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场美丽的错误中抽丝剥茧 邂逅1980天津

 积沙成塔0u3svg 2023-10-27 发布于天津
图片

1980年的天津是什么样子?你在干什么?最近,节目年轻话友“唐硕翔”组合从一场“美丽的错误”中抽丝剥茧,邂逅1980天津!

图片

唐文权

青年文史学者、《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

津门文人折扇艺术传承人

幼习书画,又好戏曲、曲艺、收藏

“1

邂逅缘起

1980天津这一年,中国已对全世界打开大门,敞开怀抱,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年的春天,一个23岁的英国人迈克·埃默里乘游轮来到中国。他在北京、天津、上海的游览中,拍摄了大量的“街头实景”。

图片
图 | 1980年的迈克·埃默里

当时,这个迈克也不过就是个20出头的外国毛头小伙子,不但是头一次来中国,而且他对中国完全是陌生的,对中国的城市更是没有概念。而且这次旅行之后,拍了这些照片,他也没有及时的分类标注,这事就算过去了,后来迈克参加工作,从事房地产行业,后来又移民到了澳洲。这时间一晃就过了40年。40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估计迈克也退休了,没事的时候,翻翻老照片,无意之中想起来了,哦……40年前还有那么一档子事呢,还去过一趟中国,拍了那么一套照片,40年以后一看,这套底片竟然还保存完好,于是他就联系了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就叫《1980china》!

图片

图 | 2020年的迈克·埃默里

不久呢,又有国内的后浪出版社联系到了他,经过中国一位翻译把原书的注释翻译成了中文之后,这本《中国·1980》(中文版)就在中国出版,跟广大读者就见面了。

图片

图 | 《中国1980》书影

但这位迈克,当年他就是个年轻小伙子,既不懂中文,也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一无所知,而且回去也没及时标注,再加上那么些年了,具体哪拍的这些照片,更是不记得,甭说哪条街叫嘛名字,甚至哪个城市,都有点想不起来了,就记得去了中国几个大城市:北京、上海……所以在最初出版的这本英文版中,没有一张图片标注天津。整个把天津这个城市给忘了……也可见当时天津这个名字在世界上,存在感还是比较低的,已经没什么人知道了。等到中文版出版的时候,这个中文翻译,也不是研究城市历史出身,就原个儿翻译了他原书的所有英文标注,还是:北京和上海,可是呢,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个厂子,门口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了:天津港务管理局第四作业区,这翻译他再不懂的,他也认得中国字啊!这天津港务局,不能在上海吧?所以,这位编辑才把这张改成了天津,至此为止,这本书上才只有一张照片标注为天津。

图片

图 | 原书中唯一标注为“天津”的一张照片。

这一晃三年疫情期间,这本书呢,在国内也是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什么关注,我估计北京上海的文史爱好者拿到这本书,也得是一头雾水,这上标着北京上海这地方,怎么都对不上号儿呢?这都是哪呢?这事就又过了三年,直到今年9月份,也就是上个月,我的好朋友,也是咱们节目青年的话友陈硕,从网上无意之间看到了其中几张照片,拿给我和张翔看,我们仨人有个群,我们就一起分析这几张照片,港务局那张无疑是天津,他既然来了天津,就不可能就拍了这么一张,为了印证我们这个推测,陈硕还特意在网上购买了一本这个书的原书,从中我们通过直观的判断就起码甄选出了10几张,那说白了一眼就是天津的照片,为嘛?天津特色太明显了!

“2

1980年的天津

首先就是南京路,当时还叫胜利路上的友谊宾馆,友谊宾馆是天津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接待外宾的涉外酒店,修建于1975年,当时中国国际旅行社分社也在宾馆里,代办外宾的国际业务,宾馆还设有汽车出租服务部。由此我们推测,这个迈克应该就住在这个友谊宾馆。也大概推测了一下他的活动轨迹:

这天他打友谊宾馆下楼出来,过马路。在门口拍了两张友谊宾馆的大楼,门口一个大姐戴着口罩,骑着一辆二八大弯梁。

图片

图 | 友谊宾馆前的骑自行车大姐,如今应该也是位7、80岁的老人了。

另一张也是同样背景,是两位警察骑着一辆摩托挎斗,天津叫侉子!挎斗里还坐着一位。穿着都是蓝制服,骑车这位还带着大壳帽!

