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泉都书城 2023-10-28 发布于贵州

■ 王寅 冯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筑牢家庭根基的文化统摄力,夯实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开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局面、筑牢家庭文明根基,指明了前进方向。

树立正确导向,做好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引导

践行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必须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好家风标准,突出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文化、体现中国家教特色、彰显时代家风风范。

首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家庭根基的坚强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时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秉持优秀家庭价值取向、恪守高尚家庭道德理念、追求健康家庭精神生活,全力推动家庭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当中。

其次,要弘扬向上向善家庭美德,筑牢家庭根基的内在基因。做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须深化国人在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克己奉公中的传承作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的时代情怀努力推进中华民族向上向善内在基因的发扬光大,以及实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和谐发展。

再次,要发展和合善治的家庭情操,筑牢家庭根基的内生发展动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德信念,是党员干部、家庭成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强化的行为理念。大力培育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情操,是建设幸福美满家庭的第一需要,必须将礼貌待人、艰苦奋斗、律己修身的行为规范传承接续,构建和合两利、善作善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格局。

坚持素养为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家庭意识,坚持廉政家教、和谐家教,做到家风文明、和美善治。

首先,要全面提升国民家庭素质。提高国民家庭素质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关键一招,大力加强家庭素质培养,关键在于完善社会治理和规范社会秩序,大力推动街道社区、交通设施、医疗场所、景区景点、文体场馆的精细管理和规范运营,积极融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内容,将家庭美德、家教文明、家风传承作为构建新型家庭治理格局的重要元素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其次,要不断深化家庭移风易俗行动,大力促进家庭幸福美满。移风易俗是科学构建新型文明风尚的务实举措。在新时代,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家庭根基就是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与时俱进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遏制攀比之风。积极挖掘优秀家庭道德模范人物,建立农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以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为示范引领,建立文明家庭素养编制规划,大力实施“家庭素养工程建设”。

再次,要全面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养成工程系统发力。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非单纯关注家庭的完整性、系统性建构,而是以各自文明素养的提升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严把家庭忠诚关、家教孝道关、家风文明关等,着力挖掘和美善治的好家庭。

强化实践锻炼,筑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生态共同体

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家庭新格局,要以家庭为依托,不断涵养自我、提升自我,努力实现家庭家教家风的优质发展和跨越式前进。

首先,要全面深化实践认识关系,助推家庭教育理论实践同步化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只有做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实践,整个民族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增强家庭节约意识、爱国爱党意识、爱家护家意识,身体力行、简约适度,以小我、无我、忘我的精神,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和美共存,全面养成家庭实践文明、家教行为世范、家风绿色传承。

其次,要在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家庭根基历程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胸怀“国之大者”、“以小见大”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

再次,要切实提高家庭法治能力建设。及时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有效实现政策目标与道德导向的逻辑统一,筑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生态共同体。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编号:XJSJ23142),2023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项目“西安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编号:23JX69)。】

(作者单位:王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