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美学映像⑨ |相约山南世家,走你所走的长路,续写未写的诗篇

 朱觉超 2023-10-26 发布于广东

undefined

午后的阳光,渐渐爬上了屋檐,穿过斑驳的叶子,秋日的光影映照在崔氏大宗祠,南海九江一座充满了历史沉淀的建筑映入眼帘。深深的兴奋和好奇涌起,用镜头穿越时空,邂逅这一段光阴的故事。

这座被人称为五凤楼、山南祠、崔氏始祖祠的祠堂,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已经历了四个世纪的岁月洗礼。目光在这座宏丽而精美的祠堂中穿梭,虽仅存两进建筑五凤楼和“山南世家”牌坊,却不知不觉间被温情与隽永所陶醉。

头门五凤楼,额匾上“崔氏宗祠”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面阔五间古拙而不失庄重。明间、次间的歇山顶,与两梢间硬山顶依次跌落,层峦叠嶂,时光仿佛定格,岁月静默。

穿行在楼内,各间额枋上置木雕驼峰以承托斗拱,昔日漆黑厚重的木质结构和精美的雕饰可见一斑,前廊花岗石檐柱其下为钟鼓台,乐师吹奏余音仍似绕梁不绝于耳,刹那的脚步打扰,犹如历史长河中的微尘显得不足道。

踏过青石板路,仪门“山南世家”牌坊,道出崔氏的源流及家族的昌盛。顶部翘角形似凤首,中间的飞禽走兽灰塑栩栩如生,下方依次是绿色琉璃剪边、如意灰塑、云海中两条盘龙活灵活现。门楣是雕刻精美的玄母岩镶嵌,书“山南世家”四大字,背面书“缵服扬休”四字,时刻警醒后人继承功绩伟业,发扬光大,勿忘孝道礼仪。

凝望着这座显赫的牌坊,浮想联翩中先贤、闺秀曾在这里行走,眺望远方的山水,倾听崔氏先祖传承下来的故事。

步绕牌坊,仪门明、次两间的抱鼓石,由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设计精美,做工巧妙。梢间装饰着蓝色琉璃花窗,沿着棚廊探寻幽静的厢房,目光被墙上画粱雕栋吸引。精美的砖雕、木刻石刻,人物故事、木雕花鸟,警世文字等图案,记载着崔氏世家的风采。

眼神追溯着斑驳的阳光,仿佛看到当年温柔娴静的佳人站在这里,传诵着古今经典的诗篇。此刻,与其一墙之隔,幼儿园朗朗上口的童谣与欢笑声传来,彩色幼教设施与古朴的祠堂相映成趣,恍如隔世。

摄影机下一张张时光凝固的画面,见证了这座祠堂的宏丽与精美,记录着古代历史先贤们走过的足迹,岁月无声地流逝,不变的是传承岭南文化和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故事依旧可寻。

在九江沙头这个古今交融的美学空间里,崔氏大宗祠不仅是一种建筑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历史、情感的载体。历经数百年的祠堂凝聚着世代崔氏,乃至南海人的乡谊亲情和人文根基,它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座激励后人追求卓越的象征。在无数到此寻觅的人心中,它成为千年古郡南海的一种隽永存在。

【相关信息】

崔氏大宗祠,又称五凤楼、山南祠、崔氏始祖祠,坐东北向西南。建成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是沙头崔氏为祭祀始祖崔世英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祠堂原为五进,现仅存“五凤楼”和“山南世家”牌坊两进,集合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现总面阔27.23米,残存进深37.7米,占地面积1026.57平方米。

崔氏大宗祠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海,现存大大小小的祠堂约2000间,全区7个镇(街道)均有祠堂。祠堂,既凝聚起浓浓的乡谊亲情,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根基与乡愁记忆,是宗族祭祀、家训文化、育才学堂、乡村议事、喜丧庆典之处,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活化石”。

【影友拍摄心得】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策划:柳刚

统筹:刘海波 赖春华

执行统筹:方智恒 

摄影:方智恒 钟梓泓 黄永程 影友 张静 梁平

设计:程菁

文:任芷颉 方智恒 卢筱洪 

出镜:罗曼 黄永程

本期指导单位: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服装支持:佛山市南海区邦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朱九江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