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带有答案)
2023-10-28 | 阅:  转:  |  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带有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标是节水、绿色食品、回收、节能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
形的是(  )A.B.C.D.2.如图,在中,画出边上的高(  )A.B.C.D.3. 已知,下列不等式的变形错误的是(  )A.
B.C.D.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B.C.D.或5.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
角形的是(  )A.∠A=2∠B=3∠CB.∠B+∠A=∠CC.两个内角互余D.∠A:∠B:∠C=2:3:5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
是(  )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D.有两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之比为
3:4:5,且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8.如图,的三边的长分别是8、12、16,点O是三条
角平分线的交点,则的值为(  )A.B.C.D.9.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
点P、Q,作直线PQ交AB于点D,连接AD,若△ABC的周长为15,AB=6,则△ADC的周长为(  ) A.6B.7C.8D.
910.如图,在和中.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则下列结论:① ② ③平分 ④平分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4B.
3C.2D.1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11.根据“ 的2倍与3的差不小于8”列出的不等式是 .12.“若,则,” 命题(
选填“是”或“不是”).13.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2:3,则此三角形是 三角形.14.等腰中,顶角A为,平面内有一点P,满
足且,则的度数为 . 15.如图,中,平分,如果点P,点Q分别为上的动点,那么的最小值是 .16.图1是小馨在“天猫双12”活动中
购买的一张多档位可调节靠椅.档位调节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两支脚米,米,为上固定连接点,靠背米.档位为Ⅰ档时,档位为Ⅱ档时,当靠椅
由Ⅰ档调节为Ⅱ档时,靠背顶端向后靠的水平距离即为 米. 三、解答题(共8题,共66分)17.解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18.图①、图②、图③均是6×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在图①中以为边,画一个等腰; (2)在图②中画
,使与关于直线对称; (3)在图③中画,使与全等. 19.如图,中,是的中线,是的角平分线,是的高.(1)若的面积为8,求的长
;(2)若,求的度数.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连接,将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到.(1)求点的坐标;用字母,表示(2)如图,
延长交轴于点,过点作交轴于点,求证:.21.如图,某人从A地到B地共有三条路可选,第一条路是从A到B,AB为10米,第二条路是从A
经过C到达B地,AC为8米,BC为6米,第三条路是从A经过D地到B地共行走26米,若C、B、D刚好在一条直线上.(1)求证:;(2
)求AD和BD的长.22.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于. (1)求证:为线段的中点. (2)若,求的度数. 23.如
图,点是等边内一点,点是外的一点,连接.(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2)若,求的长.24.【问题背景】(1)如图1,点P是线段,的
中点,求证:;(2)【变式迁移】 如图2,在等腰中,是底边上的高线,点E为内一点,连接,延长到点F,使,连接,若,若,求的长;(3
)【拓展创新】 如图3,在等腰中,点D为中点,点E在线段上(点E不与点B,点D重合),连接,过点A作,连接,若,请直接写出的长.答
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轴对称图形【解析】【解答】解:A、此选项中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此选项中
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此选项中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此选项中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据此一
一判断得出答案.2.【答案】D【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C边上的高为:过点B作BD⊥A
C于点D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三角形边上的高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3.【答案】D【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解析】【解答】A:正确,不
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D:当C是0时,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不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式依然成立;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式不变号;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
一个负数,不等式要变号,>变<,<变>,≥变≤,≤变≥,≠不变。4.【答案】A【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析】【
解答】解:由题意得,当2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时,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为2,2,5∵2+2<5∴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2不可能为腰长∴5为等
腰三角形的腰长,即三边分别为5,5,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5+2=1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
讨论即2为腰长或5为腰长,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判断只有5才能为腰长,从而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周长.5.【答案】A【知识点】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解析】【解答】解:A、设∠C=2x,则∠B=3x,∠A=6x∴2x+3x+6x=180°∴x=∴最大的角∠A=6x=∴该
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A选项符合题意B、∵∠B+∠A=∠C,∠A+∠B+∠C=180°∴2∠C=180°∴∠C=90°∴该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B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个内角互余,且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最大角=180°- 90°=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C选项不符合题意;D、设∠A=2y,则∠B=3y,∠C=5y∴2y+ 3y+ 5y=180°∴y=18°∴最大角∠C=5y=
5×18°=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及角的运算逐项判断即可.6.【
答案】C【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解析】【解答】解: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B、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不符
合题意;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符合题意;D、有两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假命题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7.【答案】C【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故三角形面积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三边之比关系及周长可求出三角形三边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得逆定理可得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8.【答案】A【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
O作于点D,于点E,于点F∵点O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OE=OF.∵∴.故答案为:A. 【分析】过点O作于点D,于点E,于点
F,由点O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可得OD=OE=OF,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继而求出其比值.9.【答案】D【知识点】线段垂直
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出PQ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D+CD=BC.∵△ABC的周长为15,A
B=6∴△ADC的周长=AC+BC=△ABC的周长﹣AB=15﹣6=9.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题意得出PQ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
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AD=BD,进而根据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等量代换及线段的和差可求出答案.10.
