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阔别2年,这座水晶宫闪亮刷屏,25岁的上海书城焕新归来

 外滩TheBund 2023-10-27 发布于上海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10月28日
上海书城重新回归

25岁的上海书城,在阔别两年后,终于将在明天和大家见面。

对很多上海人来说,位于外滩旁边福州路的它,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代人心中重要的文化地标。

当初关门翻新,几乎全城都来买书送别。

现在升级完毕,还没等到正式亮相,就引来很多人驻足。新店闪闪发光的外立面,在夜里像座漂亮的水晶宫,不少路人忍不住停下来拍照。

©️新民晚报 王凯

赶在开业前,我们和总设计师俞挺聊了聊。他穿着蓝色系条纹马甲和衬衫,手里随意拿着杯咖啡,轻松自得。

俞挺是知名建筑师,懂上海、爱生活。曾刷屏的松江泰晤士小镇钟书阁、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思南书局诗歌店,以及大排长龙的徐家汇书院等,都是他的手笔。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俞挺从小对福州路就有不一样的感情。在他心中,福州路甚至比南京路还重要。

不过最近这几年,福州路的人越来越少。俞挺想用书城的光,重新点亮整条路的文化之光。

他希望这里不只是读书。读书人也不一定非要展现那么强的优越感。书店,要给所有被拒绝、被伤害后的灵魂开放。

在这里,一转弯就能享受到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绕过一个书架,就能遇见一场脱口秀表演……一切和文化有关的美好故事,在这里,都有可能发生。

明天之后,它绝对会成为上海最新的话题性地标,值得每个年轻人去打卡。


01

在书中Citywalk

迷宫式动线一步一景

我们去的时候是白天,从外面看,这幢七层楼的不规则长方形白色建筑,轻盈又时髦,在福州路众多上了年份的建筑中十分显眼。

事实上,这个外立面灵感来源于书垂直的页侧中,书脊朝外的地方。所以整体看起来更像由一本本“书”堆积起来的样子。

但全部都是页侧的话,会显得有点闷。所以俞挺选择将书城内的世界,以窗口的方式向城市展示。

这样,城市的风景可以成为室内的风景,走在街上也能看见室内的活动,风景互为彼此。

©️新华传媒

在材料上,他选择了用穿孔铝板营造出半透明的效果。

俞挺本人特别喜欢“半透明”。在他看来,中国的宣纸、糊窗户纸、纱帐都是半透明的。通过其而形成的光影,是一个特别“中国”的意境。

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让铝板通过穿孔的手段失去金属质感,呈现半透明效果,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在地,且有个人特色的表达。

在设计过程中,俞挺常常会想,什么最能代表上海?

他认为答案是浦江两岸的图景。于是还给外立面定了个隐性主题——“万家灯火”。

晚上灯一开大家口中的“水晶宫”耀眼夺目,可退几步,就能看出穿孔铝板透出的光,组成了黄浦江三件套——东方明珠和外滩都历历在目。

与半透明白色外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楼满目的红色。

进门最显眼位置盘踞着的红色巨大阶梯式休息区,名为“书山”,让人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

因为福州路是单行道,步行空间受到影响。上海书城又位于福州路整长的三分之二处,所以俞挺特意将首层开放出来,作为一个城市公共文化广场。

主题色他选了“红”。因为福州路给人的感觉有点灰色,所以他想用亮色吸引人们走进来。再加上书城紧邻曾经的上海地下党地下情报站,也带有红色意味。

走进书城,我最大的感受是像走入了一座巨型迷宫。

俞挺说,就是这种感觉。

在他小的时候,有很多时间一个人待着。他就总幻想,城市是座迷宫。“迷宫”这个关键词,成为了他构想世界的重要路径。

穿梭在上海书城,犹如在知识的迷宫里漫步。卖脱口秀相关书籍的墙背后,就藏着一个真的脱口秀舞台;艺术书附近,有个小小的艺术中心……惊喜无处不在。

书架旁边,还会有不同的窗户。能坐下休息,也能透过其观察不同的生活片段,如同在真正的城市中行走。

人们可以在一个别人找不到的角落阅读,也可以去到人群中,吃简餐、看表演、听脱口秀、参加读书会......

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个隐藏着巨大未知的迷宫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02

7层楼各有特色

囊括几十万册书

这座属于书的城市,一共有7层。

人们被红色“书山”吸引进来后,就有机会驻足、观望,来到藏有十余万种、几十万册书的二至七楼。

改建后,我发现楼里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广场变多了。

从二楼往上,每两层楼之间就有一个中庭,用玻璃地板进行区隔。这些小型文化广场,会用来举办各类新书签售会和读者交流会。光是10月28和29日这两天,就有24场活动落地。

二到三层的广场,用拉丝金属材质构成。明暗交错的质感,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格调。书架上,陈列了不少当代文学作品。

四至五层的礼堂以玉石来装饰,色泽充满古韵。

在这个空间里,一座“玉桥”横跨其中。站在桥上,一面是压迫性十足的跨层书墙,文化之殿;一面是福州路的梧桐街景,人间烟火——内外对照充满哲学意味,非常震撼。

这是整个上海书城我最喜欢的地方,面对纵向贯穿各楼层的巨大透明玻璃,俞挺带我们在这里站了很久。

再往上六、七层的剧院,使用了水墨宣纸夹胶玻璃,采光最好。

阳光从顶楼照进来,温暖而明亮。

书城当然是以书为主,不过也有西泠印社、萌织社、XTJOY等店铺。

还有白玉兰真丝、节气盒子、《未定事件簿》等快闪店,让人在阅读之余感受生活的丰富。

更让人惊艳的,是里面藏有一个小剧场“COMEDY MART”。

这是在全国大型书店里推出的首个喜剧主题演绎空间,未来将给人们带来有趣有料的表演。

©Wutopia Lab 

走到7楼,上海插画艺术中心里有不少国内外艺术作品。

首个展览“侬好,上海”,展示了3位挪威插画师眼中的上海。

©️新华传媒
03

一场城市记忆复兴


近些年,俞挺做过不少书店项目。不过和它们比,上海书城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他年少时住在上海机械学院,每次想买笔墨纸砚、画册、外文书时,就会来一趟福州路,基本上一个月一次。

通常,他会换乘两趟公交车,从新开河站下车后,再经过古籍书店、外文书店走过来。最后就在现在书城的位置附近,拐到南京路吃个条头糕,那就是最开心的事。

作为上海有名的文化街,福州路的确是每个上海小囡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经这里书店林立,出版社扎堆,满大街都是文房四宝、奇珍古玩和颜料画笔商店,是名副其实“书的海洋”。

但这两年,大批出版社搬离,文具店倒闭,思考乐书局、上海科技书店、商务印书馆等书店相继关门,整条街已不复以往的热闹景象。

上海书城的回归,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俞挺也希望通过这次焕新,把记忆中的繁华的福州路重新振兴起来。

所以,他这次不是单个建筑角度出发,而是从城市角度出发去设计。

也有人质疑这样的书城会不会太网红,他倒觉得无所谓。认为只有把书店设计成大家想进来的模样,才能吸引人们阅读。

“在我看来,现在实体书店的竞争对手是线上,希望更多沉迷线上的人重新回到线下,回到真实。”

我们可以把网红看成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我的一些作品变成网红,只是结果,我不会刻意迎合大众的喜好,只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

文/Xin
图/陈艳,部分来自上海书城
模特出镜况舟
部分信息来自上海书城、Wutopia Lab ‍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