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圆弧YH 2023-10-27 发布于北京

【摘要】《秦始皇本纪》首先记叙了秦始皇的生平。嬴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庄襄王早年在赵国做人质,嬴政出生地在赵国邯郸。他在十三岁的时候,成为秦王。通过合适的政策,秦始皇最终统一天下。而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巩固疆域和统治。在位的时候,秦始皇喜欢巡视自己的领土。他也派很多方士去寻求长生不老药,但是最后都没有成功。在秦始皇统治期间,发生了焚书坑方士的悲剧。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得病而死。秦始皇死后,在赵高和李斯的密谋下,即位的是秦二世胡亥。胡亥比秦始皇的政策还要严酷,天下反秦风暴猛烈。众叛亲离后,胡亥最后被赵高杀死。胡亥为了自保,于是暂立子婴,准备之后再分秦地。子婴面对危局,除去胡亥。但是,秦王朝气数已尽,人再有能力,也无力回天。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项羽进入关中,秦灭。司马迁在本篇最后评价了秦王朝三主的措施。并最后引用贾谊的《过秦论》作结。后人将班固的史评也附在《秦始皇本纪》最后。



【批注】《史记索引》认为嬴政出生于赵,所以又叫做赵政。


【摘录】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3页。)



【批注】

“并”、“越”、“北收”、“东至”,语词非常精简有力,充分运用不同的方位词和动词。


【地图】

arcgis制作

arcgis制作

【批注】秦国灭韩破楚,是军队随着地形移动,而自然形成的交战顺序。

【摘录】


【摘录】二年,麃(biāo)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地图】

【摘录】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3页。)

【地图】






【摘录】

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3页。)

【地图】

【摘录】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3页。



【地图】

【摘录】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3页。

【地图】

【批注】临洮,在当时属于荒远的西部地区。秦王把兄弟长安君成蟜带领反叛的军吏全部处死,把与之有关的民众发配到当时遥远的遥远的西部边疆。

【摘录】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7页。

【地图】

【提要】秦王嬴政处死了二十七个因太后之事劝谏他的人,后来茅焦进谏,嬴政才听。


【摘录】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6页。

【批注】嫪毐被杀这一事件,陪葬了很多人。当时的刑法非常残酷,很多人都死了。可以看到,如嬴政一样的君王,非常残忍,令小民不寒而栗。

【提要】尉缭给秦王献计。

【摘录】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0页。

【批注】我不懂,尉缭既然认为,“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那他为什么还要给秦王献计消灭诸侯呢?为什么还要来见秦王呢?可能是相处时间久了,才发现,之前他以为秦王统一六国可以消除国家战争,现在他知道秦王统一六国将会给天下人带来压迫。


【提要】吕不韦去世之后,秦王把那些吊丧的人,夺了爵位。

【批注】“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这一句,“其舍人临者”指的是前来哭吊吕不韦的舍人。如果是韩赵魏的人,就驱逐;如果是俸禄六百石以上的秦国人,就贬谪迁徙,夺爵位;如果是俸禄五百石的秦国人,就贬谪迁徙。这里的“不临”,似为衍文。另外,这一句应该是指吕不韦舍人出身的秦国官员。

【摘录】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1页。

【摘录】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庆长本,第七叶上。


(凌稚隆辑评:《史记评林》,明万历时期吴兴凌氏刊本,卷六,第七叶下。)

【批注】张之象认为,“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句是“上下颠倒句法”。

(转引自凌稚隆辑评:《史记评林》,明万历时期吴兴凌氏刊本,卷六,第七叶下。)

我认为不太可能是“上下颠倒句法”,古人写错或者讹误,后人却要费心思给他各种理论解释,过度引申,实则不必。

【提要】秦国西部临洮一带,南部蜀郡一带,在当时属于尚未充分开发的荒远地区。所以秦王把兄弟长安君成蟜带领反叛的军吏全部处死,并把与之有关的民众发配到当时遥远的临洮地区,即当时秦的西部边疆。对于嫪毐、吕不韦的舍人,秦王则把他们贬谪到南部的边疆,即蜀郡一带。

对于嫪毐、吕不韦的舍人,迁徙到蜀地。

“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1页。

对于长安君成蟜的民众,

“迁其民於临洮”。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25页。


【提要】张荫麟在《中国史纲》(1941)中,认为战国末期,人们已经有统一天下的共识。比如吕不韦,虽然他是韩国人,但是他编写《吕氏春秋》、养客三千,是打算自己手中完成统一大业。

(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1-142页。)

【提要】张荫麟在《中国史纲》(1941)中认为,逐客令和吕不韦罢相是有关的,深层原因是秦人对六国人的不信任感。

【摘录】

(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1-142页。)

【批注】“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

精简兵将,十推其二。斗食以下,是军士俸禄在“斗食”以下的人。

《集解》引《汉书·百官表》,“百石以下,有斗食。”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1页。

