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人物杨定一:追求第一,只为别人

 兰若青青 2023-10-28 发布于陕西

长庚生技公司的身心灵转化中心大概是台北使用螺旋形最奇特的公司,两间水疗室排成螺旋形,名为“真原床”凹槽内的纳米陶瓷是螺旋形图案,色拉吧餐桌也是螺旋形。

这里的厅室明净,却弥漫着些许科幻感。入口处,无数细小的激光束不断变换颜色;水疗池中,则是冷浆管高速运转发出的咻咻声。还有电影《灵异象限》中的麦田神秘图案,满是芬多精的清香空气,以及比人还高的金属金字塔帽。

这些设备固然玄奇,却比不过董事长杨定一所开启的一椿椿“医学X档案”;加上杨定一同时是“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女婿,全台首富的豪门色彩,让这些X档案更加扑朔迷离。

图片

豪门身世加持,能量治疗平添神秘色彩

譬如,运用量子谐振原理的净化脚疗池,功能是净化细胞。长庚生技的员工亲自接待过广达董事长林百里、工总理事长侯贞雄,以及(中国台湾)前行政院长萧万长一家前来体验。

另外,曾经罹患摄获腺癌零期的前体委会竞技处处长彭台临说,连续喝了杨定一给的活力水矿四个月后,癌症诊断指数PSA从7.1降到0.5。还有气机导引大师张良维,拥有众多大老板弟子的他表示,做完“能量转换天地”疗程后,一走出房间,全身红得像煮熟的虾子,让在外等候的人吓了一大跳。

信者恒信,不信者存疑。虽然众多体验者言之鏧鏧,一位专业人士却声称“全部都是胡扯,这么多名人前往体验,不过是捧场”。但仍有较持平的人认为,“玄妙不是不科学,而是我们无法了解”。

对于别人的质疑,杨定一并不陌生。“二十年前,我在美国提出细胞观想的治病理论,别人都以为我疯了”。杨定一所谓的细胞观想,是指人的注意力到哪里,哪里就会聚集能量,注意细胞,细胞就会有能量。若是对细胞说谢谢,代谢和免疫系统将有彻底的转变。“成立中心、有这个机会帮助别人是很幸福的事。我一定要拿最好的东西来帮助别人。我要人们来做一次身体的调适,回家后就能感受到有所改善,因为如果等待好转的时间太长,人们会失望”。

身形高大的杨定一,声音竟意外的轻柔,解释时态度诚挚,加上外表看来温文儒雅的学者气息,一点儿也不像精明干练的企业经营者。只是有时眼神蓦然飘忽,似有心事的模样。

或许,他的心事是那位坐在邻桌刚开完刀的老太太?

因癌症而切除器官的老太太,是某企业退休副董的夫人,年事已高,手术后的身体十分虚弱。杨定一在受访时,口中说着话,眼睛却一直注意坐在另一桌的她,一会儿要员工倒“能量石水”给她喝,一会儿又叫人拿“健康握”给她使用;当她要离去,还赶快走过去嘱咐生活细节,好言安慰。

虽是挂着董事长的头衔,杨定一的举止却更接近他的另一个身份,医生。

杨定一出生于台湾,从小博学强记。根据父亲杨正民所著《一打博士在我家》书中记载,小学二年级时,杨定一因为笔误将“己”写成“已”,生平第一次考试没有得到满分,就因好胜心和自尊心哭成了泪人,任谁都劝不停。

图片

悲天悯人,为人解除痛苦

杨定一在七岁时举家移民巴西,十三岁考上巴西大学医学系,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轰动巴西上下。人生中一直在赢的杨定一,勤劳是他成功的秘诀。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睡醒了又继续读书。然而,当左邻右舍拿着报纸来“指认”并恭喜这名神童时,却不知道他同时还写了一封信,请中共驻巴西大使馆转交给邓小平,建议这位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颁订一部宪法,不要盲目跟随苏联。

