青瓦屋雨棚,出小路口的栅门,就是小路的尽头,在东城墙脚下,形成一个T字路口,向北可通往箭道、向南可进入紧靠城墙的廊桥。

照片与光绪二十九年《四川省城街道图》(图三)标注的铁板桥街和横跨金河的U形图标高度吻合!

紧挨着城墙,跨金河的一座风雨廊桥,桥的屋顶是青瓦半坡水、桥上有护栏,这就是东门水关大名鼎鼎的“铁板桥”!

时过境迁,辛亥年间清帝崩塌,旋即民国成立,成都城还是那座城,但城东南角的城市布局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民国22年《成都街市图》城东南角,拱背桥东边,没有了铁板桥、也没有了铁板桥街,拱背桥以东到城墙脚下,这一大片土地被兵工分厂及造币厂所覆盖。

(图五)民国22年《成都街市图》城东南角为兵工分厂、造币厂

铁板桥、铁板桥街的消失,其实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必然,这个变化其实是从清光绪二年(1876年)就悄然开始发生了……。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