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之辨症施治(二):如何辩症(上)

 感悟_johnson 2023-10-27 发布于福建

     注:本文摘自《大千老师讲课实录》

上期我们讲了“何为症?”这次我们分三期讲讲中医如何辩症。
图片

中医辩症要辩整体、辩气态

现在搞辨症,很多中医院校出来的学生不会辨症,拿了书本去对呀,这个也像,那个也像,这个也不像,那个也不像。

中医院校那个考试题我也见过,非常死板教条,那样来做是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的。

什么原因呢?就是中医的教育没有从神气来抓。中医工作者、中医教育,搞来搞去,都搞成形了,都搞成西医那一套了。

人们现在固有的思维根深蒂固的,总想发明些具体的方式加以运用,并且把这个方式推而广之。像挣钱一样,投资家最看好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呢?就是一个方法很简单,可以复制,无限地复制下去的项目。说白了就像是那个蝗虫繁殖一样,苍蝇、蚊子等低等动物的繁殖方式一样,追求数量,追求简单。

这里说一点,高级的生命层次,越高级越复杂,越接近无形,越低级就越接近简单有形。

狮子、老虎,数量少,都是哺乳动物,下的仔也少。越是低等的,它不是哺乳动物,卵生的,孩子出生了都不知道父母是谁,一下一堆,风一刮就散了。

对于我们的中医教学来说也是一样,你要不了解神气,就总想搞一个具体的方式推而广之,这个学不了中医。

图片

中医和西医很大一个区别就是模糊,模模糊糊的,似有似无,似懂非懂,这个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你要一定给他列出一百条来,每一条再列一百目,一条一条去对这个症去,中医就没法搞下去。

比如说脾虚,肚胀、面色苍白,再加一个四肢无力这三个症,具备其中两个症就可以断成是脾虚。但是现在搞成这样的症候群,比如说拿出五个症,其中有两个主症、三个辅症。两个主症具备一个,同时再带两个辅症,那这个你就可以断成某个症状或某个病。脾虚、脾阴虚、脾阳虚、肝阴虚、肝阳虚。这样搞很滑稽了,那你还要医生干什么呢?直接搞一套仪器测一下几个症,然后直接计算机打印出来,说你是什么病,然后相应的罗列出药方,直接吃就行了。

现在很多搞中医的确实是这样来搞,这样把中医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可检验、可度量,可反复实验。

中医上有句话叫“生生之谓易”,生而又生叫做易,不易变易简易,这个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不断地涌动向前的,自然现象是不断地涌动向前的,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执者失之,为者败之。

你要把这个事看死了,导出一个公式,那么这个事、这个公式也就有局限性了,它可能当时有效,过后就无效。

我们中国老祖宗,非常聪明,就告诉后人,不要局限于一些具体的方法,一定要明白后面的道理,不然的话中医没法学下去。

比如说现在的敲胆经啊,包括现在的针灸啊,扎某些穴位啊,这些都是具体的法,不是中医本身,中医的精髓都没在这些上面。所以说在这给大家讲课的时候,我不想告诉大家具体的方法,只是想告诉大家尽可能多的道理以及中医是什么。

图片

如何辩证

回到正题,怎么辩症呢?

一个病人过来了,首先要观察这个人,看他的整个气机怎么样,比如说一个头疼的人过来,头疼的原因无非是几个:就是内外两因,外因,比如感冒发烧、外感风邪容易导致头疼;另一个内因,内有淤血、阻滞,肝经上冲容易导致头疼。

首先你这个病症要看这个人的头疼在哪,什么时候发作,怎么发作,同时你要问,他是什么时候头疼。如果他有外邪,又是发烧,很简单的,给他辨症外感寒邪。如果没有这些,他生气导致头疼可以断成肝气上逆,这是一个简单的病症。

那还有一些复杂的辩症呢?他又头疼,后背还疼,腿还酸、浑身不适、乏力、短气、腹胀、腹痛。如果按教材上的辨症,他好象哪都有点问题。说上面怕冷,下面怕热,说左边怕冷,右边怕热,那你说这样一个辩症咱们怎么辩呢?辩一个什么症呢?症这么多,哪都不舒服,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地方舒服,你说怎么辩症?

在中医内科学上所说的那些症状,有10%了,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像这样的辩症,对于老中医来说都头大了,那些刚毕业的中医更无所适从,眼花缭乱了。但是我们还要辩,还要知道病机在哪儿。

从哪儿来捋呢?这个就是中医气学方面的学问了,就是整体来看,凭感觉。

这个凭感觉不是说你瞎猜,是凭真实的气学感觉,气感,要看脸色。他这团气呀,浑身上下哪都不舒服,我们知道气贵流通,贵畅,贵安稳,贵厚重,从这几点,你看他哪方面不足,因其不足而补之,因其不调而调之,这样来治病。

不是去看肝脾肾,看心肝脾肺肾,看五脏六腑,看奇经八脉,看十二经脉,不这样看病。

那有人觉得中医很神奇,《黄帝内经》写了那么多东西,像脏腑理论,这个经脉,这个经络学说,搞来搞去,如果不从神气的角度,而是从这个五脏六腑,从这个经络角度来搞,搞成形了,搞成具体的了,这样的治疗效果也不好。


看病的时候一定要看出这个气的特点来。
图片

比如一个人过来了,你感觉他这团气气浑身涣散,就可以断定他气涣散了,涣散的气要收之,收聚一下。

有些人看他气高,都在心、肺上浮着,人很精明,但是已经虚脱了,这个就是气浮在外,一定要收回来。

气浮在外有什么症状呢?就心慌,晚上睡不着觉,高度兴奋,紧张,人虚脱,两腿无力。要明察是非,这样的症状都是一个气浮在外的表现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气沉在里。是什么表现呢,就是说话木讷,说话迟缓、迟钝,两眼不欲睁,头发昏,两腿沉重,浑身发冷,行动迟缓,这就是气沉在里。

还有很多病人说他这个气毛躁,就是火大,气腾的一下就起来了,表现症状是什么呢?就是爱着急,上火,气不顺,有事就吵起来,嗳气,头疼,头晕,气得能哆嗦,这个就是气毛躁,肝气亢。这样的病人有很多。

再比如气虚的病人,气虚的病人有什么特点呢?气血虚弱不足,那这个症状就多了:怕风怕冷,麻,无力,不能久视,说话无力,面色无光,头发不光亮,精力体力都不足。这个就是整个的气血偏弱,那如果拿一个灯来比喻的话,就是火焰很微弱。

图片

辩症要这样来辩,辩整体,辩气态,不要辩形体。那形体反映出来的都是这个气的表现,是外化。

图片

图片

编写:旷亦旷

图片

版式:欣语

图片

设计:希言

图片

责编:阳光满屋

图片

监制:雨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