(中国台湾)前司法院大法官史锡恩形容当年读完这封“致邓小平先生函”后,心中激动不已,他没想到“一个毛孩子竟那样关心民族的前途,了解世界潮流,并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气概”。原来,悲天悯人的情怀早早就在小杨定一的心中萌芽。

念大学时,除了本科的功课,杨定一另外选修了物理系和电机系的课,课余时间除了念书,还去餐厅打工,或到农场去翻土。在杨正民的鼓励下,他和弟弟一起学跆拳道,在一场与黑人对决的比赛中,兄弟俩各自得到冠亚军。“我希望小孩允文允武,会读书也要身体健康”。一口山东腔的杨正民开心说。

杨定一就像个不断刷新纪录的学术界名人,一年半的时间拿到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医学博士(一般至少需五年);二十七岁当上系主任,和弟弟共同发表的免疫细胞基因研究报告,引起广泛回响,要求报告副本的各国医学院校信函超过六千封。后来更受聘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

图片

命运安排难料,受妻影响转向东方医学

然而,受到完整西方医学训练的杨定一,今天却在台湾搞起信者恒信的另类疗法,“自西向东”的转折耐人寻味。

命运的安排难以解释,原来,杨定一在美国发生了两件事,改变了原本可能终老一生的西医生涯。一是与王永庆的大女儿王瑞华认识结婚。另一是他在NIH的经历。

“我是透过朋友的介绍,认识王瑞华,一开始接触就完全认同对方的想法”。杨定一略微忸怩说出和太太一见钟情的往事,“所以我常说,找对象不用急,人对了自己就会知道”。

杨定一在个人成功之后,追求的是全人类的成功。就像他和王瑞华在美国推广华人读经,免费提供场地,出资包租巴士载送读经孩童,慈善义行无利可图,他却乐此不疲。

两人的好友张良维透露说,王瑞华长期静坐的修为,对杨定一转而寻求东方的医学智慧有很大的影响。别一位熟知内情人士则表示,杨定一眼见手上的病人死于癌症,强烈的自尊心令他无法接受西医的挫败。

加上在NIH内部接触到大量的另类医学疗法,于是钻研起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加等医学大师的理论与医书,最后还探索中医和俄罗斯的自然疗法。然而,杨定一并未就此抛弃西医,也强调自己不是要和西医分庭抗礼。

杨定一的成就斐然,却丝毫没有骄傲的态度,可与这项好品德媲美的是,他对细胞观想的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感恩也是身心灵转化中心的精髓,“如果任何人对这里到处充斥的微量元素,怀抱尊重的心情,与它们感应,像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跟它们对话,就能台病”。

这样的想法要在疏离的城市里发酵,可能是神话,在某些方面甚至于更接近宗教信仰。有趣的是,受杨定一影响的“感恩信徒”还不少。长庚医院决策委员会主委吴德良就相信,“如果心存感激的话,喝下去的能量石水更能发挥功效”。

图片

自信向前,提倡身心灵新健康概念

就连奥运金牌得主朱木炎和陈诗欣,在前往雅典前的集训,与杨定一有半年的短暂互动,他们并不排斥杨定一的理念。朱木炎说,“我从此对健康的概念有了不同的体验”。陈诗欣则是说,“杨博士的研究很好,如果每天抱着感恩的心,心情愉快的话,食物的营养就能吸收。而且感谢对手,比赛时就不会受限于自己的情绪”。

杨定一建立身心灵转化中心的构想,获得岳父在财力和精神上的支持,杨定一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能突破现有的医学瓶颈。在各方面追求卓越的他,经营事业时亦然,不惜耗费巨资整顿全大楼的供水系统,只为产出“真正的好水”。该中心的设备昂贵,使用费却十分平价,因为,杨定一希望人人都能用得起。“做身心灵的转化,不适合考虑到要赚钱,如果要获利,可能就做不好了”。杨定一微笑说。

相信,是一种选择,也是向前的力量。当杨定一口中说着“接触充满真诚与感恩的心所创造的事物,对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时,内心的自信,一点也不输给很多年前,那个写信给邓小平的十三岁男孩。如此执着,全都是为了别人。

(摘自《今周刊》2005年2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