图片

图 | 友谊宾馆前骑跨斗摩托的警察叔叔。

好,完了事,他过马路,就在现在抗震纪念碑这个位置,拍摄了几张当时胜利路河北路、新华路成都道这个交叉路口附近的照片其中最显著的建筑就是河北路口,至今还存在的老卫生局的那个小楼。

图片

图 | 胜利路河北路交口等红灯的市民。右手远景是卫生局小楼。

在这他拍了好几张,里面都有卫生局这个楼。除了建筑,他还拍了很多的人文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当时文革和1976年地震刚过去不久,胜利路上还遍布着地震棚之类的临建,所以整个城市看起来还是比较破烂不堪,但是经历了这些天灾人祸之后的天津人民呢?你别看当时人们以这还特别的简朴,甚至有点单调,基本还是以黑、灰、蓝为主,但是往脸上看,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人们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图片
图 | 胜利路上地震棚里的小女孩

但这里面也有例外的,在其中两张照片中,迈克都抓拍到了两个好像有点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在河北路和胜利路交口,这时候正是等红绿灯,一个大爷推着一辆二八带大梁的自行车,表情略显焦急,后衣架上坐着一位大娘,尤其第二张特写,可见大娘的脸色有点苍白,看那意思可能是送大娘去附近的公安医院看病。

图片
图 | 胜利路河北路口的大爷大娘

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还是站在原地,往公安医院住院部这个角的方向看,正好这时候应该是早晨、7、8点钟,有几位老人正好在这个街角这正晨练了,几个老太太,还有位老大爷,好像也没有什么专业的动作,都在这随心所欲,做着自己发明的一套,自由体操吧!背景呢?最远处露出一个小角,正是公安医院住院部这个把角这个大方楼。近处这几个房子呢?通过跟老照片的比对,我们发现,正是原来老英国电厂的遗存,这时候老建筑还在,到1986年就拆除了,盖的现在的抗震纪念碑!据说当时拆英国电厂是爆破拆除,好像据说还崩着人了!

图片
图 | 英国发电厂前晨练的老大娘们。左一为梁大娘

后来张翔老师把这套照片发到了我们的天津老照片视频号上,通过网友的转发,没有一两天的时间,竟然就有网友认出了其中几位,其中市民柴洪珍女士从照片中认出了自己的婆婆,“婆婆姓梁,原住在长沙路敦厚里,1998年,80岁的婆婆过世了。”

图片

图 | 市民柴洪珍女士提供的梁大娘在家中留影。

图片

图 | 同样位置拍摄的晨练老人。远景依然是南京路卫生局,这里的三位老太太,您认识吗?

一起锻炼的还有市民高学敏的祖母:“祖母叫赵子英,大家都叫她高奶奶,当时已经75岁。”高奶奶1991年过世,但是他们都特别感谢这位外国小伙子,不经意间为他们的亲人留下的永久的珍贵的纪念!

图片

图 | 晨练的高奶奶。

图片

图 | 晨练的另一位奶奶,看看您认识么?


图片

图 | 晨练的一位老大爷,您认识么?


图片
上三图 | 英国发电厂前的晨练老人。看看有你认识的亲人、朋友么?

然后他就从成都道进黄家花园了,在这又拍了好多张。其中有一张是自由市场,马路中间摆着几个大号钢钟盆,我们小时候洗澡那钢种盆,最大号的,这钢种盆上红油漆写着“黄家花园”,旁边铁秤盘子上也写着“黄家花园市场”,再看这盆里是嘛?近处这个小鲫头鱼!远处那个“顶盖肥”圆脐大海螃蟹,身后的建筑就是求志里靠岳阳道这面,和现在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图片

图 | 黄家花园市场卖水产品的摊贩。背景是求志里。

图片

图 | 黄家花园长沙路求志里现状与历史照片拼合。(单炜炜拍摄  唐文权制作)

还有一张是也不远,他应该就是一转身,脸冲南京路这面,拍的长沙路,二池围墙外头,这当时也是自由市场,有一个路牌赛的上面写着仨字儿“干鲜果”,右手应该就是西安道小学敦厚里、临园里,远处中景左手边能看到潼关道口,是一个半圆弧的那么一个建筑,也有老住户认出来了,这地是个粮店,旁边还有个鲜货铺子。照片路尽头的建筑就是耀华中学。 

图片

图 | 长沙路潼关道交口,远处是耀华中学。

还有一张,卖熟梨糕的,这个太有天津特色了,这但凡有点常识也不可能标成上海。除了天津,别的地方应该也没有卖这个的吧?

