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医书——懂古思维

 孙撄宁 2023-10-27 发布于浙江

中国自古以来,并不使用严谨逻辑推理事物。严谨逻辑是从西方传进来的。现代人已经习惯了“严谨逻辑”的思维方式,所以有时候,咱们不得不借助“严谨逻辑”来讲中医,目的还是为了引导大家建立宏观思维。“严谨思维”只是一个工具,而非目标,拐棍早晚要扔掉。始终要记得,中国文化讲的是大而化之、天人一体、万物类象、内圣外王······站在如此宏观的一个角度,把握如此广阔的整体,确实不容易诞生出细致、严谨的思维方式。

比如“痿证独取阳明”这句话是《黄帝内经》治疗痿证的通则。意思是阳明热伤了津液,肌肉无以所养,以至于发为萎缩之症。重点品味一下这句话中的“独”字,这是典型的古人表达风格。从字面上理解,所有的现代人都会理解成“唯独”,于是整句话的意思就成了——所有的痿证都是阳明造成的。还有《伤寒论》中常常出现“必”字,诸如“必吐”、“必自愈”等等,现代人会理解成“必然”。但实际上这些用词只是古人的表达方式,为了加深读者的记忆,而用这些词来加重语气。这些都是语气词,而并非指向概率,并非指向绝对。

这句话如果用现代人更严谨的逻辑表达可以是:新病的痿证基本都是阳明证;久病的痿证大多伴随三阴证,非单治阳明就能治好的。痿证的本质是津血濡养肌肉不足。阳明热证可以造成津血濡养肌肉不足,三阴证也可以造成津液濡养肌肉不足。

现代人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从小在学校里培养的“标准答案”思维方式——非对即错。用这种思维方式看古书的时候,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适应,就会出现很多理解上的偏差。并且这种偏差会反过来对自我进行遮蔽。

中医用的思维是整体观,看待事物的态度是“合适与不合适”,而不是“对和错”。这种思维是不可能看一遍、听一遍就能理解的。即便暂时理智上理解了,还是无法为己所用。真正转化为自身思维习惯,形成自然的价值判定,还需要长期的训练。因为咱们已经早就养成了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反应模式,想改变这个模式谈何容易。

小论试错

感谢整体观中医问答群的半自动同学审核校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