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0.27下 数字里的书法史
2023-10-28 | 阅:  转:  |  分享 
  
数 字 里 面 的 书 法 史
——以数字为轴线带你走进中国书法理论史
带你了解有关书法史里面奇特的数字你 以 为 书 法 仅 仅 是 一 门 写 字 的 艺 术 吗
你 是 否 涉 猎 过 常 见 的 一 些 书 法 史 知 识 ?
今天我们就以数字为轴线,带你快速弥补残缺的书法知识
走进书法文化课堂……一1.一笔书
? 含义:“一笔书”属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东
晋书法家王献之创制的一种草书体。
? 属性:书法术语
? 注意: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是一种形象的、夸张
的说法,真要做到“一笔写到底”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实
现。)
? 创制者:王献之
? 中文别称:连绵草“一笔书”的要旨在于字势连贯性和速度感对点画间架形态的绝对统
摄性,势通为一,形乃浑化。王献之引草入行,其行书“一笔书”亦
一如张芝草法,得易简流速之极。
下面我们从古帖中理解一下一笔书的书写感觉《鹅还帖》“差秀已还”四
字,一道漫长的曲线逶迤
蜿蜒,流转而下,几乎没
字与字之间相互 有起伏波荡,每一次回旋
全都是一律的轻盈平滑。
连属,互相咬合,
带给人一种似“音
律”的节奏感。
《鹅还帖》2.一体石经
? 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刻于东汉灵帝
熹平年间,刻成后立于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
太学石经"。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
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体石经"。
? 馆藏地点:西安碑林博物馆、洛阳龙门博物馆
? 所属年代:汉
? 类别:石刻
? 中文别称:熹平石经、太学石经? 《熹平石经》传为
蔡邕所书。碑石共
46个,几经动乱,
原碑早已无存。
? 自宋以来,常有残
石出上,据说现已
集存8000多字
? 字体方正,结构谨
严,是当时通行的
标准字体。
一体石经3.天下第一行书
? 作者:王羲之
? 别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 时间:东晋
? 艺术价值:其文及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祭侄季明文
稿》、《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
? 内容记叙:《兰亭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
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
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
得意之作。风格样貌赏析:
通篇气息:潇洒自然
用笔:遒媚飘逸,精妙入微
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
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而且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
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
多样与统一的效果。既然兰亭序这么有名,来看一看当代人对
《兰亭序》的临摹与创造当代二王写手
刘 京 闻书
《兰亭序》洪厚甜临摹《兰亭序》二1.二李
人物详情:李阳冰与李斯
缘由:
李斯堪为秦朝篆书之冠
李阳冰亦工篆法,堪为唐朝篆书之冠
二人并攻篆书,史称“二李之法”。李斯
? 字:通古
? 所处时代:战国、秦朝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
? 逝世日期:公元前 208年
? 主要作品:《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
刻石》等风格样貌赏析:
从李斯书迹图我
们能观察到小篆
线条圆匀婉转,
结字严谨工整,
字形修长,结构
简明整肃,在对
称中呈上部收缩、
下部开张的对比,
既参差变化,又
显高耸之势,整
体又排列规整,
有肃穆之气
《峄山碑》李阳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李斯后书写小篆第一人"
? 出生地:谯郡(今安徽亳州)
? 代表作品:《三坟记》、《谦卦铭》、《怡亭铭》等风格样貌赏析:
从李阳冰书迹图我们能观察到李阳冰
的篆书直接取法秦朝丞相李斯,线条
书写表现粗细相等,线如玉箸,整体
显得美观,大方。
篆书《三坟记》来一起看一看当代人对铁线篆的吸收和改造黄文斌:铁线篆作者:刘彦湖2.二王
? 姓名:王羲之、王献之
? 职业:书法家
? 所处年代:东晋
? 亲缘关系:父子? 王羲之
? 别称:王右军、王会稽
? 字:逸少
? 所处时代:东晋
? 出生地:琅邪临沂(今属山东)
? 书法老师:初从卫夫人学,后博采众长,精研
体势。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
? 成就: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造新体,自成一
家。
? 名气:后世尊为"书圣”《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
? 别名:官奴、大令、小圣
? 字:子敬
? 所处时代:东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会稽山阴
? 书法老师:幼学父书,次习于张芝
? 成就:自创新体,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 今存行书墨迹《鸭头丸帖》《中秋帖》等。风格样貌赏析:
在点画方面:
点画柔婉,富于变化,结字中宫较紧

在用笔方面:
用墨浓重,转笔圆转外拓,起笔或藏
锋或侧锋,提按自然,整幅字的笔画
偏于丰肥,但又有个别瘦劲的连笔和
字做补充,显得疏密得当、粗细变化。
其用笔婉转流动,一气呵成,有“一笔
书”之妙。
在气势方面:
气势磅礴、雄迈飞动,相比于其父王
羲之书法作品中含蓄、古雅、流美的
草书风格相比,显得更加神气外露;
《中秋帖》来 看 一 看 展 览 作 品 中 对 二 王 作 品 的 一 些 吸 收取法对象:魏晋二王一路
这幅作品主要是吸收了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作
