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复制的照片 ▏抗战老兵张忠义

 摄影说事 2023-10-27 发布于河南

不可复制的照片

抗战老兵张忠义

马秀华/摄影/文

2022年9月7日 摄(下同)

张忠义是我采访老兵中职位最高、年龄最大的一个,他,从师级岗位上离休,100周岁。我曾经在摄影说事的平台上报道过,最近,那篇报道留言里有位叫“爱的足迹”的网友写到:“看到老舅的英雄事迹好感动,怀念天堂的舅舅!”

当我看到这则留言的时候,大为震惊,悄悄然泪流满面。

我迅疾拨通了文章中提到的老首长的小妮子、远在武汉的张荣的电话,原来在去年,我采访老首长不久,他便住进平顶山152部队医院常规性调理身体,就在新冠疫控放开,医院从医生到护士陆续在“阳”的时期,老人家没有幸免,2023年1月1日半夜突然发烧,医护人员紧急施救,张忠义老人却告诉医生,“别整了,我该走了!”话音落后……

时针定格在2023年1月2日零点53分。

一位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一、二等功的功臣,
一位从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幸运者,
一位戎马一生、襟怀坦白、开朗活泼的的健康老人,
就这样,被新冠夺走了生命。

我震惊,还在于我刚刚采访过他,他是那样的精爽、健康啊,我庆幸给老首长留下了一组生前珍贵的镜头。在这里,以此文沉痛悼念敬爱的老首长,以此文寄托我对老兵的敬仰和思念,谨望老人家精神永存,光耀后世!

老首长茶不离口,一生就爱喝信仰毛尖


小女儿张荣和爸爸在一起,多开心啊

老首长翻阅这功勋证书,想起了战友们

老首长的独立荣誉勋章证

张荣给爸爸整理军功章

骄傲、自豪

他说:

“我更要好好活着,帮大家伙看看咱们国家有多强大!

我给军旗敬个礼

老首长在平原、济源县战斗中荣立一二等功各一次

功臣证书的内面

功臣证书的首页

相片为老首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所拍

我跟老首长合影,沾沾英雄的福报啊

★end★

点击阅读
百岁抗战老兵张忠义的生活片断

有兴趣的可以阅读全媒体记者于欢的文章
山河同在·震撼讲述
手拎镰刀、腰揣手榴弹,
78年前,张忠义和乡亲们踏上抗日战场

2021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76年前,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经过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赢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胜利重振国人信心,重铸民族魂魄,确立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

为了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从即日起南阳晚报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 山河同在”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回望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凝聚兴我中华的磅礴伟力。

抗战老兵重孙女,这个身份一经“曝光”,争着要来家里听打仗故事的同学们排起了队,9岁小女孩张禹涵成了学校的“小名人”……

女孩父亲张楠谆谆教诲:“莫骄傲,这是咱整个家族的荣耀,一定要牢记历史,正是千万个像你老爷一样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

一旁,1943年参加八路军、祖籍山西省垣曲县长治乡上涧村、现年98岁的老共产党员张忠义笑着接腔:“让娃儿们都来,我来讲打仗的故事……”

9月1日上午,在城区广场南街干休所一普通民房内,离休老兵一番回忆,将众人思绪带回那段峥嵘岁月。

这些名字,魂牵梦绕

虽然岁月如神偷,让昔日的热血男儿苍苍白发,但这四个名字,老兵张忠义仍记忆犹新:小黑、王景贤、文思达、文鹤鸣(因老人年岁已高,吐字较为模糊,名字皆为据老人音译),这是老人同村参军的四个战友。

1943年,时年20岁的张忠义再也忍受不了离村子两公里外炮楼里那群日军,除了杀人就是找人修炮楼,在乡亲们眼里,这群日军就是魔鬼。到了3月,他受已参加八路军的本家哥哥影响,跑到山里找到了垣曲县独立营,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穿一身破棉袄,拎着从家里拿来的一把镰刀,腰间麻绳上拴着一颗连队发的长把手榴弹。尽管如此,身高1.8米的他站在队伍中,看着周边同样穿的破破烂烂的战友们,心里异常高兴,这群连死都不怕的人终于能报仇雪恨了。

“村里算上我,还有四个人参加了八路军,”说起他们的名字,老人眼眶红红:“小黑、王景贤战死了,文思达被日军抓走杀害了,只有我和文鹤鸣活下来了。”老人还说,村里没有一个孬种,没出过一个汉奸、伪军。