【答案】B【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解答】解:∵∴即在△AOC和△BOD中 ∴∴∵∴∴,故①符合题意
;∵∴,故②作于G,于H,如图所示则∵∴,即∵∴∴平分,故④符合题意;假设平分,则在与中∴∴∵∴而∴假设不符合题意,不能平分故③不
符合题意;正确的序号有①②④.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逐项判断即可。11.【答案】2x-3≥8【知识点
】不等式的定义【解析】【解答】解:∵ “ 的2倍与3的差不小于8”∴2x-3≥8.故答案为:2x-3≥8.【分析】利用不小于就是
大于等于,列不等式即可.12.【答案】是【知识点】定义、命题及定理的概念【解析】【解答】解:若,则,是一个命题.故答案为:是.【分
析】根据命题的定义求解即可。13.【答案】直角【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2x,
3x∴x+2x+3x=180解得x=3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
【分析】根据题意设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2x,3x,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从而求出三角形三个
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14.【答案】30或110【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解析】【解答】解:分类
讨论:当点P在AB的左侧时,如图∵AB=AC,BP=BA,∠BAC=40°∴AC=BP,∠ABC=(180°-∠BAC)=70°在
△ABC和△BAP中,∵BC=AP,AC=BP,AB=AB∴△ABC≌△BAP(SSS)∴∠PBA=∠BAC=40°∴∠PBC=∠
PBA+∠ABC=110°;当点P在AB的右侧时,如图∵AB=AC,BP=BA,∠BAC=40°∴AC=BP,∠ABC=(180°
-∠BAC)=70°在△ABC和△BAP中,∵BC=AP,AC=BP,AB=AB∴△ABC≌△BAP(SSS)∴∠PBA=∠BAC
=40°∴∠PBC=∠ABC-∠PBA=30°.综上∠PBC的度数为30°或110°.故答案为:30或110.【分析】当点P在AB
的左侧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AC=BP,∠ABC=70°,然后利用SSS判断出△ABC≌△BAP,得∠PBA=∠BAC
=40°,然后根据∠PBC=∠PBA+∠ABC算出答案;当点P在AB的右侧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得AC=BP,∠ABC=
70°,然后利用SSS判断出△ABC≌△BAP,得∠PBA=∠BAC=40°,然后根据∠PBC=∠CBA-∠ABP算出答案,综上即
可得出答案.15.【答案】【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作点Q关于的对称点E,作
∵平分∴点E在线段上∴∴的最小值为的长度∵∴,即∴解得∴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分析】作点Q关于的对称点E,作,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可得,即,再求出,即可得到的最小值是。16.【答案】0.14【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
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析】【解答】解:如图,过A作AG⊥BC于点G,过O作OH⊥BC于H,作OM⊥D''F于点M,交D
E于点N ∴∠AGB=∠AGC=∠OHC=∠OND=90°,OM=HF,ON=HE∵AB=AC=0.7米,BC=0.84米∴BG=
CG=BC=0.42米∴AG===0.56米∵OD∥AB,BC∥OM∴∠ABG=∠DON又∵AB=DO=0.7米∴△ABG≌△DO
N(AAS)∴BG=ON=HE=0.42米∵OD''⊥AC.∴∠D''OM+∠MOC=90°∵OM∥BC∴∠MOC=∠ACG∵∠ACG
+∠CAG=90°∴∠CAG=∠D''OM又∵AC=D''O=0.7米∴△ACG≌△OD''M(AAS)∴AG=OM=HF=0.56米∴
EF=HF-HE=0.56-0.42=0.14米故答案为:0.14.【分析】如图,过A作AG⊥BC于点G,过O作OH⊥BC于H,作
OM⊥D''F于点M,交DE于点N,易得∠AGB=∠AGC=∠OHC=∠OND=90°,OM=HF,ON=HE,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
BG=CG=0.42米,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G=0.56米;由平行线性质可推出∠ABG=∠DON,利用“AAS”定理证出△ABG
≌△DON,可得BG=ON=HE=0.42米,再利用角的互余关系等量代换可得∠CAG=∠D''OM进而证出△ACG≌△OD''M,可得
到AG=OM=HF=0.56米,最后由EF=HF-HE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17.【答案】(1)解:移项得合并得用数轴表示为:(
2)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得系数化为得用数轴表示为:【知识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析】【分析】(1
