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尊友

 菌心说 2023-10-27 发布于湖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3年6月,吴尊友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的农村。[1]1980年至1988年,吴尊友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系获流行病学硕士学位。[11]毕业后,吴尊友供职于安徽省防疫站(安徽疾控前身)。[1][5]1991年,吴尊友获得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的机会。留学期间,吴尊友专攻艾滋病防控,先后取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博士学位。[1][2]

工作经历

1995年,拿到博士学位的吴尊友进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疾控前身),成为时任院长曾毅院士的博士后,主要负责艾滋病行为干预方向。[1][5]是年,吴尊友参与安徽省一家五口三人感染艾滋病毒(HIV)情况的调查,发现采血浆污染造成当地有偿献血员中发生艾滋病感染暴发流行。他首次科学描述了造成艾滋病暴发流行的污染环节和传播方式。同年始,吴尊友率先深入吸毒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系列干预试点研究,设计全国美沙酮治疗吸毒试点,并策划全国推广。[12]
1996年,中国开始筹建国家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同年,在吴尊友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第一个针对性工作者的艾防干预项目,包括艾滋病知识科普、发放安全套等。1997年,吴尊友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高危人群干预研讨班。[13]向吸毒者介绍安全注射技术、减少危险注射措施等。并于两年后在全国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在吸毒人群中推广美沙酮疗法。[1][5]1999年,吴尊友破格晋升研究员。[14]
2001年,在吴尊友等人的努力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把“针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写入条例。截至2021年,中国艾滋病新发感染者中,吸毒人员比例降至1%,母婴传播基本被阻断,性传播途径占98%。[1]
2003年,吴尊友参与“非典”防治工作。[15]2005年,吴尊友就任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1]
2020年伊始,吴尊友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参加中国-世卫联合专家考察组,赴北京广东等现场考察;参加全球分片区新冠防控视频会,向160多个国家(地区)介绍中国防控经验;[16]收集病例数据,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疫情的模式和趋势,将科技界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时通过科普方式传给民众。[3][17][18]于2020年6月,吴尊友提出对要求开放的冷库,地方疾控部门需再次抽样检测冷冻产品,规避了因水产品污染可能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5]这年,吴尊友入选《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68位。[19]
2023年3月,吴尊友作为全国政协第十四届委员,准备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20]

人物逝世

2023年10月27日下午,吴尊友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0岁。[9]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艾滋病防治研究

吴尊友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实践,对中国和世界艾滋病控制作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12]他最先发现采浆献血员中出现艾滋病流行;率先深入吸毒者、失足妇女、流动人口、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等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系列干预试点研究;设计全国美沙酮治疗吸毒试点,使得美沙酮治疗从2004年8个试点门诊治疗1208名吸毒者发展到2013年底763个门诊治疗40多万吸毒者,预防了约1.3万人感染艾滋病。此成熟的防治技术被广泛推广,国际社会也称之为典范。[6][12][21]
吴尊友负责设计并实施艾滋病感染者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试点研究,缩短感染者从确认诊断到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间,提高获得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降低艾滋病感染者病死率;牵头负责设计并实施针对艾滋病单阳家庭(指在夫妻双方仅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家庭中)以抗病毒治疗为核心内容的综合预防干预,使阴性配偶的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减少66%。[3][12]
他牵头组织设计并实施世界最大规模的艾滋病疫情哨点监测系统,为准确掌握全国艾滋病疫情动态变化提供了保障;设计并实施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涉及全国61个城市的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调查,准确掌握了该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五次牵头组织国内外专家完成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为中国艾滋病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检测发现感染者作为艾滋病防治首要策略,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6]他参与国际交流,对全球艾滋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和推动全球科学防治艾滋病工作。[12][6]

新冠疫情防控

2020年伊始,吴尊友积极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研判全国及重点地区新冠疫情趋势,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宣传新冠疫情及防控知识,将科技界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时通过科普方式传给民众,转化为人民抗疫力量。[3]
他带领团队描述了新冠肺炎临床疾病谱、流行病学特征,阐述新冠肺炎在流行和传播特征方面的显著特点。追踪新冠肺炎临床疾病谱变化,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有明显增加趋势,深入分析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规模及其对防控策略的影响。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流行病学调查基因测序比对等多种技术,及时发现海产品及外包装污染、冬季国际物流等输入新冠病毒引发疫情的新方式。[3]

科研项目

截至2020年,吴尊友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美国NIH课题等研究课题40多项。[11]参与“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评估'课题研究。评估结果认为,截至2009年底,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AIDS病人约10.5万人;2(X)9年新发HIV感染者约4.8万人,因AIDS相关死亡约2.6万人。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情严重: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22]
时间
获奖项目
所获奖项
合作者
2008年
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证明既往有偿供血员中流行的艾滋病毒属泰国B'亚型的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5年
重大公共卫生疾病药品供给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刘中夫  晋灿瑞  张福杰  王  强  赵  燕  吴尊友  刘  霞  崔  岩  马春涛  刘世亮

