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果《悲惨世界》:一幅有关爱、救赎与顽强生命力的史诗画卷

 在山清泉水 2023-10-26 发布于湖北

据闻,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1802-1885)的这部鸿篇巨制《悲惨世界》,在还未正式出版前,就已被翻译成欧洲多国语言,轰动一时,深受好评。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一代文豪,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之父。死后国丧,巴黎人山人海,全民哀悼。

雨果生长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但他后来变得极度反对神职人员。他因政治信念与当局不同,而被迫流亡长达19年,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

《悲惨世界》叙事宏大,气势磅礴,振奋人心。人物塑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塑造了一群受苦受难的底层人物,是一部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影响遍及全球。

雨果写这部巨著,耗时30多年,从19世纪30年代初构思到1862年出版。

期间,正是法国政权动荡时期,爆发多场革命。雨果的思想也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人公让.瓦让因贫困和饥饿偷了一块面包,加上多次越狱,坐牢19年。不公正的刑罚让他心态瞬间崩塌,由一名好人,变成仇视社会并想报仇的坏人。出狱后,遇到主教的感化,使他成为一位善人和圣人。养女珂赛特的出现好似太阳,让他更加坚定地朝着光明前进。

让.瓦让就这样凭着人的自由意志和对基督教的信仰,努力与命运抗争,始终相信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部小说中,雨果既是作者,又是全知的叙事者,他会长篇大论的论述历史事件,会点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

滑铁卢战役,修道院的历史及其清规戒律,对俚语的阐释,巴黎下水道的历史……

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细节刻画的结合,雨果旨在揭露当时法国存在的社会顽疾:贫困使男人沦为罪犯,饥饿使女人沦落为娼,愚昧无知使儿童凋谢枯萎。他,直抒胸臆:贫困和愚昧无知是社会万恶之渊。

一种救赎之情也贯穿于小说之中。雨果给读者描绘了有关爱、善与恶的博弈、顽强生命力的史诗画卷。

同时,还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等主题的探讨,检视了善与恶、爱情与亲情、法律与人性的本质。

正如雨果在临终前,吟出的诗句:“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

书中收录的传世插画,精心打磨的译本和装帧,将人带入一种沉浸式阅读,带入主人公让.瓦让的身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