这些往事,愿永不再发生

抗日战场上,敌强我弱,生死就在一线间,那些战场的事很多人不愿意触摸。但,老兵张忠义却愿意一遍又一遍讲,在他看来,向更多的后代子孙讲述残酷的战争故事,就是在告诉世人,珍惜当下的生活,发奋图强,切勿让历史重演。

他还记得,1943年下半年,敌人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他和另外两名战友奉命留下打游击。身处虎穴,四面楚歌,所幸有善良的老百姓支持,本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策略,三人白天躲在隐蔽处休息,晚上则四处袭扰,这儿扔一颗手榴弹,那儿放几枪,让敌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狼来了”的故事发生多了,敌人也放松了警惕。就在敌人带着牛羊等“战利品”扫荡撤退时,三名勇敢的战士分散躲在隐蔽处射杀,打死打伤几名日军后迅速离开。无可奈何的敌人只能四处射击发泄……老人说,反扫荡结束,他们三人还在英模表彰大会上受表彰呢!

悲伤的事有很多,也许是因为见了太多的悲剧,关于战斗细节方面的回忆,老兵不愿多提。

“1945年,在垣曲县麻菇山发生的战斗中,我们营掩护部队转移,正在袭击敌人碉堡时,反被敌人包围,那次牺牲了一二十人,当时五班副班长拿一支三八枪和敌人作战,腿被子弹打断了,他爬到一个石崖下,日军大叫着抓活的,围了上来,他开枪打死了五个敌人,最后敌人向石缝里投下手榴弹把他炸死了,这件事是后来听一个伪军俘虏讲的。”说起这件事,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多好的人,可惜啊。过去我还记得名字,现在都忘记了,可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啊……”

回忆起在反扫荡中落单遇到鬼子的事,老人提高声调意气风发。“当时迎头碰到十几个敌人,我打了一枪赶紧跑,敌人在后边一直放枪,我装着中弹趴下,就听到子弹击中身边的石块,随后我顺着坡骨碌下去,跑进山沟里……”

这些生死一瞬间的要命事,在老人的豪爽笑声中显得如此渺小……

拍视频的同事说,这就是书本里提到过的革命英雄浪漫主义吧!

这段对话,终生难忘

“你现在是党员了,要担起更多责任,要严守党的秘密……”

“我一定听党话,冲锋在前、吃苦在前……”

光阴似箭,从参加八路军到现在已78载,对于很多事,年岁已高的张忠义已记得不太清楚,但对于1945年5月入党那天发生的事,老兵终生难忘。

老兵说,连指导员白黄政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宣誓仪式后,指导员再三叮嘱不能向任何人暴露自己是党员的身份,包括自己的亲人。“那个年代党员身份是必须严格保密的,因为共产党员是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老人很感慨也很欣慰。

“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兵时不时会清晰念叨出这句话。这是老兵一生做人做事、光明磊落的写照。

采访时,电视里正播着国防新闻,看着电视里那些先进武器,老兵眼睛一亮:“我们可是从最破的武器发展起来的,看现在的武器,啧啧啧……这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啊!指导员,你要是还活着,能看到这一幕该多好……”

这句嘱托,吾辈当铭记

张忠义一生养育6个儿女,

在南阳军分区以副参谋长职务光荣离休。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且5个子女均加入中国共产党,抚摸着全家福照片的老人一脸满足。

“父亲的幸福指数很高,天天乐呵呵的,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说起国际形势头头是道。”老人的小女儿张荣说,父亲是他们一家人的骄傲,“听党话跟党走”的家风他们将世代相传。

老人不仅是一家的骄傲,也是很多人追逐的“明星”——

在干休所里,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每逢过节,很多人带着孩子慕名来看他;一些机关单位不仅常来慰问还邀请他去讲红色故事……

老人的二女儿张珍说,这些时刻,老人最开心。正如他整天念叨的话:“那么多战友都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我更要好好活着,帮大家伙看看咱们国家有多强大!”

采访临近结束,老人在武汉的外孙子葛鹏宇发来视频说,马上要到9月3日抗战胜利76周年了,提前向老人致敬问好……

老人穿戴好军装、佩戴好部分奖章,庄重行了个军礼后,严肃地说:“都要好好工作,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