)利用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先解出不等式,然后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即可;(2)利用去分母、去括号后、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先解出不等式,
然后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即可;18.【答案】(1)解:如图① ,即为所求; (2)解:如图② ,即为所求; (3)解:如图③ ,
即为所求. 【知识点】作图-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轴对称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19.【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即∴又为的中线∴(2)解:∵是的高,∴又是的角平分线∴∴【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内角
和与面积的计算。(1)根据 的面积为8和可得BD,结合 为的中线可知BC=2BD,则BC可求;(2) 根据是的高,可知,根据是的角
平分线,得,可得.20.【答案】(1)解:如图作轴于,作轴于在和中≌;(2)证明:如图设,交于点即:≌.【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
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分析】(1)作轴于,作轴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 ≌,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
)设,交于点,根据垂直性质进行角之间的等量替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1.【答案】(1)证明:根据题目条件
有:米,米,米即:∴是直角三角形,且为斜边∴(2)解:根据题意有:∴∵米∴∵米∴在中,有:∴解得:米∴米即:米,米【知识点】勾股定
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求解;(2)由题意可得AD=26-BD,CD=BD+6,在中,由勾
股定理得,据此建立关于BD的方程,求出BD的长,从而求出AD的长.22.【答案】(1)证明:连接AE ,如图所示∵EF垂直平分AB
△ACE是等腰三角形 ∴D是EC的中点(2)解:设 ; 在三角形ABC中 解得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析】【分析】(1)连接AE,由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
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AE=BE,结合已知可得AE=AC,进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ED=CD,即点D为CE的中点;(2)设∠
B=x°,由等边对等角得∠BAE=∠B=x°,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AEC=∠B+∠BAE=2x°,再由等边对等角得∠C=∠AEC=
2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出x的值,从而得到答案.23.【答案】(1)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即∴是等边三角形.(2)解:∵,∴∵∴∵是等边三角形.∴∴∴在中∴.【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析
】【分析】(1)先证明,再结合AD=AP,即可得到是等边三角形;(2)先求出,再利用角的运算求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最后利用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4.【答案】(1)证明:点P是线段,的中点在和中;(2)解:如图:连接在等腰中,是底边上的高线在和中;(3)解:【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解析】【解答】解:(3)如图:延长到T,使得,连接,延长交于点J.点D为中点在和中又.【分析】(1)根据中点的概念可得PA=PB,PC=PD,利用SAS证明△PAC≌△PBD,得到∠A=∠B,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2)连接C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DC,利用SAS证明△ADF≌△CDE,得到∠FAD=∠ECD,AF=CE,推出AF∥CE,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E的值,进而可得AF的值;(3)延长FD到T,使得DT=DF,连接BT,延长CE交BT于点J,证明△ADF≌△BDT,得到AF=BT=8,∠T=∠AFD,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CF=∠CBJ,证明△AFC≌△CJB,得到CF=BJ=3,CJ=BT=8,则FJ=JT=5,据此求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22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