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脉指力有轻重,如何区分?《难经-五难》

 花无缺3myj1j3d 2023-10-26 发布于江苏

原文:

五難曰:脈有輕重[1],何謂也?

然:初持脈,如三菽[2]之重,舆皮毛相得者[3],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舆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舆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4]来疾者,腎部[5]也。故曰輕重也。

【校注】

[1]脉有轻重:指诊脉时指力的轻重。张山雷注:此节言诊脉时,下指轻重之分,即所以辨别五脏之气。

[2]菽:豆类植物的总称,此指黄豆。吕广注:菽者,豆也。言脉之轻重,如三豆之重,在皮毛之间。皮毛者,肺气所行也,言肺部也。心主血脉,次于肺,如六豆重。

[3]与皮毛相得者:指力如三粒黄豆般的重量,即轻按皮毛时就可切到的脉象。徐灵胎注:皮毛相得,言其浮至皮毛之分也。肺脉最轻,故其象如此。

[4]举指:指重按至骨后,再提起手指。

[5]部:原脱,据上下文补。

【译文】

五难问:切脉时指力有轻有重,怎样理解呢?

答:开始切脉时,先用三粒黄豆般的指力,手指刚触及皮毛,所切到的脉象即为肺的脉象;然后指力逐渐加重如六粒大豆般的重量,按至血脉深度而得的脉象,是心的脉象;指力加重至如九粒大豆般的重量,切按至肌肉部分而得的脉象,即为脾的脉象;指力加重至十二粒大豆般的重量,切按至筋部深度而得的脉象,即为肝的脉象;重按至骨,然后提起手指,其脉来实而有力的,即为肾的脉象。这就是切脉指力轻重的说法。

【释义】

本难以'菽'的重量作为切脉时的指力标准,其方法是先浮取,然后逐渐加重指力,通过体察皮毛、血脉、肌肉、筋、骨五体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脉象变化,了解肺、心、脾、肝、肾之气的盛衰,这是《难经》根据脉象以定脏腑部位的方法之一。

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与此脉法相合。明代医家薛立斋认为持脉指力的轻重是因为皮毛、血脉、肌肉、筋、骨这五体的部位不同导致的,他指出:'心合血脉,心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肺合毛皮,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肝合筋,肝脉循筋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脉道如琴弦相似,稍加力,脉道迢迢者为长。脾合肌肉,脾脉循肌肉而行,持脉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风轻飚柳梢之状为缓,次稍加力脉道,敦实者为大。肾合骨,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为沉,次重以按之,脉道无力者为软,举指来疾,流利者为滑。'

用切脉指力轻重以候脏腑盛衰是《难经》首创。本难对切脉指力采用'三菽之重''六菽之重''九菽之重''十二菽之重''按之至骨'进行划分。后世医家对此多有阐发,《难经集注》虞庶注:'假令左手寸口如三菽得之,乃知肺气之至,如六菽之重得之,知本经之至,如九菽得之,知脾气之至,如十二菽得之,知肝气之至,按之至骨得之,知肾气之至。'

叶霖也云:'盖豆在荚,累累相连,与脉动指下相类,以此意推之,言三菽重者,非三菽加于一部之上,乃一指下如有一菽重也。通称三部。则三菽也。肺位高而主皮毛,故轻。六菽重者,三部各有二菽重也……九菽重者,三部各有三菽重也……十二菽重者,三部各有四菽重也。'

滑寿在《诊家枢要》中亦云:'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臟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即用较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为举;较重指力按至筋骨间,称为按;指力不轻不重,以委曲求之,称为循。

没必要去纠结三菽、十二菽到底是多重,这不过是一个比例。假设按之皮毛的力度为一份,那么按之筋的力度就是四份。我的理解是这是判断邪气在何臟的脉法。假如轻按至皮毛,脉管搏动力度最大,那么邪在皮毛、在表、在肺。如果稍加力度,按至血脉时脉管搏动力度最大,那么邪气有入里迹象,邪在营、在血脉、在心。再往下,邪气依次入里,在肌肉、在脾;在筋、在肝;然后是在骨、在肾。

本文大部分摘自《难经译释》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