品。书写的比较清雅干净。在书写的时候有
借鉴当代的一些名家( 陈忠康老师) 的用笔特征
和字形结构,同时在书写中又注意到了一些
笔墨的浓枯运用,书写非常自然取法对象:魏晋时期王
羲之一路
此作品主要是借鉴了
《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
序》的作品。在作品中
作者吸收了《怀仁集王
羲之圣教序》里面的整
体感,字数排列较多,
有原作整体面貌。借鉴
了其字形的处理方式。
在书写中有强调了一些
对于笔画的润朗,但又
有精神气,字形比较有
节奏感。相对于集王羲
之圣教序书写的字形更
稍扁阔,显得更加的古
拙。3.二爨
? 含义: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是现存云南境内最具价值的两通碑刻,
并称“二爨”
? 所属年代:爨宝子碑—东晋 爨龙颜碑—南朝宋大明二年
? 文物类别:碑刻(楷书)
? 价值:史学价值与书法研究价值并存爨宝子碑
? 所属年代:东晋
? 文物类别:碑刻(楷书)
? 出土地点:云南省
? 馆藏地点: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
? 后人评价:《爨宝子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 学习爨宝子碑的感悟:如学写《张迁碑》一路的汉隶,参入《爨宝
子碑》的用笔及结字,顿使字形具灵动逸纵之趣,可防结构流于僵
木。风格样貌赏析:
整体:古拙朴茂,拙
中寓巧
点画:点画形态多变
结构:大小字结构相
互错落
风格:凝重峻利
线条:率真硬朗,毫
无做作之气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 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
? 别名:大爨碑
? 创作年代:南朝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
? 书体:楷书
? 字数:1234字
? 现收藏地:云南省陆良县薛官堡斗阁寺大殿风格样貌赏析:
形态:虽楷书形体
但有隶书笔意。
用笔:多呈方棱,
转折遒劲;时作细画,
又透出雅逸之气。
结体:以方正为主,
但仍求变化。
整体感:整个碑书
呈浑厚、雄健风貌。4.天下第二行书
指代:《祭侄文稿》
作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书写缘由: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后人评价:《祭侄文稿》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现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规格: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
百三十四字。风格样貌赏析:
观看本帖能感受到作者用笔之间的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的磅礴,纵笔豪
放,一泻千里的激愤感,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
不仅见于笔端,同时悲愤激昂的心情也流露于字里行间。三1.三体石经
? 别称:《正始石经》
? 建于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
? 内容:刻有《尚书》、《春秋》
和部分《左传》
? 所在地:立于河南洛阳
? 名称缘由:此经用古文、篆、隶
三种不同字体刻写,故《三体石
经》由此得名。
? 影响:是我国继东汉《熹平石经》
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在我国书
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古文
篆书
隶书2.唐草三杰:
? 含义:
张旭
贺知章
怀素
? 所属时代:盛中唐
? 成就:擅长草书,对唐代草书发展产生了深刻意义张旭
字:伯高
别称:“张长史”,“草圣”
擅长书体:专攻草书
代表作:《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影响力:大大增强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影响极大,颜真卿,徐浩
及李阳冰等均受他影响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风格样貌赏析:
①侧笔中锋:这是张旭继承魏晋笔法最根本的内容。
②涩中求畅:整体作品奔放流畅。但细看每一个笔画,很多又都是迟涩而凝重。
张旭的狂草和王羲之的今草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风格变了。王羲之是典雅
的,而张旭是浪漫的。典雅多理性,浪漫多感性。
③奔放连绵:这是张旭狂草不同于前人的最明显的特征。狂草要突出“狂”字,追
求的是一种雅逸、潇洒、奔放和豪迈。贺知章
? 年代:唐
? 字:季真
? 号:四明狂客
? 学书老师:草发出于王羲之
? 传世作品:《孝经》风格样貌赏析:
观其作品笔法虽稍
嫌单一,但纵横奔
放,已脱略二王格
辙,有狂草意味。
贺知章《孝经》局部怀素
? 年代:唐
? 字:藏真
? 学书老师:书法先学王羲之,后受教于颜真卿,遥接张旭衣钵。
? 代表作: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苦笋帖》等。风格样貌赏析:
整体感:全卷强调连绵
草势
运笔:上下翻转,忽左
忽右,起伏摆荡,有疾
有缓,有轻有重,像是
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
极富动感
怀素《自叙帖》局部3.钟书三体:
“颍州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刘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书有三体,一曰:
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传闻也。


——《采古来能书者人名》南朝宋羊欣1.铭石书:
●所谓“铭石之书”,即是用于刻碑
的八分隶书,钟繇 所作,估计
与曹魏时期碑刻隶书差异不大,
当时固然被认为是“最妙”,后世
则不一定作如是观了。
《受禅表》2.章程书
? 观其用途:
? 其用途一是“传秘
书”,应是日常公
文所用;
? 用途二是“教小学”,
即童蒙教育字书
所用。
? 注意:“章程之书”
就是早期楷书。
《宣示表》3.行狎书
? 用途:用途是“相
传闻也”,即书信
尺牍所用
? 书体:当是行书。3.祀三公山碑:
? 外形:《祀三公山碑》为长方形,高
1.7米,宽0.7米,厚0.25米,碑文共
10行,行字多寡不等,共200字.