图片

图 | 卖熟梨糕的老大爷,地点应该也是在黄家花园。

还有一张是卖鸡蛋?是“换鸡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济逐渐搞活,私营经济逐渐抬头,城市里出现了农村人拿着鸡蛋或者其他农副产品换钱或者换粮票现象。这位穿着蓝劳动布的裤褂,一手扶着树站着,看脸应该就是天津周边,武清县人面儿大,跟前摆着个篮子,篮子里是稻草,篮子边儿是个秤盘子,里面放着十来个鸡子儿,仔细看这鸡子儿,也有意思,还有一个耍单儿的,这耍单儿的,咱天津卫也有学名儿,叫硌窝儿!就是在运输途中不慎啊,顾名思义——硌了个窝儿,可是没碎,还能卖,但是比别的好的要便宜……

图片

这张照片上还有个亮点,这张照片背景右上角,露出一块白底红边,红字的一块水牌子!

上面写的嘛呢?早点的價目表:

品名          粮票     重量      单价

果子          一两     1.6两     0.08元(8分)

小果子并(饼)一两     1.6两     0.06元(6分)

果篦          一两     1.7两     0.14元(1毛4)

糖皮          一两     1.7两     0.08元(8分)

大并(饼)    一斤     14.5两    0.25元(2毛5)

烤并(饼)    二两     2.8两     0.06元(6毛)

起酥烧并(饼)一两     1.45两    0.04元(4毛)

芝麻烧并(饼)一两     1.5两     0.05元(5毛)

浆子                   大碗      0.04元(4分)

浆子                   小碗      0.03元(3分)

豆付(腐)脑           大碗      0.06元(6分)

豆付(腐)脑           小碗      0.04元(4分)

块豆付(腐)  一斤     28块     0.28元(2毛8)

营业时间:早5奌——9奌,中午11奌——12奌半。

品名、重量、单价多少钱、用多少粮票、营业时间。写得清清楚楚……

图片

果子、糖皮、浆子……完全是“天津叫法”。

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價目表”的價他用的繁体字,“块豆付”的付他用的二简字,“早5奌”的奌字是异体字,大饼写大并,俗字,一两二两那个两,写的是那边的那左半边,这也是记账专用的异体字。繁体字、简华字、异体字、二简字混用。这也是当时的一个特色!

这又坐实了天津无疑!这张照片到底是哪呢?我又仔细看,从照片背景左上角的玻璃反光中,我又找到了蛛丝马迹,这个倒影的轮廓,分明就是黄家花园的西安道小学那座双子塔楼么?我一想到这,我赶紧又把照片发给了我的师父——北派制扇名家刘宇老师,刘老师退休前就是黄家花园西安道小学的美术老师。刘老在这里工作了33年,对这里太熟悉不过了,他说没错就是西安道小学对过:“学校对过的浆子铺从五十年代就有,浆子铺灶上有两口锅,一大一小。小锅的浆子在早是挑豆皮夹热果子、冲鸡蛋。(我)每天早晨到校,拿最大号的搪瓷缸子冲俩生鸡蛋喝一天……”一段温情的回忆,同时也确定了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还是没出黄家花园。

图片

图 | 照片玻璃反光中的西安道小学双子塔楼。

图片

图 | 西安道小学地震前旧貌。

图片

图 | 拆迁前的黄家花园西安道小学

图片
图 | 刘宇老师在黄家花园西安道小学任教时期,照片拍摄于1984年。

更多照片,即将推送;

照片解读,未完待续!

照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欢迎参与节目讲述。

刘哲电话16602675331。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