人才培养

吴尊友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中国急需的公共卫生及艾滋病防治人才。截至2021年,指导已毕业博士19人、硕士69人,在读博/硕士生10人;合作培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的中国博士16人;作为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耶鲁大学合作培养赴美进修(一学年)中国访问学者114人;带教西部进修者64人,短期培训万余人次。通过项目支持二级、三级培训的受训人员3万多人。[3]以中国艾滋病防治实践,为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培训卫生官员380多人。[12]

主要论著

截至2022年,吴尊友在中外刊物发表科学论文500多篇,其中在《科学》《柳叶刀》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60多篇,出版两本英文学术专著,[23]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JAIDS》《AIDS》和《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中国专辑 4本,是《Oxford Textbook for Public Health》(此书誉为全球公共卫生“圣经”) 第四、第五、第六版的作者。[2][12]论著摘录如下:

主要著作

出版时间
出版著作
出版社
作者/编者
1999年
《艾滋病流行与控制》[24]
科学出版社
吴尊友等主编
2007年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手册》[25]
北京出版社
吴尊友,柔克明主编
2009年
《卫生九项目总结与评估 艾滋病性病防治部分》[26]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段明月,吴尊友主编
2012年
《重大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 试行版》[27]
科学出版社
李兰娟主编;李德新,吴尊友,张广宇,陈育德,金水高,孟群副主编
2013年
《艾滋病检测咨询实用手册》[28]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尊友主编
2016年
《中国公共卫生 艾滋病防治实践》[29]
人民卫士出版社
吴尊友主编

代表论文

发表时间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
1997年2月
《云南省德宏州酒吧、发廊服务小姐性服务情况调查》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3月
《大力开展我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
《疾病控制杂志》
2000年8月
《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年10月
《艾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年11月
《如何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11月
《中国艾滋病疫情监测面临的挑战》
《疾病监测》
2011年12月
《中国艾滋病防治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
《中国公共卫生》
2015年11月
《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
《中国学校卫生》
2017年1月
《我国实现艾滋病防治策略三个90%的进展与挑战》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年8月
《中国特色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摘录论文为知网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国内刊发论文[30]

荣誉与获奖

吴尊友先后获云南省防治艾滋病杰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金质奖章、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杰出流行病学贡献奖等。[11][12]2022年3月29日,吴尊友进入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之列。[31]
时间
荣誉
1998年
“国氏”博士后奖[12]
1999年
全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先进个人[14]
2002年
第五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4]
2003年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4]
2004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2]
2005年
全国优秀博士后[12]
2005年4月
“五一”劳动奖章[33]
2005年
国际诺莱斯敦(Rolleston)大奖[34]
2006年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名人堂”[12]
2006年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6]
2011年
第十二届“吴杨奖”[35]
2020年
典赞·2020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36]
2020年
入选300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37]
2021年
最美科技工作者[4]
2021年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38]
2022年
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39]

社会职务

吴尊友还兼任多种社职务,包括UCLA兼职流行病学教授,UNAIDS科学委员会委员,UNAIDS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等。[40]
任职时间
社会职务
1996年-2000年   
世界银行第七次卫生贷款性病艾滋病子项目咨询专家
1998年-2002年 
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
1998年-2004年
第二届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8年-
联合国亚太区办事处毒品与艾滋病咨询专家
2000年-2005年
世界银行第九次卫生贷款艾滋病项目咨询专家,兼干预组组长
2001年-2005年
世界银行第九次卫生贷款艾滋病性病项目首席专家
2002年-2007年
中国民进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2003年4-6月
国务院机关SARS预防咨询专家
2003年4-6月
科技部SARS攻关课题组咨询专家
2003年-2007年
中国民进中央社会法制分委会副主任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
北京市宣武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4年4月-  
第三届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流行病学与预防干预组副组长
2006年6月-      
民进宣武区工委
2006年12月-
宣武区政协委员、常委
2017年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41]
2017年4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2022年
中国民进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42]
2023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7]
资料来源[6]

人物影响与评价

他在21世纪初就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关键人物,其后几乎从不缺席任何一场传染病防控战役。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以来,他背负着重担,为决策层提供科学参考,为大众科普知识。新冠疫情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期待着和疫情退出公众视线的那一天,彼时当是疫情散去,岁月静好。(“中国慈善家2021年度人物”颁奖词)[1]
吴尊友研究员胸怀祖国、情系人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了将科研论文写在人民健康上的初心和使命,为传染病防控工作者将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党群办厉成梅评)[3]

人物争议事件

关于2022的“动态清零”

2022年3月19日,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利用大数据来协助把整个传播链梳理清楚,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最好是1-3天完成一轮检测,如果能做到及时全员筛查,一般来说,3-4轮核酸筛查基本能达到社会层面病例清零。[43]4月1日,吴尊友指出,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必须坚持“动态清零”。[44]上海北京等地继续坚持“动态清零”, 从严从紧防控疫情。[45]5月19日,针对不停地从管控人员和社会层面查出感染者的情况,吴尊友提出感染者“间隙性排毒”的说法。[46]针对这一说法,多位权威病毒专家认为没有科学依据。[47]
10月13日,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躺平”,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新冠防控措施,最起码的都在做疫苗接种工作。[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