? 内容:主要记述常山相陇西冯君为消
除天灾人祸、国泰民安而祭祀三公山
神的活动。
? 所在地:现存河北省元氏县。风格样貌赏析:
字形:篆隶相兼,是由
篆入隶之作,有的字还
有草篆之意
用笔:笔锋遒劲浑厚。
影响:篆刻家十分重视
学习此碑书体。清代康
有为、杨守敬称之为“瑰
伟”。日本书道界人士也
称其为“神碑”。
? 《 祀 三 公 山 碑 》 高 清 图4.鲁公三稿:
第一稿:5 0 岁第二稿:5 0 岁
第三稿:5 6 岁《祭侄文稿》
? 作者:颜真卿
? 创作年代:唐乾元元年(758年)
? 别名:祭侄季明文稿
? 书法类型:行书
? 背景一览: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
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祭侄文稿》
用笔:情如潮涌
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墨色:大胆豪放,无一丝造作气《祭伯父文稿》
? 别称《告伯父文稿》
? 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
? 书写时间: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 书体:行草书
? 文本:凡36行,计410字。
? 书写背景:这是颜真卿被派往饶州任刺史的路上,在路上为伯父
颜元孙扫墓是写的。
? 文本记述:文中,颜真卿向伯父汇报了在他去世20多年的时间里,
颜家子孙为国家做出的功绩和贡献以及他们的官职。《祭伯父文稿》
用笔:中锋运转,不取侧锋之妍
字形:活泼圆劲
章法:行气贯串,全篇风神洒脱。《争座位帖》
? 作者:颜真卿
? 别称《与郭仆射书》
? 创作时间: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
? 书法类型:行草
? 字数:1193
? 现收藏地:西安碑林(刻石)
? 内容:是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主郭英乂的信;《争座位帖》
笔法:《争座位帖》笔意是从颜书楷体演化而来,写得更为疾速,放逸,以中锋用笔,
气足意满,
结体:行书为体,草书辅之
章法排布:因为写的是书信,是草稿书,所以信手写来,故而前松后紧,行疏字密,
大小粗细相间,加上圈误补遗,多处修改,无有任何安排之意,显得自然优雅,任意
奔放。来看一看当代展览中对颜真卿作品的一些吸收取法对象:唐代颜真
卿一路
此幅作品是借鉴了唐
代颜真卿的行书作品,
主要参考的是颜正卿
《争座位帖》和《祭
侄文稿》的书写效果。
在书写处理中主要借
鉴了其字形的宽绰和
整体章法的大气象,
但是在用墨上面,枯
笔书写较少,但整体
还是非常厚重的。取法对象:唐代颜真卿一路
这幅作品主要是借鉴了唐代颜真卿作品中《祭侄文稿》的章法
处理特征。在整体书写中主要吸收了其章法和在书写中的浓枯
的墨色效果和字形的安排。较之于颜真卿作品祭侄文稿中少去
了一些涂抹的块面。5.天下第三行书:
? 作品名称:寒食帖
? 创作年代:北宋
? 文学体裁:中国书法
? 作者:苏轼
?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 文物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寒食帖》
风格样貌赏析:
观看整篇作品,开篇之始书写平缓,字体端正,其后由于感情的变化,字
越写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促,尤其是中后段书写,感情象火山喷发一样
不可抑制,最后又复归平缓。来看一看当代展览中对苏轼作品的一些吸收取法对象:宋代苏轼一路
此幅作品是借鉴了宋代宋世家之一的苏轼,尤其是吸收了
苏轼作品中手札和寒食帖一路。在手札的基础上主要借鉴
了其字形的扁方和字形的形态。但是在整体的厚重感上又
增加了一些轻重变化,还有一些对于整体章法上空间处理
的形式章法感觉。想听更多精彩内容,锁定冯错直播间
下集继续……
献花(0)
+1
(本文系完美7367889...首藏)