【摘录】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3页。

【地图】



【摘录】

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3页。

【地图】


【摘录】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3页。

【批注】

    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夏朝时期,易水流域有个民族叫有易氏。从公元前1700多年前到战国后期的公元前296年,有易氏、白狄、鲜虞、中山国世居易水。燕昭王迁都于易水建燕下都筑黄金台。燕太子丹和高渐离在易水边送别荆轲。

【地图】


【提要】秦始皇灭六国的自白中,他认为过错全在六国,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自己兴兵诛暴乱,六国认罪,

【摘录】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提要】统一六国后,秦王朝内部讨论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5-236页。

【提要】秦王朝的行政区划

【摘录】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複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9页。

【批注】

一法度衡石丈尺:统一了法、度、衡、石、丈、尺。

【摘录】

《正义》引《三辅旧事》:秦始皇以黄河为秦东门,汧河为秦西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1页。

【提要】秦始皇开始东巡

秦始皇出行的速度相对较块。

秦始皇东巡和交通路线的关系。


时间

路线

内容

第一次西巡

(前220年)


视察陇西、北地二郡

第二次是东巡加南巡

(前219年)



第三次是东巡

(前218年)



第四次是北巡

(前215年)


视察燕地

第五次是南巡加东巡

(前210年)




【摘录】第一次出巡,向北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1页。


【正義】隴西,今隴右;北地,今寧州也。

【正義】《括地志》云:“雞頭山在成州上祿縣東北二十里,在京西南九百六十里。酈元云蓋大隴山異名也。《後漢書·隗囂傳》云'王莽塞雞頭’,即此也。”按:原州平高縣西百里亦有笄頭山,在京西北八百里,黃帝雞山之所。

【集解】應劭曰:“回中在安定高平。”孟康曰:“回中在北地。”

【正義】《括地志》云:“回中宮在岐州雍縣西四十里。”言始皇欲西巡隴西之北,從咸陽向西北出寧州,西南行至成州,出雞頭山,東還,過岐州回中宮。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1-242页。


【批注】

唐代张守节作《史记正义》,引用了《扩地志》等书的内容。在解释地名的时候,张守节按照唐代人头脑观念中的地理行政区划,来说明《史记》记载的秦汉时期的地名。所以,如果要读懂《史记》,就需要读懂三家注。要读懂三家注,就得知道唐代的地理区划,就得关注《扩地志》等唐一代的地理著作,明晰《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唐代的地理分布。

【文献】

《括地志》,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一部规模巨大的地理书。贞观十二年(638)年开始编撰,贞观十六年(642)完成。该书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舆地志》两书编纂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


(贺次君辑校,李泰编著:《括地志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


【地图】

唐时期政区

【批注】《史记正義》引《括地志》:“回中宮在岐州雍縣西四十里。”言始皇欲西巡隴西之北,從咸陽向西北出寧州,西南行至成州,出雞頭山,東還,過岐州回中宮。

【摘录】

《括地志》:“回中宮在岐州雍縣西四十里。汉武帝郊雍五畤……汉有五畤,在岐州雍县南……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

(贺次君辑校,李泰编著:《括地志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4页。)

【断句】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1页。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525页


【批注】焉,于是。象天极,仿照天极星的样子。



【摘录】第二次出巡,向东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2页。

【摘录】向南继续巡视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4页。

【摘录】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5页。

【批注】

秦时期,秦始皇祭祀山川,巡行天下,其臣下多次立碑歌颂秦始皇。这些碑文内容被保存在《史记》中。以琅玡刻石为例。琅玡台的始皇纪功石刻里写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5页。

碑文中,上下四方,六合都在秦王朝的统治区域内。

琅玡台刻石中的文字,有文学的修饰成分在。虽然说“人迹所至”的地方,差不多都已归入秦的统治。而属于匈奴的地区,也可以“人迹所至”,但是属于荒凉的北方,似乎并不被当时的史家考虑其中。


【提要】秦始皇返回路线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8页。

【提要】秦始皇二十九年,东巡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

       ……

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9页。

【提要】秦始皇在咸阳微服出巡的时候,遇到强盗,情况窘急。

【摘录】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批注】首都治安尚且如此,皇帝带着四个武士都能遇到抢劫。可见,普通老百姓遇到的情况更是不幸了。

【摘录】

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

【提要】秦始皇三十二年,东巡。

【摘录】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隄防。其辞曰:



【提要】坑儒事件

【摘录】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提问】坑儒事件,坑的到底是方士还是儒生呢?

【批注】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秦王召集了“文学方术士”,这些都可可以称作“诸生”,扶苏劝谏秦始皇“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可见,这些被坑的人中是有诵法孔子的儒生的。所以,“坑儒”这个词应当没有问题。

【提要】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