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冰教授谈谈【290】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看法

 石冰团队 2023-10-27 发布于广东

重阳节到了,谈点自己的感受:我既已得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作为父母完成了予以子女的养育,这期间我还耳闻目睹到了各种各样的父母子女亲情,特别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今天,借此机会谈谈我的看法。

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恩情难以细数,更难挑选出多少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事例,但他们对子女的付出一点也不逊于那些影视剧或文学作品里的故事,不深思,不细想,实在平淡无奇,但若细细思量,拳拳心意,溢于言表。


首先没有父母,哪有你我他,这虽是一个非主观的有意为之,但确是万事之源,如果这都可以忽略不计,不予感恩,那其他有源之事,还有什么值得铭记呢。胡适在给他儿子的信里直诉父母对你出生的付出实在不需要感恩,那非我们的有意为之。足以见得,他作为父母的伟大,细读朱德,鲁迅,胡适,朱自清等或写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并未读出父母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有过直接的引领,只是对他们幼小之时生命的呵护,但反过来再想一下,如果没有父母对他们在无才无能,生命最脆弱之时用自己的身驱和生命做保护,那他们就没有未来,更不要说此后的名扬史册。


儿女在壮年之时,一切事物都会在他的眼中显得渺小,因为他们身体强健,又有才有能,可以挣到很多的钱,甚至还可以做到很大的官,但他们唯独做不到家的主持,因为只有父母可以如此,无论你的钱再多,官再大,你甚至可以在外独霸一方,但在家中你还是儿子或女儿的角色。俗语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就消亡了,无在乎房子与兄弟姐妹的存在与否。


关于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方式,也存在误解。有子女认为自己有钱了,可以给父母更多的物质,说话和做事时流露出不敬的语气与动作,有点居功自傲。其实,对父母的回报重在表达感恩之心,有更多的财物当然好,但后者无法取代前者的价值,切不可本末倒置;还有些子女总是把别人的感恩方式作为自己的标准,以瓢画葫,其实,子女对父母养育的回报从来没有客观标准,父母在养育子女时,也从未设想过回报的量化标准,所以,感恩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无关,无需攀比。

至此重阳节之时,作为一位正在感恩和正在被感恩之人,写下上述感叹,聊以自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